心经分享12-人生该如何

2023-11-27 15:13:4621:06 186
所属专辑:一起学《心经》
声音简介

心经分享12---人生该如何?

各位慈光人生的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疫情之后,生活中,又经历了很多事情,包括面对年轻生命的匆匆流逝、和年老亲人的病苦折磨,这些一下子袭来,整个人的心气都弱了,本来以为她是来找我述说和寻求开导的。可是,生命没有那么不可一击,有佛法的人生也不会那么无助。她说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痛苦过、悲伤过,因为有学习了佛法,也了解众生皆苦,可是生命就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奈。有时候执着在内疚和心痛中,只会让自己心力憔悴。独自在寺里的后院,静静地诵经,面对了、接受了、处理了、放下了。每个生命各自修行,缘分不一,过去的过去了,将来的未来,唯有当下,正念正行,才是对人生的最好回答。我一下子被她的话震惊到了,面对了,接受了,处理了,放下了,说起来简单的几个字,这是得在心里下多大的功夫。记得上一次在分享的时候,我还在说,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当下的那个境的时候,你还能不能把持好自己?一下子给我来了一个棒头一击!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和痛苦,没有智慧,我们不能看清问题,没有佛法修学,我们的心不能安住。她让我看到佛法修学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那种自我内心的强大和智慧,才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根本。也许你今天的一点点修学,你那五分钟默坐的诵经,看似简单而无趣,但是坚持下来,那种给人生带来的力量是无形的。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世间,人生如此,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过去,我们只能审视当下,把握未来。那我们该如何去审视呢?如何让我们的心变得坚实而平静呢?心经也许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成道后,初转,就给五比丘开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次第。可见明白人生的真谛才是佛陀说法的深意。那么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呢?那就是佛陀最开始对五比丘说的四圣谛。了解佛学的人基本都知道,四圣谛是苦集灭道。这是全部佛法的大纲,也是人生修学的过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审视心经中的这个四圣谛。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同样心经中用无苦集灭道,用“无”字,加以否定,这个我们在前面的分享中也说了,这个无字的理解。这里,先不作介绍。我们先具体分析一下苦、集、灭、道这四圣谛之后,我想,大家就明白了经文的意思。

我们刚才说了,“苦集灭道是佛法的纲要,它说明了整个人生的次第,在佛法里我们叫四圣谛。谛是真理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四圣谛是人生的真理。我们知道,佛陀说法,如医生一样,是应病与药。所以我们常说佛陀是大医王。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好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首先需要清楚病人的状况,其次要知道得病的原因,再次要明白这病通过治疗能否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最后开设药方。医生治人类的身病,而佛陀要治的是众生的心病。所以佛陀在成道后,在鹿野苑对曾经跟随他的五比丘,开出了他世间度化的第一味药——四谛法。

四谛法中第一个是苦谛。苦谛就是观察生老病死等,而知道人生的根本是苦的,这就是苦谛。佛陀最开始出家就是因为看到众生有生老病死等苦而出家修道的,同样佛陀也是洞察了人生皆苦的道理,所以给众生的第一次开示,就揭示人生的苦本。是要告诉大家有情生命的病状,同样也是要让众生,对现实生活的直接面对。作为有情众生的人,谁也逃避不了生老病死这样的事实,所以,佛教不是大家认为的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对人生的直接面对,我们学习佛法,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无常、因果、苦、空等道理,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现实和人生,至于不敢去面对生老病死,人生中的种种痛苦,才是对人生的逃避。就拿这次全球爆发的新型肺炎病毒来说吧,这种病毒带来的生活上的痛苦和恐怖,是每一个人当下都在经历的,我们开始不知道病毒的传播方式,所以大家会恐慌、会争抢生活资源。出现了哄抢大米,乃至于日本哄抢卫生纸的局面。但是当我们慢慢对病毒有了了解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我们就可以消灭病毒和恢复平常的生活。这个当中如果我们一味的痛苦和恐惧,不敢面对,又怎么能够走出病毒的笼罩呢。我们前面也讲过,我们的人生有种种的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这是我们生为有情生命的业力,佛陀给众生揭示苦本,更多的是让大家能够去面对。如何面对呢?

那就是要知道苦的根源。苦的根源是什么?是四圣谛中集谛要给大家说明的。我们前面说了,佛陀好比医生,告诉了你的病,更要告诉你病的原因,所以,集是因,苦是果。集是什么意思?集是集聚的意思,集谛就是说明招感苦果的原因。我在前面也说过,人生的苦由何而来?是由我们有情生命贪嗔痴而于我们的身口意上生起种种的烦恼,然后造作杀、盗、淫、妄等业,而这些业积聚在一起现前就是苦的人生。我们受着苦果,也知道了苦的因,不想这样痛苦下去,当然就是要灭苦,这就是灭谛。灭,是寂灭的意思。也就是由消除烦恼痛苦而证得的涅槃的境界。如何去灭呢?灭必有其道,这个道,就是道谛。也就是佛陀给大家开的药方了。广义来讲,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这四十九年,佛陀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开示了不同的解脱之道。道谛狭义的从四圣谛本身出发,就是广修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觉支,是佛陀开示众生,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是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道路。遵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学,就可以次第而趋向菩提,所以称为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道品具体指四念住(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从这里,我们是不是也看出来,佛法的体系太庞大了,单单一个四圣谛法,就又牵出了三十七个名词出来,大家是不是开始晕了?这可能也是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很想学习佛法,可是一学习,发现名相太多了,根本不懂,怎么学佛才好呢?也有人因为这样,觉得门槛太高了,就不敢学了。其实这些都是对佛法的误解,佛法虽然体系庞大,但是取一滴便能受用无穷。我们前面也说,佛法是佛陀针对不同的根机的众生而说的,所以每个人找到那个针对自己的药就可以了。就如同有的人喜欢吃白菜,有的人喜欢吃萝卜一样,你找你喜欢吃的就可以了啊?那如何找呢?有人喜欢佛教的名相,认为其中逻辑性很强,他学习名相很欢喜,那就深入取学。有人打坐、念心经,内心平静,欢喜,那就打坐、诵心经。其实哪种方法让你生欢喜心,那就去深入修学,肯定也会有所收益。所以修学佛法,不是随波逐流、不是好高骛远、不是相互攀比,而是于佛法修学中,于一法上精进修学,获得法喜和智慧。我们这里对于三十七道品也不多作介绍了,大家喜欢了解的可以自己去学习。

四圣谛是说明了人生修学的次第,也就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人生有种种的苦,我们反思这些苦的背后,明白人生是由我们的习气、毛病这些业的造作聚集在一起,明白了原因,就想断除这些而证得解脱境界。有了这样的激情,由此开始修学佛法,一步步趋向菩提大道。这是四谛法要给我们开示的人生修学的次第。

我们说四圣谛中苦谛和集谛所依的不外乎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依我们前面所说的菩萨所证诸法空相之中,苦集本来就是空的道理,苦集是空,那么灭道也就是无,所以说,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智是什么,是智慧,是般若。代表的是菩萨修学的法门。菩萨修学的法门是什么,是六度万行。六度的最后一度正是这个般若,所以我们这里讲的这个智,就是代表的菩萨的智。得是什么?得是得果,菩萨的修学是为了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当然这个是追求的最终的果。记得《金刚经》说:无一法可得,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有一个“得”那就成不了佛。所以心经中说无智亦无得。

从前面的无五蕴、十八界、到无十二因缘及四谛法,再到无智无得,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庞大,它里边呢,包括佛法的三乘: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菩萨乘、佛乘,整个一代佛法就都囊括在这里边了。简单的说五蕴十八界是人天乘法,十二因缘是缘觉乘法、四谛为声闻乘法,这都是二乘之法,而智与得则通于三乘,初发心的菩萨就有证得涅槃之可能和求得涅槃之智慧。所以般若不单要无苦集灭道,连般若智、得都要空、无。这不单是在破我执、乃至于法执,更要破斥的是当下的起心动念,因为动念即非,一说出来就不是般若了。这也同于禅的境界,一说出来就不是禅了。禅是参悟,是如人饮水的冷暖自知;般若的空同样也是如此,空一旦说出来就不是空了,那种言诠决断下的心行处灭,才是空的境界。由人而成佛的人生就是如此,你的人生该如何呢?

谢谢大家的清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心经的人生智慧

人为什么活著?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经常有人提出的问题。生存在世界上,有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活著,他们只知沿著前人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生活:上学、找工作、成家、生儿...

by:仁联的频道

《心经的人生智慧》

书名:《心经的人生智慧》作者:济群法师背景音乐:巫娜《天禅》系列演播:仁联人为什么活著?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经常有人提出的问题。生存在世界上,有许多人不知道...

by:海潮法音

实用佛学/《心经》心得分享

成为我的XiMi主播会员付费内容随便听!修行的人都知道,《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卓越的佛教经典,是修行者通向佛道的关键。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

by:佛耕

图说心经|260字说透人生真相

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260字说透人生真相,诵念心经,活出自在安宁的自己。

by:开坛有声

心经

《心经》般若莲花处处开

by:品格教育韩静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by:玉屏清风微拂

心经

吕新国老师讲的,听了感悟颇深,讲的太好了,和大家分享下,感恩吕老师!

by:一二三二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