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分享7-舍利弗

2023-11-29 15:49:2728:15 24
所属专辑:一起学《心经》
声音简介

心经分享7——舍利弗

各位雪窦山慈光人生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四,大智文殊菩萨的圣诞,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佛教讲因缘,这个因缘真的是不可思议,我们心经的修学到今天已经四十多天,一共修学了44千多部心经,而且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四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心经修学好像跟这个四擀上了,而且还是在大智文殊的圣诞这一天,不得不说因缘的不可思议。那么首先我们先说说这个四的因缘吧。其实这个四,真的蕴含着很多的深意在其中,四在中国人的发音中,跟死同音,虽然很多俗人很忌讳这个四,但是对于佛法修学的人来说,我们可不应该有这样的迷信念头。在这个全球新型肺炎疫情横行的时候,在我们上次心经修学探讨了一切苦厄之后,我觉得这个死苦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虽然我们对于死亡的无知让我们惧怕,我们也不知道死亡之后是什么?但是在这个四四聚齐的日子,大智的文殊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光芒,虽然我们都惧怕,但是有着佛法的智慧,有着对生命的感知,乃至对解脱的彻悟,我相信,我们在心经修学的路上,我们的智慧会一天天的增长,我们会变得从容和睿智。所以这个四的因缘,在此时此刻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生命的警醒和精进的力量,也正如我早上在群里面发起的精进修习日想到的一样,这个文殊圣诞提起了一个因缘,让我们心经修学的每一个人来参悟这个“四”!也希望大家都参悟这个四,用般若的智慧之光去照破我们的人生,去精进我们的修学。这个四怠慢不得啊!

   我之前说了因缘的殊胜可不单单是这个四的时间因缘哦!我们的心经修学分享,已经到哪里了?大家还记得吗?下一句是什么?是不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啊?这个舍利子,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是智慧二字,因缘巧了吧!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享几个关于舍利弗的故事吧。其实我不是跟很会讲故事的人,但是却是特别的喜欢故事的人,因为其中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所以心经修学后,我有计划想跟大家一起来读<佛陀传>?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可以在群里给我回复哦!不扯了,我们进入今天的分享——舍利子

 

舍利,译为鹙鹭,是一种鸟的名字,弗译为子。因为舍利弗尊者母亲的眼睛美丽如舍利鸟,所以取名叫舍利。那么舍利的儿子,就叫舍利弗了。当然心经中提到的舍利子也就是舍利弗。我们常说不平凡的人,常常都带着很多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舍利弗尊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前在母胎中就能帮母亲辩法,年幼的时候就是神童、八岁时登座论法,言词清晰,义理周详,在当时的印度十六大国,无人可比;并且从佛陀出家后,七天之内,通达佛法;所以在佛陀的声闻弟子中,舍利弗被誉为智慧第一。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第一个故事是舍利弗的出家因缘。对于出家的因缘,可能是每一个在家人对于法师的出家都很好奇,我就是被无数个人问过无数次。不过今天有点遗憾,不给大家揭开对我出家的好奇面纱,我们来看看舍利弗尊者的出家因缘吧!

舍利弗尊者没出家前,跟目犍连同拜婆罗门学者商阇耶为师父,是最要好的同学,直到他们的师父逝世后,还继续留在山林中用功修持。两人约定,谁要是遇到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可以当他们师父的,一定要互相通知。

有一天,舍利弗下山,在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之一的马胜比丘。马圣比丘的行为举止非常端正庄严,仪容神态非常安祥。舍利弗见了,自然而然生起仰慕之情。他想:“有这么威仪的举止,这个伟大的风度的人,那他的老师一定更了不起,”于是立刻上前问道:尊敬的修道者,您庄严安详,您的老师一定更了不起吧,请问您的老师是谁?

马圣比丘回答说: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

舍利弗又说您的老师,我早已闻名,只是没有机会相见,他所教的道理,您能告诉我吗?

马圣比丘说佛陀所讲的道理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一时也讲不了。我简单的说一首偈,这是老师常讲的最基本的道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意思是说,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有一天,因缘散了,一切自然都会消灭了,你问我师父讲什么,师父最常讲的道理就是这个了。

舍利弗听后,豁然觉悟,欢喜赞叹,觉得佛陀非常了不起,就辞别马胜比丘,回去通知目犍连,各自带著弟子,一同去拜佛陀为师,跟佛陀出家修行。

这就是舍利弗出家的因缘,是不是也很不可思议,马圣比丘的行为举止就让舍利弗出家了,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平时的行为举止是多么的重要。也许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的散漫、自由,都会让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也会影响别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学佛的每一个人,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或者以为学佛就是诵经念佛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行为种种都是在学佛,不是自以为的表面诵经念佛就是学佛,学佛就是要学,学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佛陀的说话,走路开始学起,让佛法和那颗智慧的心从生活中生起,才是学佛?所以,学佛不是比每天诵多少经,跑多少寺院,做了多少供养,得到多少高僧大德的加持,我想更多的是我们有缘从这些善知识的身边,从点点滴滴开始,将佛法的那朵小花从心底开启,那样的芬芳才会更加的迷人。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法师出家的因缘,也是我常常跟大家分享的。这位法师出家就是因为在普陀山的千步沙,看到夕阳下的僧装庄严,就发心出家了。所以何止是那夕阳下的一袭袈裟,也许我们学佛的人,身边的一个善的小的行为,都可能会感染到别人,所以,大家不要放逸自己的言行哦,可能因为你的一个举动就度化了一个人呢?

 

我们要分享的第二个故事、习气难除

   有一次,有一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去供养,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规定不残食戒也就是当天的食物一定要当天吃完,不能残留下来,过了中午就不能吃了。

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间的一位年轻比丘还没回来,可是时间已快要过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议说:长老,眼看时间就要过午了,您为年轻比丘留的这一份,留着也是浪费掉,不如您把它吃了吧。舍利弗想想也是有道理啊!因为过了正午,这食物就不能吃了,丢掉又很可惜,于是舍利弗就把那一份也吃了。

正当他吃完时,那位年轻的比丘回来了,舍利弗就告诉他:哎呀!你回来晚了,施主送来的美食,本来也给你留了一份,可是你太晚回来了,所以我就吃了。年轻的比丘听了心里很不欢喜就回他一句:好吃的东西,大家当然都想吃了。

舍利弗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只是因为吃了他的那份,就被说得这么难听,好像说他很馋嘴一样;舍利弗就回应他: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吃需要咀嚼的食物!(因为需要咀嚼的食物是美味)”大家想想是不是?

所以从那时候起,不管是早上或中午,舍利弗真的都不再吃须经过咀嚼的食物。时间久了,大家都很为他的身体担心,心想:长老为了这件事而拒绝食物,要如何是好呢?大家就议论纷纷。佛陀看到三三两两的比丘在那儿交头接耳,即问道:你们在讨论些什么呢?其中一位弟子就如实向佛陀报告了这件事。

佛陀说:这是舍利弗的习气未尽啊,在久远劫前,有一个人不小心踩到一条蛇的尾巴,蛇回过头咬了他一口!没多久,那个人的脚就肿起来了。家人很着急,赶紧请医生来,医生看了之后说:这是被毒蛇咬伤的,治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那条蛇抓回来,让它把毒液吸回去,他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另外的方法就必须用药物治疗,不过时间上可能要比较长。这两种方法让你们选吧!

家属觉得让蛇再把毒液吸回去,这方法最快了,于是就把那条蛇抓了回来,医生想尽办法要使蛇舔回毒液,但是那条蛇不肯就是不肯。大家又想了一个办法:生起一堆火要逼它就范。但是,蛇宁可爬入火坑也不愿意把毒舔回去。医生看到这种情形,赶紧把蛇拨开,不得已才用药物为伤者治疗。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又向比丘们说:你们知道吗?当时那条蛇就是现在的舍利弗,那位医生就是我。当时那条蛇宁死也不肯吞下那一口闷气,现在的舍利弗和当时毒蛇的习性不是一样吗?这时一个年轻比丘轻轻的说了一句:好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想吃!他听了就不愿再吞食必须咀嚼的食物,这种习气不是很像吗?

大家想一想,舍利弗经过累世的修行,他的智慧那么高,平常说的话哪一句没有道理?平常哪一种是非 看不开呢?但也仍有剩余的习气存在。同样我们众生又怎么不是这样呢?人我是非,在别人身上时,我们好像比谁都看得清楚,但是,一旦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呢?我们心里的那个小火山就按耐不住的喷发了,那个在心里的心结是不是怎么也解不开了呢?这就是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无明的习气啊,如果我们能够常常警惕自己,也是我们前面分享的,要去跟自己对话,要对自己去下手—当是非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可以排解,可是要记得反问自己,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我们是否能够突破?修行就是要修到既能排解他人的烦恼,也能扫除自己的烦恼,这才是真学佛者。所以,我常说离开人群没有什么法可修,在人群中才会有很多烦恼让我们磨练;学佛,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修行就是要去除烦恼、修正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烦恼习气除尽了,才是真正的证果,真正的开智慧了。

从舍利弗的两个故事中,今天文殊菩萨圣诞,你开智慧了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实用佛学/《心经》心得分享

成为我的XiMi主播会员付费内容随便听!修行的人都知道,《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卓越的佛教经典,是修行者通向佛道的关键。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

by:佛耕

心经

吕新国老师讲的,听了感悟颇深,讲的太好了,和大家分享下,感恩吕老师!

by:一二三二一道

心经

《心经》般若莲花处处开

by:品格教育韩静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

by:玉屏清风微拂

心经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by:心空妙华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粤语念诵另一种品读

by:落葵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