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蠡测 第16章 致虚极,守静笃

2022-09-18 16:41:4110:21 19
所属专辑:道德经蠡测
声音简介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意译】

推求万物的本体根源,穷理尽性;依止大道的虚寂无我,切实持行。

天地万物,自在化现,精彩纷呈,我观察到万物本源的清净与无为。

宇宙万象,繁荣昌盛,无穷无尽,都回归于伟大的道。

回归于伟大的道,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这种清净才是真正的回归到自性与本来。

回归到自性与本来才是永恒,了然体悟到这个永恒才是真正的明白与通达。

不能了然体悟这个永恒,就会虚妄,就会造作,就会妄想、分别、执着。

了然体悟到这个永恒,才能做到真正的慈悲与包容;

真正的慈悲与包容,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与公正;

真正的平等与公正,才能做到真正的统御天下;

真正的统御天下,必然合乎天道;

合乎天道,必然遵循大道;

遵循大道,必然长久永恒;

乃至没有了身体,也永远不会灭亡、消失、殆尽。

【简析】

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功夫呢?

纷繁的世界,外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动物植物、运动变迁,内而名言概念、思维活动、情绪转换,我们如何去观察?

修道不仅仅是离群索居、隐居深山,修道更是于六根触六尘时,细处着力、绵绵用功。圣人说“致虚极”,正是告诉我们要去推求、要去探究这天地万物、一切气象的根本与本源。我们不是枯坐不动,百物不思,没有念头,而是要去分析、要去研究。

眼之所见一只杯子,我们要去分析,分析杯子何以成其为杯子,思维杯子从何而来、又将何往。陶工调和水与泥,抟捏成型,烧制成杯。杯子从陶工生?从水生?从泥生?从火生?还是一起生?杯子的本质是什么?杯子的概念来自于哪里?为什么那是一只杯子而不是一只碗?我们可以不断地去深入推求,我们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杯子的本质,杯子仅仅是一系列化学和物理过程使然,是因缘和合所成就。杯口大一点,就是碗;杯口小一点,就是瓶。什么是杯子的本质呢?

圣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没有一个本体的存在,它们的体性都是虚寂的、清净的。不仅杯子是这样,小至手机、大至汽车、飞机也是这样。不仅没有生命的器物是这样,植物和动物也是这样。不仅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我们的情绪,比如愤怒的生起。什么是愤怒的本质呢?愤怒来自于哪里呢?是来自于他人?来自于我们自己?还是无缘无故?愤怒又是怎么消失的?

“致虚极”,告诉我们要推求分析到极致,不断地深入,再深入,不可浅尝辄止。我们可以将杯子分析到原子,乃至原子核、电子。我们要像科学家进行他们的研究一样,我们也要去研究、分析、思维这一切事物与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不带主观、不行偏见、不是臆测。直到看到缘起的清净、缘起的无我、缘起的无为。

当我们体悟到这种清净、无我、无为,我们要切实地持守它、依止它,这是我们解脱的根本,没有烦恼的根本,没有纠结的根本,没有痛苦的根本。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也是缘起的,它们也没有自己固有的本质,我们将会很容易消除它们。我们执着认为的一个观念,它也是造作出来的,是主观定义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更活泼、更灵活地去调整、去改变。我们发现以前约束我们的都是我们的愚痴所致,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那些约束也是虚幻不实的。从此,我们将卸下那些枷锁,放下那些负担,我们将变得自在、包容、接纳。

“守静笃”并不是让我们躲起来、念头尽绝,实在是让我们依止无为的缘起,行无尽的妙用。这就是依道而行德,道寂静幽远,德无量无边。

“万物并作”,这是对宇宙万象、天地万物自由幻化的赞颂。没有什么阻碍他们,没有什么约束他们,它们欣欣向荣,绵延不绝。我们的修道,正是要于这多彩的世界了然其本来面貌,要观察这并作的万物如何回复到其本来的清凉。而不是被现象所蒙蔽,被虚幻所禁锢。

万事万物,繁荣昌盛,从来不因为我们的看与不看、造作与不造作而违背道的规律。“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它们都回归于伟大的道,道就是万物之根。大道幻化万物,万物回归于大道。

我人在表象的世界里打转,在有为的世界里沉沦,虽也声称在追求祥和与安宁,但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越追越迷乱,越求越不宁静。背道而驰,怎会清静?“归根约静”,只有回复到大道这个根本,才会发现真正的祥和、无上的宁静。这种伟大的宁静才是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这种本来面貌才是真正的永恒,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了然于这种伟大的永恒,才是真正的明了和通达,才是真正的智慧!智慧不在于知识的增加,不在于道理懂得的多少,而在于了然这种本然的永恒清净。学知识是加法,日知为智;还要学会减法,扫心为慧。若不了然这种永恒,知识的增加将是负担,道理将会成为枷锁,我们将不会自在、不可能宁静。不了然这种永恒,我们就是迷茫的、混乱的,就像掉线的风筝,是飘堕的。不了解这种永恒,我们的所作所为通常都是造作的,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他人。看起来是慈悲与善行,而实际上可能在行残忍与恶行。

知不知“常”将是我们生命状态的分水岭。知常是智慧,不知常是愚痴。知常将是自利利他,不知常就会害己害人。知常就会开放与包容,不知常将会固执与狭隘。知常才能绝待的公平与平等,不知常就会高下与是非。知常才能统御一切,不知常只会被一切统御。

我人常常追求长生,追求生命的永恒,却不了自己本具的永恒。我们是大道的幻化,终究回归于大道。大道永恒,我们也不灭。

(end)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章节学习

《道德经》难学,难懂,但从中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去践行,那就是好学,好用。每天聆听一章,领悟一章,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道德经》的智慧,就成为生活的日常。

by:DX思信

道德宝章

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他的注本叫《道德宝章》,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

by:小巫读经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道德经》全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

by:仙人掌加油

逐章讲解《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选哪个版本最好?大家好,我现在正在罗浮山上,用中秋、十一的长假,跟家人出来游玩,不过在这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为这是道教名山,所以跟讲《道德...

by:宏播子窦树山

《道德经》分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

by:散落红尘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