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你是被困的囚徒吗?】- 博弈论与人际关系(上)

2021-02-04 11:39:1014:28 316
声音简介

这一集已经是第8集了,你可能还记得我们在最开始介绍了两个随机变量分布的模型: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然后引出了来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类需求层次模型。在接下来的三集中,介绍了来自决策论、投资学和会计学领域的思维模型,它们都与财富和金钱获取有紧密的关系。这些模型帮助我们满足生理和安全层面的需求,从而获得基本的幸福感。 


就像马斯洛老爷爷所得出的结论,金钱虽然能获得基本的满足与幸福,但是在一定门槛值以上,和幸福感的相关性就没有那么强了。那种情况下,人们的幸福感更多地来自于人际关系,来自爱、归属感、尊严以及自我能力的释放。从这一集起,我们的话题就将过度到人际关系的领域中,借助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的思维模型,继续探讨“幸福人生”的课题。 


可以说,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关系中。想想你过去最幸福的时刻,是不是源自某种关系呢?反过来讲,最深刻的痛苦也来自于关系之中,如果一个人不得不每天身处恶劣的人际关系中,那种伴随而来的紧张、焦虑、愤怒、嗔恨简直就像是炼狱之火一样,不把人烧死也能烧个残废。所以法国近代有一位很牛的哲学家叫保罗萨特,牛到曾经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写过一句有名的戏剧台词:

他人即地狱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说他人很可怕,而是说如果陷入与他人恶劣的人际关系中,那种感觉就跟在地狱没什么两样。 


所谓“一只巴掌拍不响”,一段人际关系的质量取决于双方的决定和互动,所以这需要有一种专门的理论,去描述双方的选择和策略对关系和结果的影响。这门学科也来自运筹学,是一个横跨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的名字叫“博弈论”。 


“博弈”在古代就是下围棋的意思。如果下棋的人是有求胜欲望的高手,那么在落子之前一定会考虑到对方可能的对策,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就叫做“博弈”,也叫作“对策论”。咱们在之前学习过“决策论”,而博弈论相当于决策论的一个延伸,专门讨论当有两人或多人都能自由做决策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举个博弈的例子,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当年马谡失街亭后,司马懿带兵乘胜追击,一路杀到了西城,诸葛亮没有兵可用,他面前明摆着有两种选择:或者就地投降,或者抄起家伙带领西城的百姓一起杀出去拼命。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根据对司马懿性格极为多疑的了解,判断他在有疑虑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进攻,所以才会压上全城百姓的性命上演了一出“空城计”。但是,如果对手不是司马懿,而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那么空城计就会成为天大的笑话。当然,在那种情况下,绝顶聪明的诸葛亮也不会用空城计了,没准变成了美人儿计什么的。这个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来做出选择的过程就是“博弈”。 


那么博弈论跟人际关系又有什么联系呢? 


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竞争或者合作,博弈论的思维模型帮我们认清“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本质。 


首先,竞争不可回避。在很多博弈中,赢家只有一个,每个人都想要,赢家获得的就是输家失去的。比如生活中的下棋,体育比赛,赌博,金融工具中的期货,商业中的某些招投标项目。这种关系在博弈论中被称为“零和博弈”,意思就是赢的和输的加起来总是零,写成公式就是1+(-1) = 0。你多吃了一口就意味着我必然少吃一口。结果是少数赢家志得意满,多数输家满地遗憾。 


比如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天赋惊人,凭一己之力统治了九十年代的篮坛,八年内六夺NBA总冠军。几乎封神,记得那时候在清华上学的一大乐事就是男同学们聚在26号宿舍楼活动室唯一一台电视前,一边捧着饭盆吃饭一边看乔丹的比赛。而同时期还有不少极为有才华的球员,比如查尔斯巴克利,却一次总冠军都没机会拿过。这是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也是生活残酷的一面。在零和博弈这个战场中,是没法谈“双赢”的,最终的结果是一种利益分配的平衡态,平衡点的位置反映了双方实力的对比。 


竞争局面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无可选择。不过,怎样看待你的竞争对手是可以选择的,而这种看法也影响了你的幸福感。如果只看到竞争的残酷性,就会把对手看成是“死敌”,滋生出嫉妒、愤怒甚至是仇恨。在这种可悲的状态里,没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之前我提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有八种大的痛苦,实际上他还分析了产生痛苦的三大根源,那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嫉妒和愚痴。也就是所谓的“贪嗔痴”,其中的“嗔”指的就是嫉妒,这也是陷入“他人即地狱”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换一种角度来看竞争,可以缓解负面情绪。竞争虽然残酷,但是也带来了进步。从生物学的进化论看,“物竞天择”是大自然的基本算法,确保了物种的不断进化和生存。竞争虽然无法让每个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却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存续。 


还拿NBA举例,九十年代乔丹大战各路神仙的经历,使得NBA联盟的影响力冲出美国走向世界,甚至变成了一种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这还要拜激烈的竞争所赐。当生态系统繁荣起来以后,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受益,比如现在NBA的工资水平相比30年前有了质的飞跃。这正是竞争的好处。 


零和博弈更多表现在赛场和金融交易上,实际上,在生活中绝对的“零和博弈”并不多见。即使有些关系看起来是零和博弈,但是当考虑更多的维度、或者更长的时间时,合作就自然涌现出来,转变成了所谓的“非零和博弈”。在非零和博弈中有可能实现“双赢”,也就是1+1>2 


比如在男子羽毛球项目中有两大天神级的人物——中国的林丹和马来西亚的李宗伟,在赛场上两人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但是如果考虑到水平提升、职业发展以及羽毛球市场发展这些维度,他们俩有其实有相当大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场下他们不但并非势不两立的仇敌,反而是“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挚友。这就是生活中的“非零和博弈”的例子。 


再比如,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刚问世的时候,没有任何实用的app。为了鼓励开发者为iPhone开发应用,乔布斯慨地把分成比例定成3:7,让开发者拿7成。如果只看短期利益,苹果公司和开发者就是“零和博弈”,开发者多拿一成苹果就少拿一成。但是,如果放长远看,双方是个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合作性自然就涌现出来。十几年下来,应用市场从无到有,2019app store平台上的总交易额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苹果公司和开发者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这种“不急于分饼,而是共同把饼做大”的思路就是促进由竞争转变为合作的思维模式。



虽然在非零和博弈中有可能实现双赢,但是不代表一定能实现,更不意味着容易实现。实际上,“双赢”的实现需要多个因素的促成,很不容易。在博弈论中有个著名的模型叫做“囚徒的困境”,就反映了这种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假设两个罪犯因为共谋犯罪而被关进两个审讯室,互相不能沟通。如果两个人都保持沉默,不揭发对方,因为证据不足,各判1年;如果互相揭发,因为证据确凿,各判8年;如果一人揭发,另一人沉默,揭发者戴罪立功,立即释放。而沉默者态度恶劣,重判10年。请看文稿中的收益矩阵。负数代表所判的年头,数字顺序是A在前B在后




因为无法沟通,囚徒不能判断对方的行动,这实际上近似于“决策论”那一集中的“概率未知情况下”的决策问题,我们从A的角度来做个分析:选择“沉默”时的最大收益是“判1年”,选“揭发”时的最大收益是不判刑。所以如果A采用“激进法”做决策,赌最大收益,那必然要选择“揭发对方”,因为有可能不判刑。换一种情况,假如A比较保守,那他心里会掂量最差情况:选择“沉默”时的最差结果是被判10年,选择“揭发”时的最差结果是被判8年。按照“矬子里拔将军”的思路,他同样会坚定地选择“揭发”。假如A既不激进也不保守,是个理性的聪明人,那么他可能会采用“不后悔”法做决策。还记得后悔值的概念吧?经过计算后,后悔值表请看文稿中的配图。可见,选择“沉默”时A的最大后悔值是2,选择“揭发”时的最大后悔值是0。因此,“揭发”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在三种决策方法下,“揭发”都是更好的选择。而这个结论对B同样也成立,所以两个囚徒经过谨慎思考以后,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AB互相揭发,各判8年。结案。 


你注意到没有这里明明有一个可能的“双赢”结果,也就是左上角那种情况:每人各判1年,把刑期缩短了足足7年,那代表将近90%的收益提升。但是,如果他们是为自己利益考虑的精明人,就不会去做这个尝试。眼看着“双赢”的诱人果实挂在枝头摇摆,但是谁也不敢去摘,最后每个人吞下的反而是一颗腐烂发霉的“双输”果子,这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的“囚徒的困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绝圣弃智_为道日损

《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不同星系文明之间的互相猜疑和摧毁就是囚徒困境在宇宙尺度上的一种表现。罗辑最后用同归于尽的方式逼迫三体文明放弃对地球的攻击,就是“用潜在的双输结局迫使对方走上合作道路”的博弈策略。在残酷的黑暗丛林中,这往往是弱势方能让强势方走向合作的唯一道路

18604919chu

他人即地狱,精辟!

猜你喜欢
囚徒健身

像囚徒一样健身,健身一开始并不需要器械和药物,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条件就是最好的健身器材!

by:旅行者222号

天堂囚徒

并非谁都讨厌战争,也有些人利用战争来掩藏不可言说的秘密。那些秘密、那些冤屈的灵魂,全都据记载蒙锥克堡监狱,最终消失在寂静的绝望中。费尔明就在这里遇...

by:曹操和碎仔儿

曾达的囚徒

《曾达的囚徒》讲述了鲁道夫.拉森狄尔年轻富有,出生于一个历史悠久的英国家庭,鲁道夫决定去参加卢里塔尼亚新国王的加冕典礼。他到了曾达城,却发现自己身陷意想不到的奇...

by:英语乐园

思维的囚徒

活出生命的意义七原则

by:语落花开黄强

思维的囚徒

/史蒂芬·柯维/维克多·弗兰克尔于1997年9月去世。在他去世前不久,我就听说他出现了健康问题,而且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当时的我十分渴望与他交...

by:喜马拉雅夏至

思维的囚徒

本书作者亚历克斯·佩塔克斯师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本书与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脉相承,将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应用到了现代的工作和生活...

by:中信书院

思维的囚徒

你是不是辛苦地干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你觉得工作还算不错,但是你却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你是否感觉不幸的事情碰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对生活失去了控制,却无能为力?...

by:讲故事的花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