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老子怎么告诫管理者?

2021-11-23 09:00:0008:15 9550
声音简介

       老子对于“道”的描述,总是给人一种很离奇的感觉。“常无名”、“朴虽小”、“莫能臣”这些词语,我们今天听上去感觉很含糊,很没有确定性,但是就是这个看上去微小、无形,而且一点都不确定的“道”,却在冥冥中主宰着天地万物。天下没有人敢凌驾于道之上,没有人敢以道为臣的。所以老子一直在强调管理者要遵道,他的观点就是:天下之民并非臣服于统治者,而是臣服于朴素无名的大道,这种大道使人民回归于淳朴的自然天性。老子的这种思想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反复提及。

       到底什么是“朴素无名”? 我们一直说,《庄子》是对于《老子》最好的注解。咱们看庄子怎么说,《庄子》外篇《马蹄》中说:“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为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素是什么?未染色的生绢。朴是什么?未加工的木料。“素朴”在这里喻指自然本色。如果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自然的本色,那么,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看庄子的这种解读才叫做“不违大道”,而不是像诸多后代的解读者,不停地往里面夹带自己的私货。

       以前我们也总说老子特别会打比方,在32章里,他也继续打比喻:“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句是以江海比喻“道”,以川谷比喻天下万物,全句的意思是:“道”为天下所归,正如江海为一切小河流所归一样。这就说明了“道”的无上维度,和它至高的统领性。

        “道”是江海,王侯与万民,就像一条条或大或小的河川溪流,向大海汇聚。大海处于低洼之处,河川溪流才能够汇聚于此。老子认为管理者,只有“处下”,才能真正地感悟到“道”的真谛,遵循“道”的无为而治的规律;管理者只有“知止可以不殆”,最终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戴。

       我们这样讲《老子》,听上去道理好像都听得懂,但是历史的真实状况是,不一定每个人解出了老子就可以领悟到大道的真谛。这次我们说说一位儒家的思想家,看看他的努力与纠结。

       这个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是湖南衡阳县人。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他先后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著作800余万字。船山先生老年生活贫困,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但他特别有风骨,拒绝和拜访送礼的清朝官员见面,并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在他37岁时,写下了《老子衍》记述他的学术成果。他认为,历代注疏《老子》的多歪曲《老子》原义,如三国时的何晏、王弼以玄学注老,五代时鸠摩罗什、梁武帝以佛教义理注老,宋代苏辙等以禅宗注老。王夫之不满意这样的方式,他自定的原则是,深入《老子》之中,研究其真实思想,找出老子著作此书的缘由。同时表示,他要说出其缺失何在,使正道自见。

        他指出《老子》有三个方面的缺失:一是老子见到凡俗的鄙陋、浅薄,故意提出相反之论,以显示自己的超脱。有激而反之的偏失。二是老子将偶然论述为一般原理,那些根本不是宇宙人生的道理,所以不能做经典。三是老子记述的成败教训,虽有慧识,但是穿凿为历史通则,招致祸害。所以,船山先生的结论是:老子之道貌似玄奥,但实际上老子之术比起儒家之道来依然肤浅。儒家之道的核心船山先生总结为“文之以礼乐以建中和之极”。中和之极是儒家治人事天的最高原则,这个深度是老子没有达到的。

        船山先生的经历,使他负有儒家急于应用的一面,但是他也公允地承认,老子在大道本体论、天地宇宙论,修真治国论三个方面是有其贡献的。为了大家更深入地思考船山先生解老的特性,我不做过多展开,留一个思考空间给大家。

       老子在这章中告诉我们管理者必须学会知止和守道,然后民可自均、万物可自宾。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竹村侠客

处下聚能,高能发光,星辰大海,天地相合,万物生长。

怡然自得1588

清末明初…明末清初

怡然自得1588

老师讲的很好👍

刘伟宁

老子学说也有缺失的地方,想听听你的高见,加微信13318611131

竹村侠客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 于江海。

猜你喜欢
爱情三十二计

两个人的爱情需要经营,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爱情的魔力是伟大的,相爱的时候,爱情会使一个人赴汤蹈火,不爱的时候也同样会冷嘲热讽。无论是相恋中的情侣...

by:庞老师说易学

《神曲》之天堂篇第三十二章

《神曲》之天堂篇作者:但丁第一章万物的推动者,其荣耀的光亮照彻宇宙;不过在某一区会比较弱,在另一区比较强。此刻我置身神光最亮的区域,目睹了那里的景象,再降回凡间...

by:听友190855306

三十二号避难所

变异的生物,恐怖的生物兵器,失控的杀手机器人。没有纯净的水,没有真正的人类,没有未来的地球文明。当李斯特穿越,来到了这核战爆发的十八年前。终于知道自己究竟来到了...

by:重生的天尊传承

《老子》八十一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by:读国学诵经典

【教育哲学】@杜威的三十二堂课

我们都知道美国学者约翰.杜威(JohnDewey)在教育界和哲学界的影响力,也知道杜威有几位名声响亮的中国弟子,如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但或许...

by:Junzlan

朱高正 | 易经三十二卦(下)

-加中潮教育vx(17167107772),备注喜马,拉您进入学习交流群。《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储子百家的开始,被誉为“辩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一...

by:中潮教育

朱高正 | 易经三十二卦(上)

-加中潮教育vx(zcjy_99),备注喜马,拉您进入学习交流群。《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储子百家的开始,被誉为“辩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一部总结预...

by:中潮教育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术著作,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老子庄子选》1(《老子》1-37章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配套...

by:绍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