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什么12 世界的本源|“有和无”2

2022-09-17 16:03:4211:25 54
所属专辑:道德经说什么
声音简介

其实我们叫中国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这种思维的方式——“中和”的思维方式,而这个“中和”大家不要把它解释偏了,所谓中和就是阴阳两者的相辅相成。大家看一下第四章,大家知道那个“冲”是什么意思吗?冲怎么写?二中,那两点代表什么?大家再看一下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你看冲的两点就代表阴和阳,“冲气以为用”,阴阳两者相互中和,这不就是冲?讲究动态,所以咱们这个中就代表这种思维方式,阴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这种中和方式可不是否定一方,它讲究的是两者相辅相成,有和无属于阴阳的两个方面。所以咱们叫“中国”,最强调的是这样的一种思维的方式:二中——冲,二中也就是阴阳两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你把这个冲也可以念成中,阴阳两者,气嘛,阴阳二气两者相辅相成——这个思维方式在我们中国就应该是我们文化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因为世界上很多文化都讲究胜利——就是把对方干掉。只有中国文化不是这样,中国文化讲究这两者相辅[fǔ]相成,能够共赢。这种文化对世界的文化会有非常大的贡献。


所以现在大家理解一下,就这章讲的是什么,第一章强调的是“有”和“无”两个方面,从天地开始说起,天地的起源——我们叫做“无”;万物产生——我们叫做“有”。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无两个方面,我们从有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边界,从无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妙处,因为大家都看不到,观察它的妙处,这两者合到一块来理解,那就叫做“玄”。水平已经蛮高了,把有去掉,更多地关注这个无的作用,因为它是经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看到这个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这是理解这本书重要的途径和门户。这个第一章讲完了,回头我们再讲第二章,把门户搞清楚了,我们推开《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二章的两扇门,我们就可以登堂入室,希望大家不要有畏难的情绪。既然很容易登堂入室,那我们也可以对这本书有着更多的期待,更多的热爱,更多的研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é,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 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第一章我们解读了世界的本源,根据这个世界的开端、本源,他强调了认识事物的这种方法,提出一对重要的范畴“有和无”。沿着这样一个思路,第二章也讲的是世界运动的规律,以及我们按照这个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用哲学的语言概括这一章的内容,两句话——叫“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世界上很多的事物有正必有反,有黑必有白,这两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在它们的对立之中,才能形成一个运动变化与发展。就像我们下围棋一样,得有黑子也得有白子,这两者相辅相成,这个才能形成这一个游戏的一个根本的特点。所以现在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看一下这一章。


您正在收听的是由有怀有声频道出品的《道德经说什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大家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你不知道什么是丑,你怎么判断这个事物是美,反过来也是一样。“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是一个好事,是一个善事,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不善的,一定有这个标准,你才能做出这种评判。


所以下面这些是什么?就是《道德经》的总纲,它把它后边要展开论述的一些内容,在这个地方都提前给大家列出来了。就像我们看书的那目录一样。所以在下面老子就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就是事物稳定的普遍的规律,恒也。他前面讲的这个,他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性的内容。先说第一个有无相生。有和无相比较而存在的,相辅相成。在哪一章讲这个事了吗?有和无。我们先来看一下第十一章,第十一章讲了这样的一个内容,叫“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现在我们骑自行车不是也有车辐条吗,车辐条插在什么地方,插在车轴里,车轴中间是空的,无。它要是实心的你就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了,古代车的辐条更大,车轮大嘛,木的铁的,插到车轴里边,中间是空的,正因为它空,所以才有车轮的转动,才能有车的具体的使用。当其无,有车之用,有无相生吧。


第二个例子,“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埏埴,坯土,陶器,将黏土拍成型,做成器皿的样子,然后放到火里去烧。干嘛呢?装食物装水。这个中间是空的呀,当其无,有器之用。中间是空的,你才能盛食物盛水。此为第二个例证。


第三个,“凿户牖[yǒu]以为室。户,门户;牖,窗户。以前有很多类似窑洞那种的凿出来的房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房子,有的部分是什么?棚啊,地啊,墙啊。可是我们用的是中间无的部分,这房子中间如果是实心的,我们怎么住进去呢?第三个例证,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个讲完了,老子重要的话就出来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你看这两个,后边这两个字加一块不就是利用嘛,我们利用这个词的来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看见这杯子吧,外边是的部分,中间是的部分,正因为有的部分我们才能用中间的部分。反过来也一样,中间的部分有用,空的部分有用,的部分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这两者能缺一个吗?有和无能缺一个吗?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立。这是老子讲的第一层,告诉我们有无相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仅有寥寥五千字,却道尽了宇宙天地的无穷真理。我们常常用“玄之又玄”来形容这部经典,其文易读,其理难解。《道德经说什么》是一部学习...

by:花生米静静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这本书是韩鹏杰老师在樊登老师的倡议下为世人留下的一部经典,通俗易懂且解读精准,为了更多的读者能亲近并读懂这部经典。

by:1594620xmqf

道德经说什么

我们怎么样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国学的知识与内容呢?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经典——认真地学习和了解一本经典,这是一种事半而功倍的方法。所以,今天我们...

by:有怀有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