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0-12课 简答题

2024-01-17 21:30:2017:20 502
声音简介

古代汉语10-12课  简答题

1.【2104】根據以下例句歸納“其”的用法,並將例句歸到各類用法的後面。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北冥有魚,其名爲鲲。

(3)及其未既濟也,请撃之。

(4)楚其亡乎?

(5)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6)稱其雠,不爲諂。

答案:

第一,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例句(2)(6)

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充当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例句(3)

第三,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例句(1)

第四,句中语气词,表示推测,可译作“大概”。例句(4)

第五,句中语气词,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可译为“希望”“还是”。例句(5)。


2.【1604】結合下列例句,辨析“者”字片語和“所”字片語的異同。

(1)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答案:

(1)相同之处:“者”字词组与“所”字词组都是偏正关系的名词词组。

如“學者”是指学习的人,“所欲”是指想要的东西。

(2)不同之处:

①从语序看,“者”字词组是前偏后正,“所”字词组是前正后偏。

如“學者”中“者”是正,“學”是偏,前偏后正:“所欲”中“所”是正,“欲”是偏,前正后偏。

②从语义看,“者”字词组中的“者”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施事,如“教者”是指教别人学习的人;

“所”字词组中的“所”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受事,如“所恶”是指厌恶的东西。


3.【1410】根據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於”,歸納介詞“於”的主要用法,並將例子歸到各類用法的後面。

(1)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

(2)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3)苛政猛於虎也。

(4)趙氏求救於齊。

(5)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6)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7)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答案:

①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时间等。如(2)(5);

②用在被动句中;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1)(7);

③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如(4)(8);

④引进比较的对象。如(3)(6)。


4.【2008 考期】根據以下例句歸納介詞“以”的用法,並將例句歸到各類用法的後面。

(1)宫之奇以其族行。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3)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4)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攻之。

(5)餘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

(6)君子不以言舉人。

答案:

第一、介绍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手段、条件、依据,可译为“用”“拿”“凭”“根据”。例句(

4)(5)。

第二、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例句(1)。

第三、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动机,可译为“因为“。例句(6)。

第四、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例句(2)。

第五、与动词“有”“无”(亡)组成“有以”“无以(亡以)”等凝固用法。例句(3)。


5.【0410】根據加下劃線的連詞“之”的用例,歸納總結連詞“之”的用法和特點,要求結合具體句例說明。

(1)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2)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

(3)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4)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5)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6)晋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晋人伐諸蒲城。

(7)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8)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答案:

(1)连词“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如③⑤

(2)连词“之”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这种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在句

中充当主语(②前“之”),宾语(①、②后“之”),判断句谓语(⑦),表示时间的状语(⑥)。

(3)连词“之”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充当复句的分句,如④⑧


6.【1904】結合下列例句,說明古代漢語被動句式的主要類型。

(1)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2)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3)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爲湯武笑矣。

(4)禰衡被魏武滴爲鼓吏。

答案:

①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如例(2)。

②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如例(3)。

③用助动词“见”位于动词前的被动句式,“见……於……”式。如例(1)。

④“被”字句。如例(4)。


7.【1710】根據下列例句歸納古代漢語被動句的類型。

(1)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3)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

(4)方術不用,爲人所疑。

(5)西河之爲秦取不久矣。

(6)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答案:

①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如例 2。

②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如例 5。“为……所……”式,如例 4。

③助动词“见”位于动词前的被动句式,如例 3。“见……於……”式,如例 1。

④“被”字句。如例 6。


8.【1504】根據形式標誌給下列被動句分組,並說明各組被動句是否可以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1)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2)方術不用,為人所疑。

(3)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4)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5)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

(6)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

答案:

第一组,1、3 是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第二组,2、5 是用“为……所……”式表被动的句式;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第三组,4、6 是用助动词“见”位于动词前的被动句式;不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9.【1810】結合下列例句,說明古代漢語賓語前置的主要格式。

(1)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2)苟入而,何後之有?

(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4)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答案:

古代汉语常见的宾语前置格式主要有:

1、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和介词前。如(1)。

2、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如(3)。

3、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如(2)。

4、强调宾语而使宾语前置的情况。如(4)。


10.【1310】歸納下列句中賓語前置的類型,並說明每種類型賓語前置的條件。

(1)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2)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4)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5)無乃爾是過與?

答案:

第一类:(1)中的“歲不我與”,(4)中的“我未之見”;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前。

第二类:(2)中的“客何好”;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位于动词前。

第三类:(3)中的“何古之法”,(5)中的“爾是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


11.【1404】補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並據以歸納古代漢語句子成分省略的幾種類型。

(1)居有頃,倚柱彈其劍。

(2)豎子不足與謀。

(3)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4)宜子骤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5)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6)赐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答案:

(1)(馮諼)倚柱彈其劍。

(2)豎子不足與(之)謀。

(3)我獨無(兄弟)。

(4)(公)使鉏麑贼之。

(5)鄭伯不朝(王)。

(6)始可與(之) 言《詩》已矣。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省略主语,如(1)(4)。 ②省略动词宾语,如(3)(5)。 ③省略介词宾语,如(2)(6)。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王力古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课文朗读,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古代汉语 王力 古汉语通论

读得比较匆忙,有的例句不在原文语境中就读错了,还有些繁体字不熟悉,欢迎指出!

by:小困困困困困困

徐宗才_古代汉语

徐宗才《古代汉语》课文朗读录音,由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古代汉语选文朗读

古代汉语选文朗读,学文言文必备

by:东山散人的后花园

00536古代汉语~文选86篇

古代汉语所有文选,文字部分已与教材矫正,大家放心观看。古汉语和英语学习是一样的,要培养语感,希望大家大声读出来,不要只听不读。你看我读的这么难听不是还厚着脸皮录...

by:付俊虎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