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导语:考古天文学视角下的东西方古代文明比较

2023-08-07 15:29:3416:07 1472
声音简介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吕宇斐。


今天我们进入《远古天文与人类简史》的第二部分——考古天文学视角下的东西方古代文明比较。


在这一部分,我会从考古天文学的角度来横向比较东亚、西亚、中美洲,都是你们感兴趣的中国、西亚、玛雅远古和古代天文学的内容。


你将会看到生活在地球不同位置的远古先民对星空的关注和对宇宙的深度的、持之以恒的探索。


也会更加清晰的看出,处于北半球东西方两端和中美洲的先民,由于农业生产和农耕生活的差异,构建了使用目的和使用功能不同,具有属性差异的远古天文、宇宙观和信仰体系,进而培育出了具有本质区别的区域社会、国家和文明体系。


 比如我们稍后要讲的地中海沿岸的西亚、北非与爱琴海文明的先民构建的黄道天文体系,和东亚先民构建的赤道天文体系,这两套具有属性差异的远古天文体系,使东西方从根源上就踏上了不同的道路,这导致后面逐渐形成了两大文明体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差异。


这一章与第一部分你我身边的远古天文联系非常紧密,象东亚天地之中和玛雅天地之心,象天坛圜丘、牛河梁圜丘与奥尔梅克圜丘,象三星堆青铜树和玛雅玉米神树等等内容在第一章里都有一些基础概念的解释,建议你一定要听完第一章再来听,以方便你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今天,我们比较一下东西方两个远古天文体系的起源和区别。


说远古天文体系,你可能觉得有点遥远,但说起星座,你可能马上就知道,你是天蝎座的,他是双子座,谁和谁适合做夫妻,谁和谁适合做合伙人,哈,如数家珍。


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些星座知识都是基于西方黄道天文体系而来的,你就知道了,古代天文一直跟你的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你是中国人,却对我们东亚本源的四象二十八宿星官体系一无所知,那我觉得是非常遗憾的!因为你是从东方的土地上出生的,但东方精神世界的本源部分,却是残缺不全的。这就象盖一所房子,在东方的土地上盖,却用的西方的土壤标准,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是个例,这是困扰近现代中国统治阶层、知识阶层和草根百姓至今的核心问题,是晚清民国以来,中国处于文明低谷而造成的时代负面产物,问题的根源,就是近代欧洲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科学和文化主导了世界话语权的原因,所以除了古希腊文明之外,其他人类早期文明都被彻底地边缘化了,甚至人为故意抹杀了,就像在中国文明和玛雅文明。


以至于,今天还要去和一群对中国古代文明没有多少认知,甚至一无所知的人去争论,我们东亚的天文体系,到底是我们的远古祖先构建的,还是我们的远古祖先抄袭人家西方的远古祖先的,这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很愤怒的事情。


举个例子。


2016年我应国际考古天文学学会主席克里夫·卢格思的邀请,去了一趟印度著名的修心城市普纳(Pune),参加在那里召开的第九届“国际东亚天文学大会”。这次会议,来了200多名世界各地的考古天文学家、古代天文学家、天文史学家参加学术交流。可惜,欧美学者占了大多数,亚洲学者比较少,中国来的就我一人,非常遗憾。


大会给了我半个小时的时间作主题发言,这样,我给参与会议的200多名学者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考古天文学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经考古发掘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到早期文明起源时期的十多处天文遗址。如果大家很感兴趣的话,以后找个机会可以给大家单独放点当时大会上我的发言视频。


之后,十多分钟的提问环节非常热烈,因为他们以前只知道中国有古代天文学,但从未听说过中国有那么发达的远古天文,那么多的新石器时代天文遗址,这令他们震惊,尤其震撼到了韩国、日本的学者。欧美,还有日本国家天文台的学者对中国的天文遗址特别感兴趣,都表示很想来中国实地考察访问。


日本、韩国的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接触过考古天文学,更没有发现过他们国家的新石器时代的天文遗址。从他们国家的新石器时代发展情况来看,应该是没有的。所以,他们会后一直追着我问长问短,希望我过去介绍东亚考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


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有个别学者发方,倾向于把欧洲现代天文学称为“科学天文学”,而称其他地区产生的天文学为古代天文学,这个说法当时就引起了许多与会学者的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欧洲现代天文学并不能一手遮天地代表科学,科学的定义不能仅限于现代,更不能仅限于欧洲,远古和古代天文学也是人类科学实践、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起源。人类文明摇篮诞生的远古天文和宇宙模型的表述方式与欧洲现代天文学不同,但毋庸置疑也是一种科学的表述方式,只是现代的语境不同而已。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认为有太多辩论和澄清的必要,答案很明确,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同一片星空环境下,人类文明摇篮曾经孕育过两套不同的远古天文体系,一套就是我们东亚的赤道天文体系,另一套是西亚为首的环地中海地区使用的黄道天文体系,它们都有各自的科学基因。


由于两个地区进行的农业生产和农耕生活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天文、宇宙观和信仰体系不同,导致认知方式、审美概念和实践模式不同,最后导致社会结构、国家形态和文明类型也必然截然不同。


所以当你听到这里,我希望你能从我的节目中了解我们东亚的远古天文体系,至少你要知道,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数千乃至上万年,持之以恒的精细观测和精确计算而创造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希望你能继承它,这样你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了~~


天文学,属于最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生活在北纬30°~40°之间的人类来说,对于生活在远古四大人类文明摇篮和古代人类文明中心的人来说,他们抬头看见的星空是完全相同的,所看到的恒星周年视运动方式,日影的周年移动方式都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观天活动和观天结果当然也是基本相同的。


直到,他们构建起各自的天文坐标系。


在温少锋和袁庭栋两位学者撰写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一书中,明确列出了殷商恒星观测史中商族巫师已经熟悉的天赤道附近的“标准星”。


我们东亚的赤道坐标系,使用的是昏旦中星法(culminating star at dawn or dusk)。就是在清晨和黄昏的时候,观察位于南中天子午线上永远不升不没的拱极星。


拱极星,是指那些在与天赤道平行的天赤纬上作圆周运动的恒星,比如说北斗、织女星、牛郎星、参宿、心宿这些,因而产生了赤道坐标系。




 新石器时代,只有东亚人的祖先与后世中国人,延续使用着观察昏旦中星的方法,在《夏小正》、《礼记·月令》、《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昏心中”、“昏参中”、“旦七星(张宿)中”、“昏虚中”等称谓正是指昏旦中星观测法。


而西亚的黄道坐标系,运用的是偕日法(heliacal rising and setting),就是观察日出前或日入后,瞬间出现于黄道附近天际,且每天都在不断向东退移的恒星,以确定季节的方法。因为偕日法必须观察黄道附近的恒星,因此产生了黄道坐标系。偕日法的最大缺点,是因地平线上大气扰动导致观测不准。


但是东西方天文体系也有共同的地方,其中《夏小正》中记载的“鞠则见”、“昴则见”和“辰则伏”、“参则伏”,便是使用了偕日法。《楚辞·天问》中也有:“角宿(室女座α星,αVir)未旦,曜灵安藏?”便是典型的偕日升观测法。


《伊利亚特》里有:“绰号大熊的战车,围着天轴之树在打转。”的文字,记载了古希腊士兵根据北天极附近大熊座尾巴的指向,确定换岗时间的拱极星知识,便是使用了北天极和拱极星的概念。


法国天文学家德索叙尔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分别总结过东亚和西亚两套天文坐标体系的差异。


德索叙尔:古代希腊天文学使用黄道坐标,用角度测量,是真实的、周年的;古代中国天文学使用赤道坐标,用时间计量,是平均的、周日的。


李约瑟:希腊天文学是几何性质的,中国天文学是算术和代数性质的。


古巴比伦—古希腊古代天文学,较重视空间、距离的概念,必须使用几何学测量工具与方法,处理日月星辰的角度与距离数据,以黄经、黄纬标识天体位置,故古代西方天文学家善于几何学。这种几何天文学,注重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说是周年的。


而东亚—中国,远古天文学、古代天文学较重视时间、位置的概念,必须运用算术与代数测量方法,处理日月星辰的时间数据,预测位置,以赤经差、去极度标识天体位置。


因此,古代东方天文学家长于算术与代数,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科学基因和文化基因。这种数理天文学,注重赤纬上拱极星的周日视运动,所以说是周日的。当然,也观测拱极星的周年视运动。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东亚—中国更需要精确到日的时间管理,而西方就不那么需要呢?


正是因为对时间管理精度的需求完全不同,导致新石器时代至文明起源时期,东亚、西亚两个人类文明摇篮的观天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天文坐标体系,构建了两套不同的天文体系、宇宙观和信仰体系,也导致了东西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体系。


好我是吕宇斐,我们将在下期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长亭动雪

李约瑟科技史天学篇,古西方空间几何太阳周年运动,东方代数算数位置时间日月星辰位置

长亭动雪

我国昏旦中心观测法,西亚斜日法

长亭动雪

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洋洋_kF6

希望能听到那个大会视频,简单了解天文概况。文化须得继承才真正属于我们~

法内狂徒饮三碗

西方伪造的“天文学之父” 1,目前,西方拿出手的《天文学大成》有三个版本,1496、1515、1528版。前两个版本均无喜帕恰斯,1528年却突然从天而降,首次出现在书中。显然,系后世人为添加。 2,喜帕恰斯星表的第一颗标志星,竟然是担任极星的勾陈一 ,其黄纬坐标告诉人们,这可是1285年的天象,与公元前2世纪毫不相干,如何把天文星象造假穿越回去?穿帮了! 3,喜帕恰斯经度坐标值,采用的竟然是中华传统的“去极度、入宿度”法,谁教他的? 4,喜帕恰斯,据说两千年前在亚历山大城。泛滥的尼罗河营造出三角洲冲击平原,当代学者的钻探数据显示,两千年压力山大城还在海平面以下。

猜你喜欢
考古记

微信搜索公众号“城市荒野人”,图文、音视频给你呈现不一样的冒险和浪漫。扣扣粉丝群:27066776

by:恋爱卡片

宏观考古|考古队长许宏的考古通识课,从考古重新认识中国和世界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在研究什么?考古有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遗址考古队第三任队长许宏老师宏观考古为我们解读...

by:知鸦

神话考古

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及其丰富,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考古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作者从普遍存在于世界上不同民族中的图腾...

by:Piggy听书

古月说考古

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其新颖和前沿性。满足听众和自己的与古代挨得更近的愿望。每天七点准时更新,不见不散!

by:人生若只如初见9527

考古探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及物质财富,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掠夺者的潜入,一直埋藏在地底的文物遭受了重大损失,随着我国考...

by:耳朵故事会

考古地球

监视地球远古的历史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外星文明的遗迹我们会找到自己的星际身份

by:觉醒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