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卷下 黄以方录 300 良知的易见而难知

2024-02-15 22:59:5904:58 681
声音简介

300 良知的易见而难知

【原文】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①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②的,最难捉摸。”

先生曰:“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③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注释】

①其如示诸掌乎:语出《中庸》:“明乎效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②方体:语出《周易·系辞传上》“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方,方位。体,形体。

③“其为道也”七句:语出《周易·系辞下》。意为易的法则常常变迁不止,在六个爻位之间流动,或变在上,或变在下,阴变为阳,阳变为阴,没有一定的模式,不可拘泥,只有顺应它的变化才能恰当应用。

【翻译】

先生说:“圣道其实极其简单易行,也极其精细微妙。孔子曾说:‘其如示诸掌乎’。人的手掌,哪一天不曾看到呢?但是问他手掌上有多少纹理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了。就如同我说的这良知二字,讲了就能够明白,谁不晓得呢?但如果要他真正理解,又有谁能做到呢?”

有人便问:“良知恐怕是没有方向、没有形体的,因此最难捉摸。”

先生说:“良知就如《易》理:‘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这良知怎么可能捉摸得到呢?只要把良知理解透了,就变成圣人了。”

【解读】

王阳明特别反对把良知当做一个“物”,他的立足点是易象观念。阳明先生在表述对良知(道)的观照(体认)中,基本上是用《易传》的“易象”观念来描述良知的境界特征。易之道总括天人宇宙之理,其体不易,它内在于世间万象之中,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良知是内在于心中的天理,其体不易,其外在表现和易一样没有固定的范式,“唯变所适”。

阳明先生这里重点阐述了良知的易见而难知的特性,良知根据空间、时间的不同而时常变动,需要人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谨慎抉择。

比如在《吕氏春秋》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后,有人支付赎金将其赎回来后,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别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国家给他的垫付金。孔子对自贡说:“你这样做不对,从此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垫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另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救了一名落水者,被救者为了答谢他,送给了他一头牛,子路竟收下了。孔子对子路的行为表示了赞同,并且说:“这样一来,鲁国人以后一定会勇于救人了。”

子贡赎回同胞而不肯接受国家的支付金,就子贡自己方面而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己财力充足,不在乎这点金钱,或者是道德高尚,付出不要求回报等等,总之,子贡的良知认为自己救人而不求回报是正确的。这种“做好事不图回报”的道德观念至今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凡是人做了一回好人好事,不再以“不图回报,不求留名”方式收煞一下,就好像送佛没到西,做小三却没能扳倒原配一样,算不上功德圆满。而事实上,这种变态的道德观正是造成道德下滑的大蟊贼。

“义”的本意是“宜”,什么是“宜”,说粗俗点,“宜”就像做爱一样,双方爽才是真的爽,这才是宜,只是你爽,另一半不爽,那是强奸,是“不义(宜)”。子贡赎回了人,付出了金钱,换取了被赎回者的自由,这个人的自由与归国不论是对被赎回的人还是对鲁国而言,都是一件令其甚“爽”的事情,现在这一边爽了,子贡却分文不取,说我精神上爽就行了,不需要物质回报上的爽,哥们,这是意淫好不好!这就不宜了,别人实质上的爽需要以实质上的对等的爽给以回报,这是理该如此。这是大义,你精神上一时的爽是小义,为了你的小义而破坏了大义,等于给世人做了一个坏榜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你子贡如此高的觉悟和财力,如果下一次从别国赎回了人却什么回报都没有?还有几个人肯做这种利人损己的事情呢?没有人这样做了,善行的路等于被堵塞了,反而是大恶了。

读懂了孔子对子贡事件的评价,自然就能读懂孔子对子路事情的评价,子路救了落水者的命,被救者以牛回报,这是理当如此。并且给世人做出一个榜样,英雄流汗出力,甚至有时候还会流血,就该得到实质的回报。反而是我们现代一些变态的道德观念,造成了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世风日下的现状也就可想而知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传习录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杨明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享誉海外,春熙路是在王阳明...

by:风舞阳光

传习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

by:爱录音的陈先生

传习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by:伟伟录读

传习录

《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by:故磊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