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75章

2024-03-15 16:18:3310:14 40
声音简介
-第 75 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
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
贤于贵生”。
解析:
还是先看译文: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
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
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
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
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
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
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译文看似很清楚,又是治国爱民的事,在我
们世俗人眼里,治国爱民是天大的事,但在老子
眼里,只能算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子总是借事例
说“道”,而我们却把事例当真。
现在还有不少人,尤其是年长一些的人,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还很怀念,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大家都穷、都饿,平等,而现在尽管
富裕得多,但人家比自己富百倍,所以心里反而
不平衡了。不过,如果要谁返回到过去的生活,
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想回去的。所以,我们现在不
是真生活得不如意,而是“欲贪”太大,搅得我
们难受。
我们就是“欲贪”的化身。现在,我们把“民”
直接解析为“欲贪”,那么“其上”自然就是“心”
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心”和“欲贪”不是
两个东西,它们是体用关系,“心”是体,“欲
贪”是用,如果这一点把握不了,后面的就不好
理解了。“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我
们的欲贪经常搞得我们难受,就是因为我们的心
想要抓取的东西太多了,车子、房子、孩子、面
子、事业、朋友……我估计,即使再怎么静下心
来,也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所需要的条目一一列举
清楚,既然如此,怎么可能不心慌意乱,怎么可
能不“饥”呢!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恬淡、舒适,没有人愿意心慌
意乱的。所以,静下来的时候就说服自己:也没
有必要贪那么多,差不多就行了。但是这种说服
并没有用,因为大家都在捞,而且捞得比自己多
很多,心里怎么平衡得了?一面想停下来过安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却好
了还想好,多了还想多,这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
的矛盾。这就好比我们想用手掌去抓东西,却希
望手背呆在原地不动,可能吗?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我且不说那些为了现实利益不惜冒法律风险的
不法之徒,就说我们这些良民,也一个个都被“欲
贪”牵引着,不得自在。首先我承认,我就有“欲
贪”,对面的你真的没有吗?“欲贪”这家伙胆
大妄为,不怕死,没有它不敢干的事,为什么这
样呢?因为“心”是幕后黑手,是“心”在指挥、
在操纵,“心”想要抓取太多太多,“欲贪”敢
说个“不”字吗?“心”和“欲贪”永远就是这么狼狈为奸,
也不知道经历了几万年还是几亿年,终于碰到了
佛法,碰到了《道德经》,机缘成熟,经得道者
开示,于是明白了,于是老实了,双双向“真如”
缴械。
原来只要是为了“生”,就有没完没了的麻
烦,而只要一停下来,自然就是真正的“生”了。
这就到了“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的境
界了,也就是说,终于解脱了。
但是,也别高兴太早,这只是理论,事实上
我们还“饥”,没办法,我从王老那里讨
得一点食粮,大家细细品味吧:没有贪来的德,没有争来的功,没有搅来的
福。把事做好,助人成事是功,有功的人必能掌
权。若是自己夸功、与人争功,或是身子虽做,
内心不满,那叫劳而无功。舍钱行善或劝人为善
都是善,做善的人,来生准富,有洪福享,可是
还在因果里。要是能教人去习性、化禀性、除去
心性上的苦恼,叫做救性,救性是一救万古,那
才是德。人的性子清,才能存德。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
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
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
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
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人的心里,总是好高,都是爱好。哪知,事
全糟在高上、坏在好上,好上、高处哪里有道呢?
人是正眼没开,把道看错啦!别人不做的、你去
做,别人抛弃的、你捡来,那就是德,也就是道。
象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托起来,自然归服你,
自然服从你,这就叫托底。可惜人都好抢上,不
肯就下,所以离道远啦!
世人学道不成,病在好高恶下。哪知高处有
险,低处安然,就象掘井似的,不往高处去掘,
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要在下边兜底
补漏,别人不要的、你捡著,别人不做的、你去
做,别人厌恶的、你别嫌,象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全都托起来。不求人知,不恃己长,不言己
功,惬人宾服你,那才是道。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
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
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
等于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
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
不会的。明白对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
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管
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
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
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应当是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佛道一如道德经

终日学佛不识佛造业总比消业多若能见性明根本贪嗔痴慢皆弥陀

by:听友212210666

佛道一如道德经

书籍信息:【佛道一如道德经】内容重点: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流传了几千年,散播到全世界。尽管无数人诋毁,却依然不损它的光辉。尽管无数人解读,却依然扑朔迷...

by:云光梦人

佛道一如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一共81章,它汇聚了老子李耳的哲学思想,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

by:宙斯宇

佛道一如道德经

本书作者山顶洞人,以道解道,观点得到,直指人心。揭示了佛与道的无二法门,愿诸位有缘人,读后能有所感悟,皆大欢喜。【特别声明】节目中的章节「标题」是朗读者根据自己...

by:枫烨无住

《佛道一如道德经》

以“道”解“道”,颠覆性的解读。是一本万宝全书,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营养。我在这本中找到了营养,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常听常新。我很幸运遇到这本...

by:墨挽清

紅爺戏说|佛道一如道德经

还道德经一个公道颠覆三观即可入道老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俯瞰宇宙的,而所有解《道德经》的人都是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也是极其有限...

by:江湖紅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终日学佛不识佛造业总比消业多若能见性明根本贪嗔痴慢皆弥陀

by:此我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