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阳货 子曰:“性相近也

2024-03-28 09:46:4206:10 25
声音简介

《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悦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与人的天性是相近的,而后天的习染不同让人与人的差异逐渐变大了。”

本章记录孔子阐述人的原始天性与后天习性的关系。

“性”指人的天然禀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是相对稳定不变的,与后天教化无关。“性相近也”,人刚出生时愚蒙无知,每个人的“性”是差别不大的。

“习”,名词,习性,引申为习染,习得。“习”是指一个人是经过家庭、师友、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各种熏陶、熏染,形成的后天的习性。“习相远也”,随着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各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文明教化、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人与人的差距逐渐变大了。

南宋王应麟《三字经》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非常重视生活环境对孟子的影响。起初孟子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无奈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每天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逐渐变得守秩序、懂礼貌、爱读书了。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正如《孔子家语·卷四·六本》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见,“习”无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属性。从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社会风俗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人的天性的话题在《论语》里记录的少。子贡曾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与孟子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比,孔子只讲“性相近”,似乎是不涉及善恶的问题。“性”是心的本体,“天命之谓性”;“习”是习惯养成。习惯是心的作用,心习于善则善,心习于恶则恶,后天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教育对人的成长起了关键作用。

孔子是教育家,自然明白:人的天性是生命本体,是内因,即变化的根据。因为天性相近,相差很远的后天习性就成为人的品性善恶的依据,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依据。他强调“习”,是看重人的生存环境、社会风尚、文化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引导本性习得。所以他让子路变成了忠勇良善的子路,让子贡成为了富贵儒雅的子贡,让颜渊成为了博大精深安贫乐道的颜渊,这就是后天教育的影响。教育改变了人的“习”,也相应地改变了人的“性”。教育是人类最好的发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子曰

人随两念丨一念谓之离一念谓之留

by:听友3704866

赵子曰

小说描写北京的名正大学掀起风潮,赵子曰、武端、莫大年等学生追打教师、校长。事后,赵子曰被开除学籍。以后赵子曰到天津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北京。他看到公寓里有不少变...

by:徐来有声_故事有力量

赵子曰

【内容简介】讲述大学生赵子曰爱慕虚荣,不务正业,在学潮中沽名钓誉而被学校除名,赵子曰的邻居莫大年在赵子曰钦慕的对象——王灵石女士的门口,碰巧发现了赵子曰的最好的...

by:北京声动华夏文化传媒

子曰原创

子曰原创文章欣赏,喜欢自己写一些东西,不管是文章还是诗歌,或者是古体诗。欢迎大家来欣赏

by:子曰A

公子曰:半兽木兮

一起无辜的血案;一个神秘而又英俊的男人的出现;我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这一切的发生竟缘于千年之前。在揭开重重迷雾之后,我发现这个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有着不为人知的...

by:镜_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