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22)条

2024-05-02 22:07:1211:42 32
声音简介

《论语》雍也篇(22)条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我们先讲历史背景,才能很好地去理解这句话。我们先讲齐国,齐国是姜尚的封地,也就是我们讲的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得了天下,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这个时候周武王把姜尚封在齐国做齐侯,也就是齐国的第一任君主。

齐国在现在的山东,当时齐国的国都是临淄,现在的淄博市临淄区,这是齐国封地的由来,整个齐国的风气,和君主他有很大的关系。

包括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你会发现一个企业的领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整个企业就会是什么样的风格,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

姜尚,尚功。崇尚功劳这件事情。所以整个齐国在后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重农业、重商业、重经济,发展的都特别好。但是“俭礼”,节俭的俭,礼仪的礼,对于礼仪,对于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俭的,也就是不足、不够的。

我们再讲一个齐国非常有名的人物——齐桓公。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我们之前有讲过,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实力非常的强大。但是他也只是重视了军队的发展,重视了农业的发展,重视了经济的发展,重视了商业的发展。

我们之前在《论语》当中有学过:“有人问:‘管仲俭乎?’孔夫子说:‘不俭。’说:‘管仲知礼乎?’孔夫子说:不知礼。’”所以从这段历史上我们就能看得出来,整个齐国的风气,对于礼,对于内在的道德修养是缺乏的,但是他很重视外在的发展。

齐国整个被秦国统一之前,齐国的经济都是最强大的,他的贸易做的都是最好的。我们讲齐国前后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因为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田氏代齐,田氏把整个姜姓吕氏结束了,他没有换国号还是叫齐国,但是已经不是姜子牙的后代了,而是田氏开始做了齐王。

为何会发生这些事情?就是因为内在他是缺乏礼的,他是没有道德修养作为根基的,他只是在重视经济、重视农业、重视外在的这些发展。

我们再来看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他辅佐周文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文王的第二子,周武王的下一代周成王,周公又开始辅佐周成王,周公他制定了完备的礼仪制度,把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地。

鲁国也在现在的山东,当时的国都在曲阜。因为周公他要在朝辅佐,所以他并没有去鲁国做国君,而周公的长子伯禽,做了鲁国的第一任君主。

我们讲完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因为那是周公的封地,所以鲁国是最重视礼的,最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孔夫子一生都在推行周礼,也就是推行周公所行之礼。所以在鲁国的初期是最重视礼的,可以说是文化的聚集中心。那么后期开始礼崩乐坏,并没有把礼贯穿到最后,鲁国前后八百年的历史。

我们再来看周公和姜尚,周公崇尚礼,所以鲁国他是讲礼的地方。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得了天下,他重视功,说功劳很重要,他重视外在的发展,而周公重视内在的修养。

我们讲完这段历史,再来看这句话就好理解了:“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齐国和鲁国我们先把它比作一个人,一个人的经济、一个人的外在很强,很好,他只要一变就至于鲁,至于另外一个人。

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外在很好的时候,能力很强的时候,如果再加上内在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人就很厉害了。所以齐国只要一变,这一变是什么呢?是提升内在的修养,他就会非常厉害。

“鲁一变,至于道。”什么意思呢?鲁国内在的修养比较好——重礼。可是他的外在不够强大,他的经济不好。所以鲁国一直在春秋战国都是弱国,经常是被欺负的。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不是在说鲁国更好,也不是在说齐国更好,而是说两个国家都不够好。如何才能“至于道”?齐和鲁相结合,就“至于道”了。要有外在的强大,要有外在的实力,要有外在的经济,同时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要有内在的礼,如此就“至于道”了。

但是如果分开来讲,外在更重要,还是内在更重要?显然孔夫子认为内在更重要。所以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我们之前讲过“文质彬彬”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文”更重要还是“质”更重要,都重要。只有文质彬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能合于道。

我们看看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思考?我们作为一个人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不光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我们还要有外在的技能,还要有外在的才干、才能,否则都不会合于道的。

有的朋友就经常问?说:“修行以后,学习了圣贤文化以后,是不是就开始变得消极了?”错的,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增加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让他合于道,同时我们还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所作为,如此才能合于道。

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内在的修养,就会乱。我们看看齐国所发生的事情,即使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齐国的盛世,可是最后临终之时,他自己死后六十七天,才被人发现自己的尸体。因为他五个公子之间争夺君主的位置,他任用小人,导致他自己的权利失衡。

包括战国初期所发生的田氏代齐,这都是因为人没有了内在的道德修养,没有了礼,所以才会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看看我们现在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内在是没有道德、没有修养的,即使我们的才能很出众,在社会上只能说混口饭吃,或者说当下的生活或许过得很好,但是必不长久,因为它不合于道。

所以我们看看身边有多少人,有口才、有能力、很聪明,可能生活过得不错,但是做得越大,栽得越深,会出问题的。因为内在是没有修养、没有品德的,不合于道,怎么可能走得远呢?

我们再反过来看也是一样的,鲁国也不够好,虽然有礼,最后也没有贯穿下去,为何呢?因为他落后,因为他的外在不够强大。

像不像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内在是有修养的、是有道德的,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有才能,还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我们还要有自己的能力,我们还要有创造外界环境的能力。所以一个人只有内外相结合,才是合于道的。

切不要认为说,修行以后,是不是只修内在就可以了,外在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了?不是这样的。内外相结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这样才是合于道的。

我们这个时候再来看孔夫子的教化,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圣贤,还有十哲,只要是圣贤之人,他都是内外兼具。比如说我们说子贡,他又有内在的道德修养,同时他又有口才、又能经商 、又能从政。

我们说子路也是一样的,他跟着老师不停地去修自己的内在,同时他又很果敢、勇猛过人。我们说冉求也是一样的,他一生跟着孔子去完善自己的道德标准,同时孔夫子说:“求也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

我们再说子夏、子游、冉雍、颜回、曾子,孔夫子的每一个学生皆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想合于道,一定是内外兼修,缺一不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功夫哲学论语雍也第六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3...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论语·雍也第六》

钟茂森博士的《论语讲记》,从儒释道多方面来阐释和解读,通俗易懂且见解不凡,值得您垂听。

by:沈德斌

陈昌文解读论语《雍也篇第六》

找我9021481加入此读书会,浸润身心、影响后代,学习一年

by:陈昌文老板社群聆蕴

论语智道篇

2011年南昌发现汉代海昏侯墓,经过5年的挖掘才有文物出土,其中失传1800年的齐论智道篇和问王篇扫描完以后,第二道清洗,文字露出来以后,立马第二道扫描,两道扫...

by:听友71888815

雍也第六——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by:春耕园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