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共情=共情不代表共谋

2024-05-04 09:10:3813:43 26
所属专辑:《家庭的觉醒》
声音简介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共情
你也许会疑感:“要是对孩子的某些感受,我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我该怎么处理呢?例如他们不愿意上学,但不得不上学。我是不是要任由他们继续有这种感受?我是不是该共情他们想留在家里的愿望?这能解决任何问题吗?”

有一点必须得澄清,我们讨论教养孩子,不是要培养他们生活在一串感受的泡泡中而不生活在现实中。我们面临的挑战, 是如何帮助孩子去理解与协调他们的感受。无论如何,他们总会受到感受的支配。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而我们也没有发现。如果我们教导孩子如何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会学到自己可以让感受在心头自然流动,而不是被它淹没。孩子不愿意上学,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教导他们,首先给他们感受的空间。但我必须非常清晰地说明这意味着什么。给他们去感受的空间一 一尤其是关于焦虑的感受一—意味着我们对于这份感受的存在本身并不感到任何的担心。 一旦我们为孩子的担心而担心,孩子会马上感受得到,然后会毫无疑问地崩溃。 与其说服他们不要担心,不如肯定他们原本的感受,接受这些感受的出现。

从我们许多人的反应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别。我们也许会说这样的话:“别犯傻了,你得上学呀!”“不要觉得害怕。”或者是:“要是不上学,你会被罚的哦。”任何这些反应都不但不能驱散孩子的恐惧,还教导孩子该为他们的感受而羞耻,甚至害怕。还有更差劲的说法,我听过许多家长这样说:“好,我明白你不想上学。那就别上了。”这只会教孩子屈服于他们的恐惧,逃避现实。

让我与你分享一个更有觉悟的做法吧。我们把感受请进来。让孩子把他们的感受画下来,并且说一个故事。分享你童年时候面对各种感受的故事。然后,为了给孩子宽心解愁,向他们解释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自然的。这样,孩子学到了面对恐惧,不是要投降或者逃跑,而是要接受它的本来面目,要忍受它。

等到孩子能够接受他们的恐惧,就好比他们能够与它做朋友了,那会带来一种舒缓的心理效果。我们应该这样表达共情一不是为孩子感到难过,或是尝试去拯救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去面对恐惧。当我们采取了这种方式,通常恐惧会自然消散,不一定是马上,但过完了一段就会消失。要是想赶紧结束这个过程,就等于否定了让孩子学会消化感受的本意。学会忍耐恐惧,让它自然地走完它的过程,能成功帮助孩子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

要是我们的孩子在幼龄时期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他们就能消化恐惧,投入其中的精力就可以用来找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一个原本抗拒上学的孩子,会最终为自己找到解决方案,不是盲目屈服,而是使自己控制局面。像之前提过的,诸如角色扮演或角色调换的技巧,有助于把过去投入到恐惧中的精力用于解决问题, 因为它们提供了创新、乐趣以及冒险的机会。

由于我们许多人都执迷于行动的需求,我帮家长制作了一张新的待办事项清单,在孩子觉得难过时使用。我告诉家长一些具体“要做”的事情,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孩子的心境。以下是一些例子:

●要完全安静地坐在孩子身边。
●要望着他们的眼睛,凝视他们。
●要温柔地向他们重复他们的感受。
●要用你的身体姿势告诉孩子你在他们身边。
●要尝试理解他们的体验而不去打扰。
●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数和训示咽回肚子。
●要让他们相信,他们的感受很重要。
●要给他们空间安静地坐下来,感受他们的感受,直到慢慢消化它。
●要肯定地告诉他们, 他们的感受没问题,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感受,无须为之觉得羞耻。
●要感受自己的焦虑并设法消化。

当感受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被表达出来,并且被充分肯定时,我们的孩子便能够处理它们,并让它们慢慢消失,而不必用间接的方式让它爆发出来。这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份非常强大的礼物。


共情不代表共谋
有时我们把孩子埋进对生活杂事的恐慌中却不自知。例如,爱丽丝已经8岁了,她害怕坐电梯。她的父母带她外出到市区一趟都成了极度头疼的事情。后来情况恶化到她拒绝搭乘任何电梯。每当走进高楼时,父母只能带她去爬楼梯。 “我太能理解她了,”爱丽丝的妈妈说, “我小时候也常慌慌张张的,对很多事情感到害怕。因此我不忙着催促女儿直面恐惧。 我感觉到我该同情她。 但我不知道我是在帮她,还是使她更加神经过敏。”

与萨万娜的父母不同,这位妈妈尝试着完全认同女儿的感受。正如我之前所说,这是积极的举动。然而,她没有明白共情与过分认同女儿之间的差别。因为这位女儿的恐慌反映出母亲自己的童年体验, 也使她想起自己的脆弱,她就变得过分保护,罩着女儿不让她直面恐惧的痛苦。

问题不在于电梯,而在于女儿害怕自己太脆弱了,不能承受这个挑战。这种脆弱是从妈妈自己的幼年体验中直接吸收过来的。我们再次看到缺乏自信是如何一代传给一代的。

妈妈该做什么呢?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共情与共谋是不一样的。共情的话是这样说的: “我理解电梯看起来很恐怖。我会陪伴着你,帮你面对这个困难。我们会共同面对。”相反,共谋的话会这样说: “我以前也害怕坐电梯。我们一起走楼梯吧。”女儿的恐惧得到了支持, 被认可为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而她真正需要的是去感受和面对。

你从这位妈妈的走楼梯解决方法中看到她自己的恐惧了吗?她正在说,女儿没有足够的韧性来克服这样一个平常的恐惧。她以为将其与自己的童年体验联系起来,就可以把女儿的恐惧化为正常,事实上她是在这件事上投射了自己的体验。这种过分保护的方法没有把女儿的恐惧变得平常,反而使它显得更加病态。女儿没有得到解脱,反而变得更加无助。

要帮助爱丽丝克服恐惧,她的妈妈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方法。她可以在家里创造一个玩耍的场景,让女儿把恐惧画出来或写下来,两人假装乘坐电梯。通过这种安全的方式,妈妈不但可以帮女儿直面她的恐惧,还可以消除她由此引发的情绪。

通过角色扮演来反映这个情景,妈妈可以对女儿说:“我在想,你最喜欢的熊宝宝会不会喜欢来一次兴奋的电梯之旅?不如我带它坐一层电梯,看它怎么样?你可以走楼梯上一层,到电梯外面等我们。要是小熊喜欢,你也许也会喜欢和我们一起坐电梯下去。要是它不喜欢,你可以帮我告诉它乘电梯有多安全。我们可以教它按哪个按钮,电梯才会开动,我们还可以让它看到坐电梯有多好玩。”

凭借一点冒险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想象出许多让爱丽丝适应电梯的方法。 要是她喜欢某个音乐组合, 妈妈可以建议坐电梯时带上iPod.听着她们最喜欢的歌曲。她们可以边坐电梯边吃爱丽丝最喜欢的雪糕。她们还可以带上她最好的朋友。妈妈在面对这项挑战时保持乐观的能力—既不是催促或控制女儿,也不是在绝望中放弃一会使局面变得完全不同。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学到他们不应该逃避恐惧, 反而要通过创新的方法去面对它。其中的关键,是妈妈决心不让女儿向恐惧屈服。 要有这样的决心,源于要先相信我们必须面对焦虑感。同样, 妈妈也需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韧性。

要记住,我们不是要把焦点放在这位女儿是否学会了喜欢坐电梯,就像在萨万娜的例子中,不在于她是否喜欢骑某一匹马。也许有人真的不喜欢电梯。走楼梯也并不是不行,还能锻炼身体呢。问题是在于我们看到孩子出现了焦虑情绪,我们如何去处理。当焦虑不再是问题时,坐电梯还是走楼梯,就纯粹是个人选择而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二十几岁如何投资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二十几岁是个人成长很快,也是会对一生成就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二十几岁如何投资自己》将引...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二十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2年10月22日通过主播:侯焜(云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录音:张建昆(云南广播电视台...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二十人讲二十大

“二十人讲二十大”栏目是中央团校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的新实践。20名青年教师,通过20个短视频,从不同角度阐释党的二...

by:中央团校

二十几岁,如何与众不同

【内容简介】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的年龄层,是—个难得的幸福时期。过了这段时期,容许犯错的范围、机会将愈来愈少。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管别人如何平庸,自己都不要随波逐...

by:三聲有幸_工作室

《道德经》第二十章

愿全世界所有的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都二十了

关晓彤新歌《都二十了》献给长大的自己!有憧憬,有个性,更懂事,更热血。敢爱敢恨,不听闲言碎语,敢做敢当,随性而不随意。二十岁,不辜负自己,不辜负青春,刚好,一切...

by:华语音乐

男人在外二十年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2003年春节刚过,京都生便告别了妻儿,乘坐开往深南市的列车,踏上了在外二十年的人生之旅。这时的京...

by:张立生FC

中庸二十讲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历来注释的版本多如牛毛,但是冯学成认为学《中庸》不是在文字上、语句上说,不能像理学先生那样去讲,也不能像哲学家那样去讲。在...

by:飘逸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