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乘起信论:真如三昧和外道三昧的区别

2024-05-06 08:46:4608:23 124
所属专辑:大乘起信论
声音简介

原文:

久习纯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证量简释浅解

就是说如果经常而长久地练习忆念这个正念(即:唯心,无外境界!),使得任何让自己起心动念的境界现前时,都能非常熟练地忆持起这个正念,那么心就能住在这个正念境界上,不被外境牵走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


比如,今早我还没睡醒,妻进来叫我起床,这个时侯我觉知到心里出现一丝嗔怒。这个时侯,就马上忆起这个正念:唯心,无外境界!这个正念所包含的法义,就依次展现出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可得!到底哪里有我?有妻?有现在发生的这件事?有这个嗔怒情绪?身心世界的所有这一切,全部都只是幻觉,只是妄念而已!

这些所有的觉受和念头,全部都只是真心上随之前的因缘业力,而当下所现起的妙用而已!

我需要被这个嗔怒念头来带动,论是论非,再去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引发后续一系列的烦恼吗?

这样一觉知,一转念,我的心就得住了!住在真心上,住在正念上!

因为心经常这样住于真心、正念上,就会渐渐越来越越猛利,也就是说,凡起心动念的念头一出现,心立即就能觉知到,然后又立即回到无相无念、纯一觉性真心状态上。

用这样的的方法,就可以随顺本心的本觉功能,而契入真如三昧中。这样就可以从烦恼最深的根本之处来降伏烦恼,而不是用压制的方法来解决烦恼。


原文:

复次,依如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

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或说陀罗尼,或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说平等、空、无相、无愿,无怨无亲,无因无果,毕竟空寂,是真涅盘。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能令众生,贪著世间名利之事。又令使人数嗔、数喜,性无常准。或多慈爱,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进,后便休废,生于不信,多疑多虑。或舍本胜行,更修杂业。若著世事种种牵缠,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复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饮食,身心适悦,不饥不渴,使人爱著。或亦令人食无分齐,乍多乍少,颜色变异。以是义故,行者常应智慧观察,勿令此心堕于邪网。当勤正念,不取不著,则能远离是诸业障。


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懈慢,所有烦恼,渐渐微薄。


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性,无有是处。以修世间诸禅、三昧,多起味著,依于我见,系属三界,与外道共。若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


证量的简释浅解

一行,就是平等,就是不二的意思。换言之,从最根本的地方来说,修行其实只有这一个行门!惟有一乘法,无二也无三!

三昧,就是定,就专注,就是身心合一,没有杂念的意思。

比如,当我非常专注地打乒乓球、打篮球、下围棋、或者别的任何活动时,就可以说是入定了,进入三昧境界了,专注的深浅不同,入定的层次就不同,但是道理是一致的。

这些专注境界,有无量的种类,无量的层次!但是在没有契入真如三昧,把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之前,这些全部都是外道三昧!

反过来,如果先契入真如三昧,因为把根本问题解决了,身心没有挂碍了,那么随缘随性做世间任何事,因为纯以真心、直心行事,都容易生起三昧。


慧律法师讲解摘记:

因为,你久了成熟,习就是观照,你这个观照久了,因为,你自在、放下,无相的真如,这功夫就显现出来了,你久了,修习这个真如,无相的观照,根本就没有能所,一切的烦恼,告诉你:都是多余的,天地万物的事情,都是你心的问题,你摆平了你的心,天地万物没有一件事情你看不顺眼的,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住就是无住的意思,其心得住于无相真如。


修学佛法一定要两种力量,一个是般若智慧,另一个是般若智慧后面要有一股很大的勇气力量。我就是放下,你无奈我何,你要搞得让我烦恼,对不起,我就不跟你烦恼,你对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再来烦我,我就远离你,


当知真如三昧。乃总持王三昧, (总持王:王就是超越三昧,一切的三昧)。总持百千三昧。故曰根本。乃至能生无量三昧也。


我们在讲堂里面不准修什么?不准混杂!就是一个净土法门:念佛。


偈云。若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你只要分别执着,就是一种魔罗网,就下陷了,所以,随缘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法无念就进入真如)。不动不分别。是即为法印(这才是真的了义,不动心不起分别念,是即为法印,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不值得我们执着,不值得我们伤心

听经闻法,释疑解惑!91

听经闻法,释疑解惑! · 目录

上一篇学习大乘起信论:大乘修止的详细方法下一篇学习大乘起信论:为什么当得十种利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大乘起信论

一听就悟系列《起信论》者,乃马鸣大师为破小乘外道邪见,宗百部大乘经典所作,以为发起正信也。故立论宗法界一心,开真妄二门,彻生灭之本,穷迷悟之源,指修行之正路,示...

by:照至悟

大乘起信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显扬圣教论》:“信者。谓于有体有德有能心净忍可为体。断不信障为业。能得菩提资粮圆满为业。利益自他为业。...

by:松之昀

《大乘起信论》白话:缘起性空·周遍法界|中国哲学

《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中一部至关重要的经典论著。据传由古印度高僧马鸣所作,后由南朝梁的真谛译成中文一卷本,唐代实叉难陀又重新翻译成两卷版。这部论著在大乘佛学中...

by:佛曰般若

证契大乘经

《证契大乘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密教部的经典之一。这部经典主要讲述了大乘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以及如何证得佛性和成就菩提。《证契大乘经》在密教中具有重要地...

by:不空堂的堂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被誉为摄宗的根本要典。这部论书是由印度的无著菩萨所造,并由唐代的玄奘大师翻译成汉文。此外,陈代的真谛和隋开皇时代的译者...

by:天水接冥蒙

心学与大乘

本专辑收录高老师讲解的关于《心学与大乘》方面的知识,传承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同时又讲其发展成不一样的高老师的心学智慧,后面有机会会给讲解心学对科学技术的指...

by:松柏书苑

声音主播

182729441

简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闻、正见、正学、正行,大道至简。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分别相……直指事物本源,我们开始找寻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达到精神富足,慧眼带领我们与圣贤的顶级经典对照、校对,认识本自具足,让身心归位,重新下载自己,向更高维度,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更新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