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第二讲(3)忧患从何而来

2023-08-20 12:28:5109:51 3843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忧患从何而来

“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平易恬惔”,这句话很好,完全可以当成我们的座右铭。立山兄,你没事的时候,就在你董事长的工作台案上写一个“恬惔寂漠”,或者写一个“平易恬惔”,非常好。我们就是要使自己回归于平淡,回归于恬淡。我们要学会并善于享受这种滋味,因为这种滋味是“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到了这份上,我们自然就“忧患不能入”。

人们常有一种势在必得的情绪,害怕不成功,害怕有所失,害怕不圆满。有什么怕的呢?就像《菜根谭》里说的:“我不好洁,谁能污我?我不好名,谁能损我?”我自己一身都是大粪,还怕你来泼大粪吗?我本来就不是什么高尚之士,你来污蔑我,你来诽谤我,都没用。同理,我不好富,谁能贫我?我不好贵,谁能贱我?我富贵都不要,我不追逐它们,贫贱又怎么奈何得了我呢?只有那些好富贵的人,才怕落入贫贱。既然我不追求那个,我也不拥有那个,我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我不贪长寿,明天死了都可以,那么夭折也好,生死这些也好,就拿我没奈何了,我就不惧怕生死了。

所以,这个“平易恬惔”的确是一个境界,而且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这样的话,忧患自然就不能入了。你为什么有忧患呢?肯定有一个与忧患相对应的东西是你所追求的,不然,忧患从何而来?如果我已经“平易恬惔”了,就没有那个对立面,自然就没有忧患了。

平常在街上走,比如小袁去买菜,我就说你这个挎包要简朴一点,最好用云门寺的那种小香包,庙里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个。我就怕你们这些女士,上街拿一两万元一个的名包,把那些小偷、盗窃犯一下就引来了。你带金项链、钻戒之类的贵重物品,走在街上心里都不踏实,就会有担忧。如果你兜里边还揣了几千块钱,又是赶公交车,或挤地铁,就更要随时留意小偷。如果自己没带贵重物品,就几十块钱,赶公交车也好,挤地铁也好,在街上闲逛也好,你就没有忧患嘛。如果你有什么银行卡在身上,卡里还有几十万,可能时时都想着摸一下,看它还在不在,这个忧患就很重。

只要自己达到了“平易恬惔”,那就是“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歪风邪气,还不仅仅是讲阴阳二气的那种变化,就像热了中暑,冷了受寒,还不仅是这个意思。邪气更多指的是喜怒哀乐之气,又指酒色财气、功名利禄这些俗气。

最近有人就传小道消息,说人民币要大贬值。你看美国都印发了六千亿美元,要在全世界运作,可能主要瞄准的是中国。这样的话,以后人民币肯定要大大贬值,而且中国自身又印了多少万亿钞票,钞票多得在外边晃荡,怎么惹得起?物价肯定飞涨,房价下不来,现在菜篮子都翻了好几倍。你怎么办啊?你赶快去投资,去买一个不贬值的。现在哪有不贬值的?要想保值你又买不起,像广州的一套房现在每平方米均价都在一万五以上了,不得了。这样控制物价都还没有控制住,都还在涨。你要想在广州买一套房,那首先就得有两三百万在那儿放着,这你才敢说说买房的事。但是一般的老百姓,哪有这个钱啊?所以很多人成天忧心忡忡的。

如果你不去信这个邪,那你就没有这个忧患。我就下定决心坚决不买房,管你房价涨了也好,跌了也好,且奈我何?随便哪个经济学家、市场理论家说,我都不动心,这些邪气就不会侵入我心里,不会弄得晚上睡不着觉。这就是“德全而神不亏”,百毒不侵。

 

养生的关键在养心

这几年,社会上大谈养生,书店里面卖的养生类书籍也多得要命。我们看各种媒体上,这个大师在讲养生,那个大师也在讲养生,我手机里边的短信,那个什么“心灵家园”,三天两头都给我发短信,说哪个道士一百多岁了来讲养生,你们来听啊,包括东林兄所讲的,我都看了。

我们四川万源市的那个小老弟讲《庄子》养生,三千多块钱的报名费,两天的课程,就在厦门嘛。我们要怎么养生?不管别人谈得怎么热闹,归结起来,还是养心。你心养不好,整天疑神信鬼的,张大师的听了觉得好,李大师的听了也觉得好,但李大师跟张大师说的又不一样,那你听李大师的还是听张大师的?然后,王大师又出来了,又有高论了,你更没有主意了。现在出版的养生书,互相矛盾的也很多。在一家网站上,有人就专门把现在搞养生的名人所言作了统计,对同样一个病,各家各派的处理方法,互相矛盾之处,居然罗列了几百处。大家可以去网上看,令人无所适从啊。

养生的关键在养心,这是铁的定论。你心不安,德就不全。我们养心要从“养其德”上入手,要像这里说的“德全而神不亏”才行。

怎样使自己“德全而神不亏”?就是一个恬淡,离开了“恬惔寂漠,虚无无为”,你就要耗神,一耗神你的德就亏了。怎样使自己身心得养?玄的不说,大家没事儿的时候,就闭闭眼睛;工作劳累的时候,闭闭眼睛,也许几分钟、十来分钟,感觉就大不一样。

可能在座的年轻人还没有感觉,有时候我累了,真的不想开灯,不想看东西,这时就把眼睛闭上。闭上眼了,心里就觉得舒服一点;眼睛一睁开,心里就累。各位有没有这种感觉?大熊,你也有啊?原来你也是操心的人,对宏图大业操心不少。我也可怜,也没有做到“德全而神不亏”。因为要讲这个课,每周四天都在讲,二、三、五、六都在讲。多讲话必然耗气耗神,所以这几天我还是小心翼翼的,对外面的应酬不敢接招。还是要留出时间来养气、养神,若自己不好好养的话,给大家讲课有气无力的,就是忽悠大家。如果讲得不好,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所以一定要养气、养神。

既然要养气、养神,就不要在外边的事上虚耗精神。严格来说,我们的精神真正用在点子上的时候并不多,都是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不紧要的事情,虚耗了我们过多的精神,虚耗了我们过多的时间。

“德全”,首先表现在神上,神上一亏,德就受损;神不亏,德才能得养。因为神是我们的主体,能动的主体;德是被动的,神一耗,德就亏。神得养,德就全。这样,你处理事情才能得体,才不会犯错误;你才能有敏锐的感知,才能“无不知也,无不应也”,才不会做无用功,不会惹是非、惹麻烦。

大家注意,这个“神”与“智”必须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常说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了,你的智力肯定就发挥得很好;聚精会神了,你处理事务的效果就不一样。如果连聚精会神的能力、全神贯注的本钱都没有,那你处理事情肯定糟糕。事情处理糟糕了,就把好因缘给弄砸了,德当然就亏了。所以,养德必须养神,养神就得恬淡,就得虚无,就得寂漠,就得无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蒋罗斌

少一分企盼,多一分恬淡寂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