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第三讲(5)不了了之通大道

2023-06-24 01:24:5912:16 3498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不了了之通大道

“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还是《易经》中的那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前面说“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为什么感而后应?他没有这个思虑的东西在,才会有感应。

佛教里为什么要讲现量境?为什么要呵斥分别思量、妄生分别?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做事都是妄生分别。吃饭就吃饭,把肚子骗一下就行了,又嫌饭软饭硬,又咸又淡,这样那样,分别心就出来了。喝一杯茶也是这样,凉了热了,浓了淡了,这个不好。我喜欢喝绿茶,而别人喜欢普洱,或铁观音,或乌龙。当然,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这个就不说了。但是,人与人打交道,老是有许多是非,同样的一件事,也会生出许多是非来。这就叫“思虑”,离开了实际因缘去妄生分别,就是“思虑”。

我提倡禅宗的现量境,立处皆真,随类自在,就怕妄生分别!哎呀,我见了光了,这个是菩萨显圣了。明明是自己身体动了一下,哎呀,是不是地震啊?“5·12”汶川地震之后,很多人得了地震综合征,成天疑神信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想从楼上跳下去,弄得非常可怕。

这事我以前也有过,好多年才缓过来。当年唐山大地震前后,我所在的监狱里一把锁把人关得死死的。狱警说:你们是犯人,不可能让你们到防震棚里去。但是,你们那个门现在是不上锁的,如果听到警报,你们就从小窗口把手伸过去,把门栓子移过来,自己出去。外边雨衣、干粮、水壶都给你们准备好的。但是要听指挥,如果不听指挥,警卫人员就格杀勿论。所以,那时心里就一直警觉,久了以后就神经紧张,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从床上“叭”地弹起来,像僵尸一样地立起来。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熟睡中只要感到响动,就会从床上一下立起来。老婆问怎么了?我说没办法,地震综合征,自己心里已经形成了应激反应。十多年之后,这个感觉才慢慢地消退了。我都是这样,一般人可能更严重了。当然,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年如果不是关在监狱里,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不思虑”,该我们做的事情,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别还没做就思虑不已,干完了还思虑不已,这就很麻烦。要养成如成都文殊院那副对联所说的“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的这么一个修为。

新都宝光寺有一幅著名的对联,上联是“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下联是“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我因之作了一副对联:“不了了之通大道,无方方可说幽玄。”我曾经写了好几幅来送人。到底送哪几位了?现在也记不住了。我这也是不了了之。让自己养成这个“不了了之”的习惯,并不是说我不干事,不思虑了,那也不行,那叫犯傻。怎样使自己在思虑和不思虑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感觉?佛经里头讲“亦分别亦无分别”,又讲“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境界。

“不豫谋”,与上面是一体的。什么叫“不豫谋”?因为“其所待者,特未定也”,未来的因缘怎么样?你也说不清楚。你搞了一套策划、两套策划,到了实施时,方知很多策划未必就能用。现在的因缘尚且无法了知、掌握,你还能了知、掌握未来的因缘吗?有的人预谋这样那样,结果把自己搞到监狱里去了,这就不是好的预谋。对谈玄论道的人,我还是认为“无方方可说幽玄”的好,《易经》里不是说“神无方而易无体”嘛。

“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有些人很了不得,光彩照人,像太阳一样,结果温度太高,把大家都烧死,就不行。有些人聪明伶俐,咄咄逼人,也不好。光明而不耀眼,聪明而不显聪明相,这个就最好。《达摩相法》里说“发不露”,明亮,但是不显露,不是咄咄逼人的。严格来说,眼睛有刺人的感觉,都是有毛病的,精神有病的。我们的眼神里一定要有明亮而柔和之气,不要那么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平时不要想着自己比别人高明。你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了,别人就不舒服了。你到处显得那么聪明,难道我们都是傻蛋吗?

怎样和光同尘?怎样与环境和谐相处?你要是显高了,我就显低了。我低了,和你就不是一个圈层的人,自然就到外边去了,没法相处了。富贵不显富贵相,穷困不显穷困相,知识渊博也不显渊博相,自己拥有万物又什么都没有。你能达到这个境界,就是“光而不耀”。你的聪明伶俐智慧,不用全部释放出来,只要释放一点点,别人不说你是傻子就行了,千万别外露。

“信矣而不期”,一个人不论走到哪里别人都很信任他,用不着论证、考验。老天爷并没有给你签订这个契约,没有给你订合同,但你守信就让人尊敬。太阳什么时候落下来,什么时候升上去,没人管它,但它就很守时;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也是非常守时的;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去,也是很守信的,不会乱来。所以这一切,都是“信矣而不期”。不需要像法院里一个公告贴出来,要强制执行,老天爷不需要,道人也不需要。

有的人很麻烦,跟别人打交道,别人老是不相信他。通过若干次的考验,大家还是不相信他,这就麻烦了。真正善于让别人信任的人,一定有他个人的魅力,无须什么承诺,大家都无条件地信服于他。

 

圣人也做梦

“其寝不梦,其觉不忧”,不梦,不是说睡着了不做梦。当第八识的种子浮现在我们的意识里,你醒着的时候,它会出现;你睡着的时候,它还是会浮现的。一切法就在当下全部具足,一切种子也是在此时此刻全部具足。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见现在的因缘呢?因为我们是凡夫,能感觉的范围就是很小的这么一扇窗口,只能感觉现在显现的极少的一些因缘,还有更多的因缘并未进入这扇小窗口。比如念头一动,想到成都了,啊,我家里怎样了?老母亲怎样了?儿女又怎样了?总之就冒出很多因缘来。这些因缘在吗?在啊,但是不显现。那么多同学、朋友、亲戚、哥儿们,网上的、寺院的、文化界的,这些因缘全部具在。过去世的、未来世的,一切也全部具在。但是,就当下这个时间点上,我在这里讲课,就只看得到讲课的这个因缘,其他因缘就隐藏在这扇窗口之外。

我们睡着了以后,并不是死人,也还是有感觉,还是有活动能力,只不过在睡眠中,第六识、第七识处于暂时休息状态。但休息并不是无知无觉,所以第八识的种子浮上来了。有些人醒来,记得自己的梦,有些人却忘掉了,这跟自己的习惯和精力有关。

我以前做梦,是清清楚楚、明明历历的。四十岁以前,几乎全部可以记得自己的梦。四十岁以后,因为事情多了一点,不像以前无所事事,又没有工作,什么都没有,每天就是玩自己的梦。因为我做梦有时还是很灵,不时能把未来的种子信息感觉到,以后在生活中一浮现,就好像兑现了一样,好像能预知预测,有宿命通的感觉。后来,事情一多,就急了,白天的事,刚才还什么什么的,一会儿就忘了。再加上把“不了了之”养成习惯了,来了也不管它。现在你说做梦没有?还是每天做梦,醒来一看,做什么梦呢?记不住了。年龄大了,也开始“老年痴呆”了,所以就记不住了。庄子也做梦,还梦蝶嘛,还梦到和骷髅交流嘛。孔夫子也做梦啊,有梦坐两楹之间,有梦见周公嘛。我们看佛教里边,很多高僧也是要做梦的。只不过,有些说是在定中怎么怎么的,是定中观而不是梦中观。所以“其寝不梦”,是达到对梦不纠缠,还是一个“不为物累”而已。

“其觉无忧”,既然是“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达到了这么一种境界,当然就没什么可忧的。忧是在得失是非之中产生的,有得失是非才有忧,既然无得失是非,哪有忧呢?没有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刻意放手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作为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的日常工作便是探寻世界上那些幸福的...

by:泛若舟

刻意观察

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看人读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by:财富导师_Angel

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定专长的人,好像他们拥有我们欠缺的某种天赋,比如完美的嗓音、聪明的大脑或是超强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是普通的正常人,没有先天的各...

by:海子1986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by:东篱村居

牂牁三叔讲《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当所有人都以为能力出众源于“天赋”时,众多天才童年受过专业训练...

by:牂牁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