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第四讲(2)当体虚空常自在

2023-08-31 20:30:4208:46 3545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当体虚空常自在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这是层层推论下来的。

魏晋的时候,嵇康写了一篇《声无哀乐论》,说外在的音乐是没有哀乐的。有的人就说声有哀乐啊,有些歌听了高兴,有些听了就想掉泪嘛。但嵇康就说,声音本身怎么会有哀乐呢?哀乐必然由心而发,而赋之于声嘛。再进一步讲,心有哀乐是从俗情上说,心无哀乐是从本体上说。心里的那些哀乐,是精神的内容,心性本身哪有什么哀乐?心体本身哪有什么得失?所以,“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清净,哪来忧乐?“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喜怒哀乐也是本自具足,菩提自性也是本自具足,对不对?我们自己的修为,要修到万缘放下,看破世间来去生灭之相,使自己安住于自性之中,那自然就是“德之至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什么叫“一而不变”?宇宙是个绝对的“一”,无论宇宙质量有多少,空间有多大,怎么来怎么去,但是绝对的量就是一,是一个恒量。通过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证明了宇宙就是一个“一”。这个一,并不妨碍现象无穷无尽,推陈出新。但是,这个总量仍然是不变的,是“静之至也”。

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念头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引起诸多的烦恼痛苦。你聪明智慧灵巧,方法多样,点子无穷,也是心动引起的。但是,你要看到心动后面还有一个不动的心。“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啊,棋局无论你怎么折腾、怎么攻杀、怎么热闹,棋盘它也是永远不动的。不管念头怎么来来去去,承载念头的那个心,能生出念头的那个心,也是不动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就是“静之至也”。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念头看心体,在念头的生灭虚幻之中,看见真如不动之性。

什么叫“明心见性”?烦恼生灭心是现象,真如不动性是本质。这两点既是矛盾的,又是一体的。人们被烦恼生灭心套牢,只看到烦恼生灭心,就看不到不动的真如本性,所以就需要“明心见性”,来打破这个机关。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与万事万物沟通交流,怎样才能使之通达无碍?“无所于忤”,就是绝对通达的这么一种境界。为什么有这种境界?因为“虚之至也”。

大道体宽,能容万物万法。万物万法都在我们的心里来来去去。我们若能“当体虚空常自在”,那还障碍什么呢?万事万物都平等无碍地生存在宇宙之中,也平等无碍地生存在我心中。很多人有碍,为什么有碍呢?是因为他们处于“二”的状态,这边是菩提,那边是烦恼;这边是圣人,那边是凡夫;这边是“是”,那边是“非”;这边是得,那边是失。人老是处在对立的状态之中,就无法容纳更广阔的内容。关键是要找到“无我”的感觉,因为有“我”,就有“非我”,无穷的对立面就在其中了。

如果我们融通无碍,用禅宗的话来说打成一片,进入华严宗里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当然就是“虚之至也”。只有虚之至也,你才能通达无碍,才没有对立面。所有的对立面,都只是你心的内容而已,内容与内容之间相互矛盾一下、对抗一下,那是正常的。但是,心体它包容一切是非、善恶、凡圣,它是没有对立的。如果我们不从更大的局上来看,就会陷入真理与谬论、佛法与世法、是与非、得与失之间的矛盾中,永远都弄不清,永远在折腾。如果我们能够一下子把生死轮回打包装到肚子里,如同马祖说的“一口吞尽西江水”,管它浑水也好,净水也好,一口吞尽,当然就“无所于忤”。找不到对立面了,找不到敌人,就没什么冤家、亲家了。有这样的胸量和气魄,你就是“虚之至也”。

我们的眼耳鼻舌、心肝脾肺,各不相同,各自为政,但都和谐地为我们的生命服务。眼和耳能争老大吗?心和肝能争老大吗?在功能上来讲,谁都是老大,因为少一样生命就要到点了。你不能因为眼不美就不要眼睛了嘛,也不会因为胃痛就把胃割来丢了嘛,也不能因为心里不痛快就不活了嘛。这一切都是生命的内容、生命的现象,少一样都不行。

“不与物交,惔之至也”,心体至高至宽至大,万物只是在你心里来往,它与心体并不相干。生生灭灭是我们的念头,跟我们的心体有什么相干呢?心体就是一个平台,宇宙内那些事物的成住坏空,跟这个宇宙有什么相干?宇宙就是给万事万物提供了一个生住异灭的平台而已。不管有多少生住异灭,虚空还是虚空。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这种胸怀、这种境界来看,尽管它是一体的。父母生下我们,父母要物化,要故去,我们以后老了也要死去。但大道生育万物,大道会不会死去呢?“不生者不死”嘛。所以我们要看到这里边的关键点,就是“不与物交,惔之至也”。

“无所于逆,粹之至也”,真如自性派生万事万物,它跟万事万物有什么关系?就是一个母、一个子,一个体、一个相的关系。体不变,但相可以无穷无尽地变。我们的心是什么,谁能把我们的心画出来?谁也画不出我们的心。灵魂你画得出来?谁也画不出我们的灵魂。谁能把生命画出来?谁能把生命制造成一个形象?心是什么形象?智慧是什么形象?真如是什么形象?的确是无形无相的。既然是无形无相,你说它有什么具体的过失?有什么顺逆关系?有什么交往关系?都没有,所以是“粹之至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刻意放手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作为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的日常工作便是探寻世界上那些幸福的...

by:泛若舟

刻意观察

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看人读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by:财富导师_Angel

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定专长的人,好像他们拥有我们欠缺的某种天赋,比如完美的嗓音、聪明的大脑或是超强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是普通的正常人,没有先天的各...

by:海子1986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by:东篱村居

牂牁三叔讲《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当所有人都以为能力出众源于“天赋”时,众多天才童年受过专业训练...

by:牂牁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