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第四讲(3)被真理拴住的毛驴

2023-08-11 10:51:3810:36 3453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紫禁城里那把交椅

刚才立山兄问“怎样不与物交”?是啊,你说不与物交,实际上还是在与物交。所以,不与物交是指你的心不与物交。你们平常做生意,怎么做到不与物交呢?交肯定是要交,但是又有一个不交的。不交的就是我们的心体。真如自性就藏在它后边,它永远不见人。

以前本光法师在的时候,曾经给我写了个偈语,是曹洞宗的:

 

头角混泥尘,分明露此身。

绿杨芳草岸,何处不称尊?

 

“头角混泥尘”,你看那水牛在泥塘里滚来滚去,有头有角、有头有尾的,所以,“分明露此身”,分明就是一头牛嘛。它很自在啊,该吃草的时候,把嘴放进草里去;该休息的时候,又到岸边去休息;该到河里洗澡、泡一泡的时候,就到河里泡一泡。你看它多自在,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中,它就是老大。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无论是在静处、闹处,还是在明朗处、晦暗处,都应该有一种自在无碍的感觉。

还有一个偈子,一并拿来介绍给大家:

 

画堂无锁钥,谁敢跨其门?

莫道不相识,从来不见人。

 

明清时的紫禁城,大门就算不关着,谁敢随便进去?像我们黄总的那把交椅,下面的职工也没有人敢随便坐上去玩一玩、试一试,找一下感觉。我在四川省佛学院的时候,院长遍能老和尚德高望重,一日三餐我们都在一块儿吃,首座和尚、监院和尚这些在佛学院挂了职的,都要陪老和尚用斋。有时候老和尚回乌尤寺、峨眉山了,吃饭的那个位置就虚着,首座和尚好几次都坐上去了,但是不到一秒钟,他就马上起来了,不敢坐。他心里边还是畏惧。为什么呢?那个就叫篡位。想当年,紫禁城里的那把交椅,谁敢坐?一坐上就是大逆不道,要灭九族的。

“画堂无锁钥,谁敢跨其门?莫道不相识,从来不见人。”我们的心性,在佛教里就叫心王,心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都不离分毫,如影随形。他没有门,又不能封闭,大道的门是敞开着的,“无锁钥”嘛。但是,作为外人来说,我要求道,我要见真如自性,但是谁敢跨脚进去?就算敢,你也进不去。为什么?“莫道不相识,从来不见人”啊!虽然它每天都在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行住坐卧、社会交往,来来去去都是它在指挥,但是它“从来不见人”。哈哈,你要去认识它,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真如自性?只有破参了,你才能见识它;不破参,你就见不到。即便破参了以后,仍然是“见非是见”,仍是不可见、不可说。

有些人说,你明心见性了,快说说那是怎么样的情形?哎,不可说不可说,非思量分别所能及啊!这就是“莫道不相识,从来不见人”。每天都在和大家交往,却又没有交往。在交往之中又没有交往,就是这么妙。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妙处品出来。

很多人硬是要把它隔离开来,一边是贪嗔痴慢疑,一边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如来佛性。说什么“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但你要知道菩提烦恼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的。禅宗说当体即是,立处皆真,无处不在,但是你要翻过这道坎才行。学道的人、参禅的人,要翻过这一道坎是非常艰难的,但你翻过去以后,你又会觉得它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庄子讲“全德”,已经讲到这个份上了,但是我们总爱画蛇添足。它就是我们五脏六腑、眼耳鼻舌的生命功能。狗子有无佛性?有。那你就执著于这个有。狗子有无佛性?无。你又执著于这个无。你执著有,他就说无;你执著无,他就说有。结果你是两头受气,不知所之。但是,当你参破了,说有也可,说无也可,瞎说一通还是有道理。如果你没有进去,无论你怎么说,哪怕是妙语连珠,天衣无缝,都是错!

现在有很多人,说禅说道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一看他的眼神、举止,那绝对不是!有些人没有学过佛法,你和他打交道,反而觉得这个人真的很有修行,感觉不一样,感觉有道气在里边。有道气的人,他不需要用这些理论言谈来武装、包装,他的所作所为就显示着这个道理。像佛源老和尚,不管他怎么嬉笑怒骂,大家都觉得这个老和尚好,有味道。有些人天天戒定慧,天天经律论,但大家见了心里也未必真恭敬。

 

被真理拴住的毛驴

我们继续往下讲,《刻意》在《庄子》三十三篇里,是有关修身养性很重要的一篇。以前的人往往小看这一篇,从题目上来说,它就是让我们在修为上千万别“刻意”。

一般来说,稍微有点脾气的人,有点理想抱负的人,往往是很刻意的,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很执著。怎样才能使我们不那么刻意、不那么执著?就像我们的军凯,太太的肚子大了,就说“怀的肯定是儿子!”结果如愿以偿了。再说生第二个,“第二个还要是儿子!”何必还要儿子呢?是个丫头也好啊。你看我们书院课堂上,这么多靓女坐在这里,看起来心旷神怡。所以,阴阳一定要平衡,“一阴一阳之谓道”嘛。当然,如果你不怕被罚款,不怕你太太在华南理工大学失业,也可以继续生。

如何使我们理性、精神的活般若显现?首先就要去掉刻意,六祖说:“般若无形象,智慧心即是。”刻意就是固执、偏激、片面、局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要道断,心行要处灭。船子和尚在接夹山的时候就说过:“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即使是一个真理,我认为这个是真理,不得了,执著于它,那么,这个真理就像木桩拴毛驴一样,就把你自己给牢牢套死了。真理都不应套住我们,何况一般的理念、抱负?《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河流也好,湖泊也好,江河湖海的水也好,它都是随方就圆,随圆就方,变动不居,随遇而安,没有任何刻意的地方。

《易经》中讲:“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圣贤这些高明的言教,都是要破我们在行为上、在观念上、在修为上的种种执著。因为菩提、般若、大道,它们都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不会局限在某个地方。

《刻意》这个篇名,就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我反复地谈到“通”,你如果刻意了,还说得上通吗?可能就把你在这个地方钉死了,让你动弹不得。所以,一定要放下刻意,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性情空间、精神空间更加辽阔广大、活泼自在。

当年有人问百丈禅师:“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百丈禅师回答说:“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百丈禅师这番话,在《五灯会元》里说得极其明白,但很多学佛参禅的往往没有留意。修行到了极致处就是这个风光,而禅宗这里与庄子可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刻意观察

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看人读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by:财富导师_Angel

刻意放手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作为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的日常工作便是探寻世界上那些幸福的...

by:泛若舟

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定专长的人,好像他们拥有我们欠缺的某种天赋,比如完美的嗓音、聪明的大脑或是超强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是普通的正常人,没有先天的各...

by:海子1986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by:东篱村居

《刻意学习》

《刻意学习》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希望能给你关于行动的启发。——Scalers

by:Scalers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