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第三讲(1)道家的生死观

2023-08-20 10:44:5309:50 3820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三讲  循天之行,合天之德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惔,乃合天德。

 

道家的生死观

“圣人之生也天行”,圣人不是凡人,是老天爷派下来的,不是他们自己冒出来的,所以是“天生圣人,为民作则”。圣人是顺天之行的,逆天之行绝非圣人。圣人有圣人的作为,有圣人的行持,有他在人世间的表现。世人崇尚圣人,学习圣人的各种表现,肯定有虔诚的成分在里面,也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也有造作的成分在里面。而圣人就不一样了,他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本乎天性,是自然而然的,是“天行”。圣人的所作所为,释放出来的信息就是自然之道。

“其死也物化”,这是道家的生死观,和佛教的生死观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佛教里,特别是小乘佛教里,对生死是恐惧的、厌离的。当然,对于常人来说,生死肯定是令人恐惧的,但是过于强化对生死的恐惧,就会给我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但道家不一样,它讲的是“物化”,生是“物化”,死也是“物化”,都是自然的造化。没有不死的,任何人都要死,所以我们要排除对死亡的恐惧。

庄子在《大宗师》和其他的篇章里边,反反复复地说,生就生了,是老天爷作为主宰,自己制造一个玩偶给自己玩。又说“以死为决溃痈”,就像长了一个脓包一样,脓包破掉了,病就好了,把死亡当成一种解脱。

我们看现代人的生死观,西方也好,中国也好,有很多人在提倡安乐死。有些人年老了,又有伤残,身患绝症,苦不堪言。生老病死四大苦,病死所带来的那个痛苦,实在是苦不堪言。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腿脚不方便,处处都要有人伺候。

我也到某些养老院去看过,觉得实在不敢恭维,那些护理人员都是老爷级别的,能护理老人吗?养老院有高级的,也有低级的,高级的还好一些,低级的就给你送个饭,洗洗衣服,其他都不管。你在床上躺着就躺着,有些老人大小便都在床上,有些一天还有几次,但他们至多给你搞一次,其他时候就不再理你了。所以,人到了那个时候,真是生不如死。有的病痛,痛得死去活来;有些痴呆了,有些成植物人了,拖累亲属,拖累家人。像这样,实在是生不如死。死,反而解脱了。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就可以看出道家对生死,其实没有那么多恐惧。“其死也物化”,春夏秋冬,四时往来,日出日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

 

会睡觉的女孩最漂亮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我们讲修身、养生,需要明白这个根本原则。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也离不开这个根本原则。《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是道?我们怎么去法天则地?就是守静,遵循阴德。平常就应该养成虚无恬惔的这么一种感觉。虚无恬惔就是固守静道,别一天到晚心里忙忙乱乱的,别装那么多的躁动不安,这是没有修为的表现。

我反复说过,我们要有静气,要有定力,要有和气,要有喜神。如果没有定力,心里边就像救火车的警报器一样一直在响,自己心里就会发慌,别人看了心里也会发慌。这样于人于己都不好。我们一定要有静气,静是阴德之美。

另外,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休息,晚上一定要守子时。夜晚就是阴的正位,是宁静和黑暗的。太阳落山,到了晚上,也要让我们的心像太阳一样落下去,别再那么光彩照人。这时眼睛要闭上,耳朵也要闭上,心的阀门更要闭上,要好好地、美美地睡上一觉,这就是最好的养生。尤其是女性们,最好的美容保健就是睡觉啊。告诉大家一个秘诀,会早点睡觉的女孩子,永远漂亮。所以,要好好体会这一句“静而与阴同德”。

“动而与阳同波”,反过来看,我们也并不是百不思、百不想,如同睡在棺材里的人,永远只守阴,守这个阴德。“一阴一阳之谓道”,静极生阳,动极生阴,这也是基本原则。白天阳气焕发,就要干好白天的事,眼睛、耳朵该使用的时候,也要好好使用。由此可见,道家学说也不是仅谈坤道,不谈乾道。

“动而与阳同波”,刘力红博士当年的老师李阳波,取这个名字,肯定是父辈对庄子有感觉。阳,就是光明、热情、开朗、向上,我们心里就不应该有阴暗地带,一定要“与阳同波”。在生活中、工作中,就要拿出我们的爽朗、聪明、奔放、智慧来。我们每天工作、生活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阳德释放出来。当然,这种释放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达到一动一静,完美和谐,这样才是高明的合道之人。

如果不“与阳同波”,成天阴沉沉,暮气沉沉,与死人一样,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会有出息。干事业的人,如果失去了这样的阳气就得留意了,一是否酒色过度,身体有麻烦了;二是否有灾难临近,得想法及时禳解,不然祸事临头就悔之晚矣。

 

不敢为天下先

再看下面几句:“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我们看《道德经》里,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为什么不敢为天下先?其中大有道理。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毛泽东最喜欢背的就是《运命论》中那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名高于世,众必非之。”这里说“不为福先”,并不是要为大家规划一个美好光明的前程,要大家发财发财发大财;更不会让大家见到好事就伸手,跑得比谁都快。真正的圣人,他是大公无私的,他要把这个福回向给世间,回向给大众,绝不据为私有。“福先”,凡夫是争先恐后,问卜打卦都想争这个先。世间人都希望对祸福有一个事先的料理,好在我对这个祸福,还是懒得料理。有福就享福,不拒绝;有祸就担当,也不拒绝。何须去斤斤计较祸福呢?一个人的命运,是一个恒量、一个定量。自己的业,你能把他消到哪里去?想赖账吗?赖账也不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为福先”,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一定要有这样的素质。“不为祸始”,自己绝对不会搞祸国殃民的事,不会给自己的国家,给社会、家庭、朋友带来麻烦,给周围的环境带来麻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刻意观察

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看人读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by:财富导师_Angel

刻意放手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作为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的日常工作便是探寻世界上那些幸福的...

by:泛若舟

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定专长的人,好像他们拥有我们欠缺的某种天赋,比如完美的嗓音、聪明的大脑或是超强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是普通的正常人,没有先天的各...

by:海子1986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by:东篱村居

刻意领导力

用一年的时间探索和提升个人领导力

by:体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