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为什么要找张怀民散步赏月?

2022-07-07 22:01

2个回答
因为作者和张怀民本就是好友,再加上二人同被贬谪,有着相同的境遇和心境。作者认为,张怀民能够理解他并和他并和他有共同语言,所以才去找张怀民。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好朋友啊!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⑿。
相关问答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为什么要赏月
1个回答2024-02-29 01:07
作者在文中首句已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文中首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的赏析 原文: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寻”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4-23 06:40
1.它包含着作者的一种揣想:面对如此好天良夜,张怀名一定不会蒙头大睡把?他大概也在赏月,只是不知他是在庭中玩月还是出门步月呢,故需要寻他一寻 2.寻与访不同,寻有一种急欲找到失物的迫切感,写出了作者渴...
全文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怀民亦未寝的寝意思
1个回答2023-02-06 22:14
  寝:睡,卧。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1个回答2023-03-30 16:2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步于中庭”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
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的英文翻译
1个回答2023-10-22 13:40
泉州承天寺。。。。
答谢中书书的原文 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
1个回答2022-07-31 07:25
书里有,自己找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
1个回答2022-09-29 05:27
e……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讲了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20:33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1个回答2024-03-13 05:56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讲了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09:14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