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包拯奇案

谁的评书讲包拯审案最全?名字是什么?谁讲的最幽默
1个回答2024-03-17 17:37
田连元说过《包公案》
里面比较全吧,而且田连元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幽默
《包拯》的教案
1个回答2024-01-20 09:2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以及结构形式。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记叙,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教育学生要为人刚正、廉洁,使学生热爱今天的新社会。

4、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1、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2、了解包拯的优秀品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通读课文,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二、导入新课

“青天大人”是我们对封建社会清正廉明的官吏的美,其中包拯青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来学习这篇古文《包拯》。

三、正课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比照阅读。

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记叙的相关内容。

明确:本文介绍了包拯为官期间发生的几件事,表现包拯的优秀品质。

3、补充课文字词解释,再读课文。

主来诉:失主/起诉 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 徙知端州:平迁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使契丹:出使 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 不从吾志:听从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5、请学生试译下列语句。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

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6、请学生复述文中介绍包拯的四件事。

四、作业:

1、文中表明包拯廉洁奉公的语句:

2、文中表现包拯爱憎分明的语句:

3、文中表现包拯生活俭朴的语句:

4、文中表现包拯改革诉讼制度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包拯的廉洁的美好品格?通过什么事例表现?

明确: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文中通过包拯在端州任职,一改以往惯例,不谋私利的事例可以看出他的廉洁的美好品格。

2、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文中包拯位高权重,可是他生活极为俭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4、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

明确: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包拯严以律己,对后世子孙同样充满了希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

明确: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三、分析

1、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

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文章开篇先介绍人物姓名、籍贯等。第二步,以人物生平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第三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本文最后一段从人物的性格,为人处事,生活简朴作风以及遗训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文。因而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

2、本文结构特点。

先分说后总说,先记叙,后议论。

3、本文以事写人

审盗割牛舌案——表现包拯机智,断案如神。

任职于端州——表现包拯廉洁奉公。

使契丹——表现人物立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包拯》的教案
1个回答2024-01-17 20:5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以及结构形式。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记叙,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教育学生要为人刚正、廉洁,使学生热爱今天的新社会。



4、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1、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2、了解包拯的优秀品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通读课文,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二、导入新课



“青天大人”是我们对封建社会清正廉明的官吏的美,其中包拯青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来学习这篇古文《包拯》。



三、正课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比照阅读。



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记叙的相关内容。



明确:本文介绍了包拯为官期间发生的几件事,表现包拯的优秀品质。



3、补充课文字词解释,再读课文。



主来诉:失主/起诉 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 徙知端州:平迁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使契丹:出使 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 不从吾志:听从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5、请学生试译下列语句。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



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6、请学生复述文中介绍包拯的四件事。



四、作业:



1、文中表明包拯廉洁奉公的语句:



2、文中表现包拯爱憎分明的语句:



3、文中表现包拯生活俭朴的语句:



4、文中表现包拯改革诉讼制度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包拯的廉洁的美好品格?通过什么事例表现?



明确: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文中通过包拯在端州任职,一改以往惯例,不谋私利的事例可以看出他的廉洁的美好品格。



2、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文中包拯位高权重,可是他生活极为俭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4、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



明确: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包拯严以律己,对后世子孙同样充满了希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



明确: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三、分析



1、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



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文章开篇先介绍人物姓名、籍贯等。第二步,以人物生平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第三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本文最后一段从人物的性格,为人处事,生活简朴作风以及遗训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文。因而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



2、本文结构特点。



先分说后总说,先记叙,后议论。



3、本文以事写人



审盗割牛舌案——表现包拯机智,断案如神。



任职于端州——表现包拯廉洁奉公。



使契丹——表现人物立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包拯的案件
5个回答2023-11-28 19:50
我听过的和你所说的有一些出入.
我听过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两个妇人为了一和小孩而闹上了公堂,县官判定两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谁拉赢了那个小孩就是谁的,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含着泪松开了手,但是最终县官却把小孩判给了那位妇人.别人不明其理,问之,县官说到:”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小孩受到伤害啊!她放手是因为她心疼她的孩子!你没看见她是含着泪的吗?后来包拯就把孩子还给了这位母亲!
关于包拯判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06:21
关于包拯判案的故事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宾语前置句: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正常语序:为何割牛舌而又告之? 状语后置句: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正常语序:而未尝不以忠恕推。
关于包拯判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8 23:18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地清官,他在主管开封府衙门时,以断案公正廉明地清新形象而被老百姓所拥戴;在他手中,任何疑难问题、再悬念的案子他都会想办法迎刃而解,做到了上斩王公贵族、下杀违法违纪得不良百姓;拥有先斩后奏地特权,深受皇帝与众大臣的信任和支持。他的断案故事可是有成千上万,单正史记载的就数都数不清;野史小说里的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你不妨去翻阅一下<< 包公列传 >>,这是一本比较客观事实地好史记,里面的断案故事一定会不少得。
包拯判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17:42

巧断牛舌案      包拯是个大孝子。中进士后,朝廷任命他到建昌做县官,因父母年事已高,他 辞官不就。后来又让他当和州的税务主管,他老爹老妈恋恋不舍,希望儿子不要远 离家乡。包拯没当几天税务官便弃官回家,侍候双亲。父母去世后,包拯在他们坟 边筑庐守墓,迟迟不愿离去。家乡父老数次前来劝说,包拯才到天长县做了县官。 有一天,一个人来县府告状,说是他的牛给人割了舌头,不知道是谁干的。包拯心 想,肯定是仇家所为。就说:“看来这牛是活不长了,你且回家,宰了这头牛,把 牛肉卖了。”牛的主人只得回家,杀牛卖肉。没过多久,有人来县里告牛主私宰耕 牛。包拯大喝一声:“你为何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告人私自宰牛?”那人大吃 一惊,稍加审讯,便不得不承认正是他割了牛舌。牛舌案使包拯声名大震。

包拯破过什么案?
1个回答2024-01-26 16:07
杀牛破案
宋仁宗年间,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一天县里的一个农民发现自己的耕牛口里流血,大口喘气。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就跑到县衙门来告状。
包拯想:一定是这个农民的仇人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这个割牛舌的人自己出来招认。包拯对那个告状的农民说:“没有舌头的牛反正不能存活,你回去把这牛杀了卖钱吧。”
农民说:“我来县衙告状是为了找到那个割牛舌的人,请大老爷给小民做主,惩治坏人。”
包拯假装生气地大声说:“一个牛舌,值得什么,也来告状,快出去吧。”
告状人一看知县生气了不敢再说话,只得忍气吞声地回去把牛杀了卖肉。没过几天,有人来县衙告状,说某人(指前次告状的农民)私宰耕牛(这在当时是违法的行为)。
包拯一听勃然大怒,厉声喝问道:“你为什么偷偷割掉他的牛舌,又来告他的状呢?”这人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包拯一眼就识破他的诡计,吓得赶快叩头认罪。
割掉牛舌并不是害人者的目的,加害于人才是他的目的。包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就故意让告状人做出违法的事来,以引诱想加害于他的人暴露出来,最终破了案。
包拯判案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4:23
关于包拯判案的故事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宾语前置句: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正常语序:为何割牛舌而又告之?状语后置句: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正常语序:而未尝不以忠恕推。
包拯判案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00:10
智擒庞衙内
庞衙内诓骗夺宝,逼婚杀人。但要去国公府拘拿庞衙
内,须有皇上圣谕;然证据不到手,皇上不会轻易准允。
包公巧取证据,智擒庞衙内
智捉曹国舅
民妇拦轿喊冤,状告国舅曹二强抢民妇、杀夫害子;
国舅曹大袒护凶手、打伤民妇。包公决心为民伸冤,计捉
两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