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新闻网

闻鸡起闻的故事简述?
1个回答2024-03-06 14:37

祖逖,刘琨两人为东晋人。拥有一腔报国之愿。每天听到鸡鸣之声便起床练舞,后练有一身武艺报效国家。

鸡犬相闻的成语解释,鸡犬相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8 05:45

鸡犬相闻jīquǎnxiāngwén[释义]指人烟稠密[语出]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人烟稠密

鸡犬相闻的成语解释,鸡犬相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1 22:36
鸡犬相闻
jī quǎn xiāng wén
[释义] 指人烟稠密
[语出] 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人烟稠密
关于闻鸡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14:28
关于闻鸡的成语有哪些 :
鸡犬不闻、
鸡犬相闻、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闻鸡起舞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2-08 01:01

闻鸡起舞的故事主人公是

东晋名将祖逖.....

闻鸡起舞里面的朱迪为什么要闻鸡起舞呢
1个回答2024-03-02 22:19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东晋时代,他想要这样做的目的,事实上就是想要早一点起来练武,估计也是因为自己不清楚时间,特别是古代,又没有什么样的闹钟之类的,或者说是手表能够知道晚上是几点,所以说只能够听公鸡叫,公鸡叫的话一般就意味着快要天亮。
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31 02:27

“闻说”的意思是:听闻。听说。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具体原文如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为: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该诗没有过多的描写诗人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王安石时年30岁,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抒发了他胸臆,寄托壮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闻鸡起舞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22:17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光阴之意。
闻鸡起舞的人物()
1个回答2022-12-16 22:49
东晋时期的祖逖
闻鸡起舞是写谁的?
1个回答2022-12-17 13:41
写的是祖逖、刘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