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的诗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3 12:26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诗意:村间的屋外有条小河曲曲弯弯,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飘悠悠,慢慢地飘进了钓鱼的河湾。
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崔道融的溪上遇雨遇到的是什么雨
2个回答2023-10-22 15:13
崔道则蔽融的溪上遇雨遇到的是对流雨。
对流雨虽然降雨时间短,但大雨滂沱,往往因排水不及,而成淹水现象。

溪上遇雨二首
唐代: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稿卖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孙敬州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读了崔道融的《鸡》,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1 22:11
《鸡》——崔道融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全诗语言通俗平和,突出买鸡的用途——平时不用鸡鸣叫,仅在深山月黑风雨之夜晦明难辨之时叫一声。这一声就像钟表一样报时,显示了鸡的功能或作用。
在人们的生活中,与鸡是密不可分的。鸡对人的贡献是很大的,鸡不仅为人们报时,下蛋供人们享受,鸡全身是宝,鸡将自己的全身和生命都贡献给了人们。因此本篇值得我们一读。
诗人崔道融写梅花时背后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01 07:26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一海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画中。她素雅高洁,不畏寒箱,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后四句重在抒情。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干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她多开些时间吧。“容易”这里作轻.易讲。“朔风”即北风,阮籍有诗云:“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溪居即事的诗意
1个回答2024-02-02 00:51

译文
  不知道是谁家的小船没系好,被春风吹进了篱笆外面的钓鱼湾。院子里有一个小孩儿玩得正高兴,突然发觉有船驶进湾来,以为是客人来了,连忙跑到门口,去把门打开。

赏析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读者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溪居即事中的小童打开门后看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4-13 14:56
你说的这个事中,小童打开门后看到了他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其实想法也是蛮多的呢。
溪居即事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2 01:08

《 溪居即事》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芦没中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陪山疏落落的篱笆,悠悠察和飘荡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 掩着的柴门,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想知道崔护写的唐诗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3:38
<<诗词逸事--崔护的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游历到了城南门外看到了一位名叫绛娘少女,只见她骨骼清奇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告别。第二年,崔护又来到此地寻找绛娘时,再无因讯,询问了别人,崔护才知道绛娘因为思念他成疾,在崔护走后不久便死去了。崔护一时感慨万分,提笔写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



这是流传最广的人面桃花故事的版本.还有杂史说崔护次年去寻绛娘时,她只剩奄奄一口气,见着崔护突然醒转,进后开口说话诉衷肠.后面的事不消再说,自然是大团圆结局.



总觉得笔记里崔护与绛娘大团圆结局有些象聊斋那些诡异的传奇,寄托了自己的臆想和希望,但就是不切实际.想是文人墨客见多了才子佳人的多桀命运所以才杜撰出脱离实际的故事来宽慰自己.



能让清高孤傲的崔护心系,绛娘自然不是平庸女子,又如何不明白男子心思善变?又如何不知道才高的男子自然不甘于人下,倘若平步青云后,他又如何记得如小家碧玉般玲珑清透的绛娘.所以我相信绛娘在崔护走后是死了的,至少崔护看到的那个绛娘在他告别之日就已经死了.



倘若我是绛娘,也会在崔护走后,就立即把往事尘封,消隐起来,即使我依然活在这个世上,也会托人告诉他,绛娘已死。不为别的,为的只是在他心上留一个浅浅的痕,让他一生一世都记得。



在最美的时候转身离去,留给对方一个最美的身影,这要比从对方眼中看到自己的容颜变老,感觉对方一点一点厌倦的眼神要幸福的多。这样崔护在梦萦之时还是会恍惚的记得那个那有着桃花般美丽的绛娘。



想起了汉武帝与他的爱妃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病重,汉武帝去探望,李夫人坚决不见刘彻。刘彻询问为何,李夫人差人答道:“是不想皇上看到她病重恹恹的样子。”后来,李夫人病故,刘彻念念不忘的还是她芳华美艳的模样。



多么玲珑奇巧的女子,李夫人坚决不给汉武帝刘彻看到自己病中萎靡的样子与绛娘留给崔护一个属于永恒的粉面桃花的模样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只要记得,便忘不了先前的浓情蜜意,纵然身边新人无数,也会在偶尔孤独寂寥时忆起那烙在心上的影子.绚烂瞬间消失的东西总让人怀念,赢不了一世的爱怜,也要赢一生的魂牵梦萦.
想知道崔护写的唐诗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2:40
<<诗词逸事--崔护的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游历到了城南门外看到了一位名叫绛娘少女,只见她骨骼清奇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告别。第二年,崔护又来到此地寻找绛娘时,再无因讯,询问了别人,崔护才知道绛娘因为思念他成疾,在崔护走后不久便死去了。崔护一时感慨万分,提笔写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



这是流传最广的人面桃花故事的版本.还有杂史说崔护次年去寻绛娘时,她只剩奄奄一口气,见着崔护突然醒转,进后开口说话诉衷肠.后面的事不消再说,自然是大团圆结局.



总觉得笔记里崔护与绛娘大团圆结局有些象聊斋那些诡异的传奇,寄托了自己的臆想和希望,但就是不切实际.想是文人墨客见多了才子佳人的多桀命运所以才杜撰出脱离实际的故事来宽慰自己.



能让清高孤傲的崔护心系,绛娘自然不是平庸女子,又如何不明白男子心思善变?又如何不知道才高的男子自然不甘于人下,倘若平步青云后,他又如何记得如小家碧玉般玲珑清透的绛娘.所以我相信绛娘在崔护走后是死了的,至少崔护看到的那个绛娘在他告别之日就已经死了.



倘若我是绛娘,也会在崔护走后,就立即把往事尘封,消隐起来,即使我依然活在这个世上,也会托人告诉他,绛娘已死。不为别的,为的只是在他心上留一个浅浅的痕,让他一生一世都记得。



在最美的时候转身离去,留给对方一个最美的身影,这要比从对方眼中看到自己的容颜变老,感觉对方一点一点厌倦的眼神要幸福的多。这样崔护在梦萦之时还是会恍惚的记得那个那有着桃花般美丽的绛娘。



想起了汉武帝与他的爱妃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病重,汉武帝去探望,李夫人坚决不见刘彻。刘彻询问为何,李夫人差人答道:“是不想皇上看到她病重恹恹的样子。”后来,李夫人病故,刘彻念念不忘的还是她芳华美艳的模样。



多么玲珑奇巧的女子,李夫人坚决不给汉武帝刘彻看到自己病中萎靡的样子与绛娘留给崔护一个属于永恒的粉面桃花的模样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只要记得,便忘不了先前的浓情蜜意,纵然身边新人无数,也会在偶尔孤独寂寥时忆起那烙在心上的影子.绚烂瞬间消失的东西总让人怀念,赢不了一世的爱怜,也要赢一生的魂牵梦萦.
溪居即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
1个回答2022-12-24 13:18
表达了作者童年生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