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

《最后一课》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09:18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2:23
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雾如电,应做如是观。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最后一课》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4:29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最后一课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7 14:11
一年前,哲学家和学生约定在郊外再见,而一年后,当学生如约而来,哲学家已飘然而逝。你是否为哲学家未能赴约而遗憾呢?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哲学家已经用他的方式给了学生如何根除杂草的答案--在原本杂草丛生的土地上种上庄稼,进而促使学生领悟到关于人生修养的真理--用美德占据灵魂。

  这两节写得简洁而深刻,把哲学家最后一课的意义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揭示了出来。当学生如约而来时,见到的是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已经不见了杂草,而这些庄稼从何而来的呢?我们若联系前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自然会明白这些都是哲学家的安排。哲学家仅仅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根除旷野里的杂草吗?不,他不愧是一个"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即使他的最后一课也不会偏离他一生探索的主题--关于人生的真理。于是,他借助于谈话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并产生办法,然后他用作业的形式--要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根除杂草,让学生去发现根除杂草的最佳方法。从而使他的学生最终明白老师最后一课的意义--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哲学家是睿智而深刻的,他的学生也不愧为满腹经纶,他们都对"杂草"的意义有了深层的理解。旷野里的杂草就是自然界的杂草,而灵魂里的杂草则是不良思想,是人生中对做人有害处的"恶念",是与美德相悖的丑陋品性。

  哲学家的聪明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在自然界里如何彻底根除杂草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教育启发了他的学生,而他的学生们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正确地理解了老师的用意,领悟到老师在最后一课指出的真理。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6:10
什么题目?

追问:最后一课

追答:没有课文啊

追问:是一篇短文
追问:请问是发题目还是发,那篇短文呢

追答:发短文
儿童文学课本 儿童文学的哲学精神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2 11:03

从作为主体的儿童到作为理想主体的儿童


哲学意义上的“主体”一词,强调的乃是人的相对于客体的主动认识和实践能力,而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对于作为主体的儿童的重视及其文学表现,无疑正是对当代儿童自身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一次充分的文学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儿童文学对于儿童认识能力的表现,即通过作品的描绘来呈现当代儿童看到的世界,来书写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体验、理解和愿望;对于儿童实践能力的表现,则是通过作品的叙述来呈现他们对于当代生活的参与和介入,来讲述他们以童年的方式和力量改变、塑造这个世界的故事和努力。这样的写作让我们看到,儿童既有着了解世界、参与生活的热切愿望,也有着认识世界、塑造生活的强大能力。通过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书写、表现这样的愿望和能力,能够促使人们更完整、深入地认识当代儿童的精神世界及其行动能力,也能够促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和发展这一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这无疑正是儿童文学理当承担的文化职责。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原文
1个回答2024-03-02 04:02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有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08 11:13
道德人生最重要的是心灵修炼.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哲学课题!
1个回答2024-03-11 11:27
英雄的造就是社会造就的也可以说是社会造就 了英雄.



首先我们要明确何谓英雄,英雄难道不是我们普普通通的人吗,是人就要吃饭生病,就要睡觉,都是一样的,但是"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虽然都是人,但是我不是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假设现在有个英雄,那么我们刚才谈到了是社会造就了英雄,好,英雄是人,英雄的生存就离不开"他人",这个他人就是社会.然后我们谈到了英雄的意识形态,既然英雄也是人那么他的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就一定离不开环境,(物质决定意识)那么这个环境就是社会.

再者英雄既然是人,那么他就会有"主观能动性",他也会利用他所认识的社会去做"选择",从而实现他的目的.



那么我们在假设该英雄把某件"英雄的事情"做成了的时候,他是否就立刻成为英雄,我们讲,其实不是,为什么,因为英雄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给的,他同样没有脱离社会.



所以我讲英雄是社会造就的.
需要一个哲理的小故事,精彩的我们上课每个人都要讲个哲理小故事,不要太简单,也不要...
1个回答2024-01-18 11:29
我们常常安慰别人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
你不能得到一切.你永远不会是最幸福的人.然而,谁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呢?我们所拥有的,是另一种圆满.
我们从遗憾中领略圆满.
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
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会领略忠诚的可贵?
没有尝过苦恋的滋味,又怎会体会长相厮守的深情?
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能够相聚,彼此忠诚,长相厮守,不正是一种圆满吗?
圆满的人生,不是拥有一切,而是学会了珍惜和付出.
在一个小宇宙里,你是圆满的.
当你不再贪婪,你是圆满的,当你了解了爱情,那是自身的圆满.
月圆月缺,但是,你不会说月亮是不圆满的.
你爱的那个人,也许是不完美的,也许是有许多缺点的.你自己又何尝不是?然而,你们的关系是可以圆满的.
那个圆满,超脱了现实,是一种领略和追求,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宽容.
心窗
有两个关于窗的外国故事:
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在家里西窗前看见一行送葬的队伍,不禁神情黯淡,泪流满面,蜷缩在窗前发呆.爷爷看见了,把小女孩叫到东窗前,推开窗户让她看,只见一户人家正在举行婚礼,喜庆幸福的气氛顿时感染了小女孩的心情,她破涕而笑了.从此,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永远铭刻下了爷爷颇有哲理的教诲:人生有悲剧也有喜剧,有失败也有成功,有痛苦也有欢乐,你不能只推开一扇窗,只看一面的风景!
另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在滑雪中不幸摔折了腿,住进了医院.她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整日以泪洗面.与她同病房、靠近窗口的是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的伤已快痊愈了,每天能坐起来,痴迷地观赏窗外的景色.小女孩多想看看窗外的世界呀!可她的腿上着夹板做着牵引,不能坐起来,病床又不靠窗,自然无法观赏窗外的景色.每当老太太推窗观景时,小女孩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问:您看见什么了?能不能说给我听听?老太太爽快答应:行,行!于是,老太太每天给她细细描述窗外的景色和发生的事.小女孩边听,边想象着这幅雪中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那份郁闷寂寞顷刻化为乌有.一个月后,老太太出院了.小女孩迫不及待地恳求医生把她调到靠窗的病床.她挣扎着欠起身,伸长脖子,朝窗外一望,惊呆了:窗外竟是一堵黑墙!但小女孩豁然开朗:是老太太给她推开了一扇心窗!每当她遇到挫折悲伤时,就会想起这位可敬的老太太,想起老太太给她描述窗外的美景……
人濒临心灵窒息和精神危机时,最需要一双上帝般的手帮他推开一扇心窗,当然,那应是一扇充满欢乐与希望的心窗.其实,这只是举手之劳,人人都不难做到,但往往漠视了,遗忘了,甚至不屑为之了……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啊郝思雨好好好啊hoaohaohaao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