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中公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 三

2022-09-18 16:03:5910:22 591
声音简介

2018上中公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三

二、辨析题

22.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对人是一种摧残。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23. 教学就是教师教的活动。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所构成的一种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失去了其中的任何一方,教学活动就不存在了。

 

24. 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超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但在个体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些人甚至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25.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知识学习动机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学习期待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三、简答题

26. 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答: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斐斯泰洛齐等。

 

27. 简述陶冶教育法的含义及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

答: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余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8.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主要有:

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和概括性。

3)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29. 简述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

答: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四、材料分析题

30. 材料:

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到:我在小学的时候是个很爱提问的学生,可每次提问都会被否定。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站起来问老师:老师说诗人在春天喜欢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怎么能在夜里听见风雨声呢?语文老师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晨起来看看不就知道了。我还想继续提问语,文老师示意我坐下,并略带嘲笑的口吻问其他同学: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对。我感觉好尴尬,这次以后就再也没有问过老师问题,到中学以后也是默默地听老师讲解了。

问题。

请从教学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学生不在提问的原因。(18分)

答:学生之所以不再提问,主要因为在语文课上的遭遇。材料中语文老师主要为钡了一下规律和原则: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规律。材料中,当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不仅没有认真回答和讨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反而嘲笑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做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教学原则。极高是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材料中,当学生就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且嘲笑学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违背了启发性原则中教学民主的贯彻要求。

3)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该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其他独特的想法,但是当学生提出想法时,都有可能被老师,或否定,或嘲笑,或制止,说明老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31. 材料:

其中考试结束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

小飒:这次之所以没考好,都是因为考前一直在看,《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

小城:天生的第一。考试的王者就是我,屡战屡胜,屡胜屡战。

小波:考试的灯光实在太昏暗,我都快要睡着了,肯定又考砸了。

小琪:都怪昨天那顿串串,吃得拉肚子,害得我今天都没考好。

问题:

1)请分析上述材料中四位同学的归因。(8分)

小飒认为自己没考好,试考前看剧没有认真复习,属于努力归因。小城认为自己天生就聪明,学习好,属于能力归因。小波把考试发挥好坏的因素归结于教室的灯光,属于外界环境归应。小琪把自己没有考好的原因归结于身体不舒服,拉肚子属于身心状况归应。

 

2)请谈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10分)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分为三维度六因素。三维度是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六个因素分别是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

在指导学生归因时,首先,应该多做内部归因,少做外部归因。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因素。会出现较强的情感反映,在成功时感到满意自豪,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相反,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因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其次,应该多做努力归应,因为努力归因能带来更积极,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少做能力归因。长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会使人骄傲自大。长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最后,对于能力钱而不努力的学生,教师因给予最低评价,严格要求;对于能力低而努力的学生,教师因给予其最高评价,多表扬,多鼓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浙江中公教育

根据作者心情,每周不定时更新,包含时政、行测申论题目讲解等内容。

by:浙江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每日点播

在这里中公教育小姐姐每天陪你度过学习时光面试热点、技巧,申论范文……那些花钱买来的课程在这里,免费就可以听到当然,你还可以关注中公教育APP那里有更多的考试资讯...

by:中公教育每日点播

中公教育《教育学》教材朗读

教师资格证,教师考编,中公教育内部资源

by:from星星_vp

【江苏中公教育】教师指南

关注订阅号:江苏教师!请关注江苏中公教育的官方微信、微博、抖音。

by:江苏_中公教育

【江苏中公教育】省考那些事儿

努力备考的你,却还不知道江苏省考竟然这么“变化多端”?国考与省考有何异同?江苏省考与其他省考有何不同?都是公务员考试,遴选、选调等又有何区别?陪考姐来支招了,结...

by:江苏_中公教育

职场王者office高效办公教程

每天掌握office软件高效操作教程,让您从此不加班,成为职场王者。

by:牛闪闪办公_职场王者

湖北省教师招聘教师辅导教材(2022版)中公教师编

综合知识书籍信息:教师招聘《综合知识》内容重点:1.教育学2.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5.教育写作6.综合常识与能力推荐人群...

by:爱读书的小妖怪呀

育娃知识

帮你解决育娃难题

by:默默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