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19-11-07 05:30:0005:03 8636
声音简介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论语》第五篇的第十五章,是子贡和孔子谈论卫国的大夫孔文子的谥号问题。我们看一下。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是孔子的一个非常聪明的会说话的学生,他的本事很大。(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前面我们多次介绍过这个人了,他问了一个问题,说孔文子为什么他的谥号是“文”?


孔文子他是卫国的大夫,姓孔,名圉。《论语》当中有很多次对卫国大夫的一种评价,这就说明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卫国的时间比较长。孔圉据考证他死于鲁哀公的十五年,而孔子是卒于鲁哀公的十六年夏四月,这一年是公元前的479年。也就是说,子贡跟孔子说这句话一定发生在孔子的晚年,是在孔文子去逝之后,在孔子没去逝之前。


孔文子为什么是谥号为“文”?这个谥号我们前面讲过中国古代上到天子,下到普通的士大夫,在他去逝之后,总是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对他进行一种评价。谥号的种类分为三种,有平谥,像“哀”,像“怀”,《论语》当中的鲁哀公就是一种平谥,对他表示一种同情。有恶谥,像晋灵公,还有美谥,像周文王,周武王。这个“文”它是一个美谥,就是对他一种褒奖。孔文子为什么获得“文”这样一个美好的谥号?“文”的这个谥号,从“谥法”当中有对它的一种解释,“经天纬地为文,道德博闻为文”。什么意思呢?说一个人有特别大的才华,有这种经天纬地的才华,或者说有非常高的道德,也有广博的知识,这个可以谥为“文”,这是《谥法》的一种规定。


孔子回答的时候,并没有沿着《谥法》这个思路来说,他只是自己对孔文子进行了一个评价。他说什么呢?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之所以被称“文”这样一个美好的谥号,是因为他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叫“敏而好学”,孔文子这个人既聪明又勤奋。我们说就人的本性来讲,如果一个聪明的人,他往往是很懒惰的,学什么一学就会,下面就不学了。正是因为他聪明而懒惰,使得聪明人很少有成功的,或者很少有能做成大事业的。但是孔文子这个人不一样,他既聪明又勤奋。“不耻下问”,这个“下问”是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不耻下问”,这个“耻”是意动用法,以之为耻。“不耻下问”意思就是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辱。一般地位高的人,总是耻于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地位高的人,他觉得他应该知道的多,应该懂得多。而孔文子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他是卫国有名的大夫,但是他仍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所以说这叫不耻下问。正是因为孔文子有聪明而好学的本事,有不耻下问的本事,所以谥法就认为他应该是“文”,他就获得了“文”的谥号。


“文”的这个谥号确实是“美谥”,我们中国古代,像周文王谥号为“文”,后来曾国藩谥号为“文正公”在“文”的同时又加了一个“正”字,这都是“文”美谥的代表。也就是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非常有成就的一种事业的时候,才可以谥为“文”。孔文子因为聪明而好学,因为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而耻辱,孔子认为这也是一种“文”。(1235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录入: 张澍

文字校对:滕亚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闲云潭影m

好课追ing

葵花班涂欣雨

😀😀😀🐵🐵🐸🐻🦉

笑看江湖999

不耻下问

猜你喜欢
论语详解

缠中说禅,当代奇人,新浪名博《全球第一博客---缠中说禅》博主,2006年2月1日在新浪开篇写博,2008年10月10日病重停博,留下宝贵文章1130篇...

by:缠中易禅

论语详解

《论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大师对其进行解释。然而,缠师用他极高的古汉语造诣、试图站在孔子的角度,对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几位诸如朱熹等进行了批判性的解释,开...

by:优雅011

《论语》详解

1)翻译重点字词2)逐句翻译采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同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翻译基础3)透过关键词发散性拓展历史、古代文学、奇闻逸事,知识面丰...

by:我是小小徐同学

《论语详解》

求知务必求真,求真务必独思!

by:仲向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始文献”。但《论语》成书的春秋时期并无标点符号,自汉朝以后才有句读,宋朝始有圈点,流传至今...

by:YD工作室

论语原文+详解/AI朗读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全书共20篇492章,一万余字。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所辑录。孔子与《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by:光影D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