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境和:引导孩子在自然中自主学习

2022-08-28 09:13:1111:19 95
声音简介

和乐共长,欢迎来到和乐家长线上课,本课作者关敏娟。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讲了家长要多带孩子行万里路,同时要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其中,而不是走马观花式旅游。从这节课我将给各位家长讲讲:如何引导孩子在自然环境下自主学习


说到孩子学习问题,家长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孩子厌学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困惑:孩子不爱学习,不愿意去学校,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对学习缺乏自信,尝试过努力却依然没有明显进步,于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课后不复习功课,做作业被动敷衍,拖拉磨蹭等等。更严重的一些的孩子,常常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学,或无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甚至会选择退学或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我曾经看过一项调查,上面说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厌恶情绪。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孩子小学很爱学习,升学后慢慢开始厌学了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整天困扰着中国的父母们。


其实,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有着天然的求知欲,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以便掌握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比如: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吃饭等等。既然每个孩子都是爱学习会学习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抹杀了孩子原有的学习天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了解,到底厌学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可以归类为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缺乏目标感和清晰的路径,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没能把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也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目标和计划,只能被动地在老师、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点是:缺乏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我们都会认为那些每天学习都很努力,并且考试成绩很好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而那些每天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拖沓敷衍,考试成绩差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的。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


所谓厌学,其实要分真假,也分不同的层次境界。

第一个层次:假厌学

所谓:假厌学,孩子并不讨厌学习新鲜事物,只是讨厌总是以被安排或者被规定的方式,按照被安排或者被规定的节奏,去学习被安排或者被规定的内容。简而言之,讨厌上学但是不讨厌学习。


孩子在这个被安排、被规定过程中,学习本能被抑制甚至被扼杀了。一个本来就很有意思的事情,一旦被安排被计划被规定,就瞬间变得索然无味,难以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需要被动地在老师、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


当孩子们不是出于自身兴趣而学习时,他们是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在这种心态下,他们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只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即使表面在学,也是心不在焉。


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做自己喜欢的手工的时候,是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当他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他可能会拖拖拉拉很久,觉得很枯燥乏味,但是当他做自己喜欢的手工时,他就会非常享受地花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还意犹未尽。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我们培养的重点就是激发学习动力,探索求知欲望。

蒙台梭利相信,每个人具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及热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其自发的学习欲望,而这一点却是许多父母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的。


假如发现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萎靡不振时,不要再继续强迫孩子去学习,避免单调说教,譬如:不学习,考不上大学,将来找不到工作,没饭吃等等。这都什么年代了,孩子还能信这个?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拥有知识,为了自我的发展。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喜欢做的事情。


比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做一些手工小发明,去公园里观察鸟类和植物,去图书馆读读课外书等,引起孩子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留意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不要认为这些与学习无关,当他们遇到了自己感兴趣又不懂的地方,家长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这其实就是求知的过程,能够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让孩子逐渐恢复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旦被给与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孩子任意安排“学习”他感兴趣的内容,孩子将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对于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自己可以控制时间和节奏的前提下,这样的孩子完全能够学得很好也很享受,身心舒畅。


第一个层次假厌学讲完了,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层次:真厌学。

真厌学:除了具有假厌学的很多症状以外,有一个关键的突出症状,那就是非常明显地讨厌自己由于孩子们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导致学习的体验很不好,过程很痛苦,考试结果也不好,在家长和老师的反复强调之下,孩子开始觉得都是因为自己笨、自己懒、自己不行。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主观意愿上,是想要好好学习获得好成绩的,但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即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也法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他们可能曾经努力过,但仍然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孩子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很愿意努力学习,但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自信,遇到困难时,常常会说:我不能”“我做不到”“这太难了


如果孩子们一直在学习中没有取得过任何进步和突破,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向现状妥协。长此以往,他们会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读书的料,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孩子在这种心态下,学校、老师、家长已经不再是他抗争的对立面,他内心深刻地明白大家都是为了我好,而问题的根结都是因为我不好、我不行,都是我的错。生命值每天都受到了一万点的暴击。日积月累,原本生龙活虎的孩子,就成了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家长们培养的重点就是找到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就感。

由于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他可能一直都很努力,但是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才是解决厌学情绪的关键。


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来自家长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切忌不要使用怀疑、警告的语言来打击孩子的信心和热情,比如:怪孩子不够努力,说孩子太笨了,也这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放弃学习。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来全面分析一下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潜能和优势,比如说分析各科成绩,找到相对的优势学科;自我评估近期学习成绩的进步空间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尽量弥补自己的短处。


其次,家长可以找专业的课外辅导老师,传授孩子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如何掌握记忆窍门,避免死记硬背等。纠正孩子在学习时的误区,同时给孩子提供一些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任务,让孩子能够体验到进步、成功的快乐。对他当孩子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孩子就不会一直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当中,而是开始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的,只是之前用错了方法。


除此之外,家长要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不要再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及时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做到劳逸结合。比如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外出游玩,去附近公园攀个岩、划会船、放个风筝、一起制作个手工艺品、带着宠物散个步等等,让孩子有机会远离沉重的学习任务,适当放松一下心情。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总结一下,我给各位家长说了孩子厌学两个层次的表现,并针对不同表现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和乐共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努力。下节课开始,我将与家长们探讨,如何养成孩子保护环境的习惯。我们下节课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引导对孩子有多重要

学习的习惯,休息的习惯等等,孩子会终生受益。如何抓住孩子成长时的点点滴滴养成好习惯,事半功倍,本专辑给你答案!

by:梅熤青雅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引导

为什么读?读什么?

by:涓涓789

教你引导孩子用好手机

教你正确认知孩子和手机的关系,帮助孩子用好手机,在关键时候能够放下手机,找到自己的内驱力,让手机成为收放自如的辅助工具

by:陈怡的书房

图南:科学引导叛逆的孩子

孩子有没有这样的问题: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自控力差,定好的计划办不到,没自信,总怯场,关键时刻掉链子,学会撒谎,爱发脾气,嫌你唠叨,与孩子沟通越来越难了...

by:早启课堂

如何正确引导早恋的孩子

如何正确引导早恋的孩子专辑声音还是挺不错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举例说明,精选了热门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回答。希望大家可以订阅我的专辑,并关注我,欢迎评论、转发...

by:孙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