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上)

2021-07-09 07:00:0017:37 1247
声音简介

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上)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什么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呢? 这个一、二、三,古今中外所同焉。中国人讲一、二、三,西方人也讲one、two、three。不是中国从西方来,也不是西方从中国来,中西方都对一、二、三感兴趣。 
阴阳气化是具体的。说到「气」这个观念,我就想到亚里士多德讲matter、material。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讲法静态的意味重。为什么静态的意味重呢? 因为他们是分析的头脑,以抽象的思考对一个东西观察而分成form与matter。中国人说阴阳气化不是通过抽象的思考,是通过具体的动态的观察。 
阴阳气化不是抽象的思考,而是从具体的生活上了解。白天是阳,晚上就是阴。假定你不知道什么是阴阳,你看《红楼梦》就懂得了。史湘云的小丫头就能懂。可见这不是很难。亚里士多德那一套就很麻烦,一个小孩子不一定能懂。我举这个例就是要表示,中国人讲阴阳五行是用具体的动态的观念看。尽管有这些不同,但总是属于material这一面,这是不错的。说matter这一面,就是预设form那一面,form代表mind,或者说代表reason,那个mind 是rational mind。说mind一定是rational mind,就表示说,这属于logical thought。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一句是落在气上讲话。这是就具体的生活,万物的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个体都是「负阴而抱阳。」前面是阳,后面是阴。就是说,一个个体总有阴阳两面。阴阳两面是分解地讲,分解地讲的阴、阳不能成一个个体。分解地讲的阴阳一定要谐和起来才能成一个个体。所以说:「冲气以为和。」 
尽管分阴、阳两面,要靠「冲气」。冲气为虚也。这「虚」是个好字。道家讲「无」。佛教讲「空」。儒家既不讲「无」,也不讲「空」,儒家讲「虚」,虚灵的虚,虚则灵。 
 假定光是分成阴、阳两面,死不通气,阴不通阳,阳不通阴,阴阳分开,合不来,就是不冲气,不冲气就不谐和嘛。所以,气要虚,气虚才能冲,才能流通。自由社会安排得很好,它就是首先使社会能通气。自由社会有法治,有轨道,这能保障社会能流畅通气。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从气化说的duality(对偶性)。我不喜欢「二元论」那个译法。光对偶性不行,加上冲气才能够阴阳谐和,谐和才能成一个个体,才能免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就是阴阳不和。 
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里,阴、阳是二,和就是三。这不是有一、二、三在里面吗? 一、二、三是从具体的气化方面想到的。假定说具体的气化里面有一、二、三,而这个「一」.是从道生出来。道不是属于气,道是属于理。气化是属于现象世界的,道是属于超越的。那么,从不属于气的道怎么能生出气来呢? 怎么能生出属于气的一、二、三呢? 这就成问题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从具体方面,从气化方面说的,一、二、三的一个example,不是一、二、三的本身。那么,从道说的「一生二,二生三」这个一、二、三本身当该怎么讲呢?  
有人说: 阴、阳是气化方面的二,二上面有一个一,这个「一」.就是混然之气。有一个混一之气,由这个混一之气再分为二,那么,在「冲气以为和」这里就是三。假定这个「一」.是混然之气,那么,混然之气还是属于气嘛。道不属于气呀,道怎么能生出一个混然之气呢?这很难嘛。那么,什么是「道生一」呢? 这个不很好讲呀。 
依照一般人的说法,道就是元气、浩瀚之气。由混然之气再分成阴、阳二气,万物就出来了。万物就是气化嘛。但是,「万物就是气化」这是一个意思。这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通过道的双重性(有性、无性)来说明天地万物不一样。来说明无物,那是对于道的宇宙论的体会,这是我们前几次所讲的。而说天地万物离不开阴阳五行这个气化,由阴阳变化而有万物生出来,这个意思跟前几次讲的那个意思完全不一样。 
从阴阳之气这个地方说明天地万物,这是说natural evolution,这是就着万物本身的自然演化、自然变化而说的,这个不是从道说。这是通过物理、化学立场讲,天地万物及其变化的道理,我们都可以通过物理、化学说。但是,物理原则、化学原则跟道不同嘛。所以,把一、二、三落在气上讲,以「二」.为阴阳之气,「一」.为混然之气,这种讲法是不行的。一、二、三不能就着气讲,第一步要把这个观念去掉。 
再进一步,把一、二、三这三个数目字看成是有所指的某种真实的东西,这也不行。把一、二、三这三个数字看成是某种东西从道生出来,那么,一代表个什么东西,二代表个什么东西,三代表一个什么东西。这个讲法也不行。就是说,一、二、三不能代表某种真实的东西。有人说,一代表奇数,二代表偶数。西方也有这种讲法,希腊时代就有讲奇偶数的变化。但是,奇偶数怎么从道生出来呢? 所以,这很难讲得通。 
 所以,落在气上讲阴阳二气变化不行呀。你把一、二、三只成奇偶数,奇偶数是某种真实的东西,把一、二、三落在气化上讲,当作某种真实的东西讲,这种讲法不通的。照《道德经》开始讲,道是个无限的妙用,那里面也无所谓奇,也无所谓偶。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讲数论,就讲奇偶数。照中国的说法,奇偶还是阴阳气化,离不开气。假如离开气,从毕达哥拉斯那里讲,单指奇数、偶数讲,把一、二、三单看成奇数、偶数,一样不行的。所以,这很难讲的,我向来不采取这个讲法。这个讲法不能使人明白为什么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说「三生万物」呢? 为什么不说「三生四,四生五……」呢? 到三就要停止了,它不是奇数的无限拉长。到三这里就划一个界线,
三以下不在这个数目之内。 
一、二、三,这是一层,三以外是另一层。这是两层,为什么到三这里说「三生万物」呢? 假如落在气上讲,阴阳合起来就成个体存在嘛。落在气上讲,一切东西离不开阴阳二气之变化。这跟我们从道上说明「一生二,三生三,三生万物」根本不一样。 
社会上的人讲到这个地方,不管是老先生,或是年轻的先生,大体不出这两种形态。这两种讲法都不行的。不能耍聪明,不能凭个人想一套讲法。道是一定的,能不能成一个道理,这不是可以随便瞎讲的。最重要要成一个观念。 
从混然之气到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混和产生个体。这是成一个观念,但是,这个观念属于气化方面的变化。这个气化千变万化都离不开道,有道在它后面作它的一个超越的根据、一个超然的所以然。这个是可以说的。但是,这个说的不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呀。说道是它的一个超越的所以然,那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那没有经过一、二、三,不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嘛。 
千变万化就是气化方面的变化,不管怎么变,它后面总有一个超越的所以然。朱夫子所讲太极就是这样的所以然,太极就是实现原理。有太极这个超越之理在后面运用,气的变化才有如此这般的变化。假定没有太极,把后面的这个太极拉掉了,气可以变来变去,今天这样变,明天那样变,变成没有了,死掉了,就不能永远这样变。因为肯定宇宙从气化方面的生生不息,这句话不能证明的,没有科学的根据,科学不能做这个肯断。科学不能保障我们这个宇宙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在西方说宇宙永远继续下去,就是中国所说「生生不息」。在西方,谁来保障宇宙永远继续下去呢? 靠上帝。上帝不是物理、化学中的概念。那么,反过来说,物理、化学为什么不能保障这个宇宙永远继续下去呢? 物理、化学只能说明太阳系如何维持,维持这个太阳系不崩溃要靠太阳热力。你能保障太阳的热力永远放射吗? 假如太阳的热力放射完了,我们地球不是拉倒了吗? 这个太阳系有什么保障呢? 
所以,「生生不息」这句话不是科学的词语,这句话没有科学的根据。所以,这句话也不是科学哲学。讲这种话的那个哲学是metaphysical。但是,儒家为什么肯定「生生不息」呢? 它从那个地方肯定「生生不息」呢? 儒家肯定道嘛,道就是「天命不已」、「乾元」、「太极」。西方人靠上帝保障这个宇宙永远继续下去,但是,从上帝这里讲的时候,上帝不一定必然地让这个宇宙永远继续下去。上帝有这个本事,衪可以让它继续下去,但也可以不让它继续下去,上帝有这个自由。这个世界太坏,上帝可以叫它毁掉。中国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在中国的思想里面不允许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思想是不通的。 
莱布尼兹是乐观的西方哲学家,他根据西方的宗教传统说,上帝有许多可能的世界,衪选择一个最好的世界来给我们,这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假定我们人在这个世界瞎斗,有一天上帝发现了,衪说: 这个世界我做得不好,衪有权利把它毁掉。那么,照中国的圣人看,你这个上帝既造这个世界,又悔不当初,这个上帝不仁不智。 
依照中国人的想法,你这个上帝有许多可能的世界,找一个最好的给我们。这是一句不通的话,上帝口袋里有好多可能的世界,衪拿一个最好的给你。这话是不通的。假定上帝有无限多个可能的世界,衪通通摆出来嘛,绝没有说拿这一个,不拿那一个。看我们弄不好了就把它毁掉,这个也不对嘛。中国人看,这是笑话。这就是中西方最高智慧不同的地方。  这个世界可以永远继续下去,我们肯定它生生不息。在儒家看,这是靠「天命不已」、「大哉乾元」、「道」。「天命不已」、「大哉乾元」、「道」,最后都归到「仁」。所以,儒家说「仁」.是生道。「仁」.是一个道德的观念,这不是科学的,这没有科学的根据。科学里找不出「仁」来嘛。 
在西方说上帝,上帝也是理想主义,老子的道也是这个层次,不过,那个道不是「仁」,而是「无」。「无」就是天地万物的实现原理。《道德经》所说一、二、三,不能落在气上,不能作为某种真实的东西,不能说道以外有某种真实的东西,不能说道以外有某种真实的东西叫做一、二、三。 
我们通过一、二、三来说明道。那么,这个一、二、三,如何来了解? 本来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有」.这是道的双重性,就是道生万物嘛。为什么这一章(第四十二章)又说:「三生万物」呢? 所以,这很难了解,不太容易讲。 
根据头一章,本来就是道生万物,为什么现在一定要通过一、二、三呢? 为什么说「三生万物」而不说「三生四、五、六……」呢?为什么到三这里就停止了。「纯一」.就是三位一体,「三位」.那就是一、二、三这个三自己。「三位一体」不一定马上想到圣父、圣子、圣灵。说圣父、圣子、圣灵这是「三位一体」向宗教方面应用,供之以例。圣父就是一,圣子就是二,圣灵就是三,这就是宗教上说的三位一体。 
上帝是父的身分,是一。光是父的身分还不行,不能与我们人相交,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上帝,上帝在那里。所以,上帝一定要通过耶稣。通过圣子,二就出来了。所以,耶稣代表二。但是,耶稣还要回去嘛,要上十字架,不回去不行。回去了就成为圣灵。通过耶稣下凡、上十字架,这就证明上帝。上帝是pure unity(纯一),pure unity就通过耶稣来证明。通过耶稣的universal love、牺牲、替你赎罪,这当然代表精神嘛。这就是圣灵。通过耶稣证明上帝是一个spirit,不是一个混沌,也不是一个什么也不是,不是nothing。 
上帝是个灵,是个爱,这是通过耶稣来证明的。因为没有耶稣,我们不知道上帝是个什么嘛。所以,耶稣的地位重要,是圣人的地位。但是西方人把耶稣看成是个神,不看成是个人。一、二、三往这方面应用,这就是宗教里面的三位一体。这个三位一体说的还是上帝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二、三来了解上帝,为什么不可以通过一、二、三来了解道呢?上帝的父的身分是一,祂是父,不是气,不是气化中事。耶稣是圣子,耶稣的身分是二,耶稣就是上帝的化身嘛,道成肉身。这都是属于上帝本身的事情,不属于气,不落在气上。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二、三来了解上帝本身,了解上帝之所以为上帝,了解上帝是pure spirit,是love。 
通过一、二、三了解上帝,那是宗教家的讲法。下一节我们讲道家,是如何通过一、二、三来了解道。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by:冰蓝之温馨之旅

老子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我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影响甚巨。此次出版的《老子》,为王弼注、楼宇烈校释。楼宇烈参考多种《老子》版本,对文字进行校勘训诂,...

by:CMO无忧宫主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

by:悠悠盟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by:幽兰_2020

老子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by:有声的灵渊

老子道德经

八字解读人生,风水改变命运

by:2_se3wvp

老子道德经

中华文化精粹,海洋老师带你进入古圣先贤老子的《道德经》

by:海纳百川一海洋老师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朗读

by:恒一_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