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上)

2021-07-21 07:00:0012:30 930
声音简介

牟宗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上)


我讲了两个多月,给你们讲了《道德经》一些重要的经文。你知道了经文原文,然后看我的《才性与玄理》,那么,道家的义理你就大体掌握了。假定你真正了解道家,那么,儒家你也可以了解。假定你读了《道德经》,《才性与玄理》也读了,但你对儒家还是一点不了解,那么,你对于道家也没有真正了解。 
你们自己要有读书的能力,读哲学最重要是把你的理解力提高。没有理解力,我多讲也没有用。讲到这里,你知道了,讲不到的地方,你就不知道。天下的学问那么多,怎么能都讲到呢? 最后讲第四十七章、四十八章。下星期我就要到台湾去了。 
 第四十七章、四十八章这两章连在一起。这两章也是重要的,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这两章为什么连在一起呢? 那么,我们先看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原则性的话,重要的句子。 
《道德经》显然把天下间的学问分成两种,一种是「为学」,一种是「为道」。什么叫做「为道」? 什么叫做「为学」? 照我们现代人看,「为道」、「为学」差不多嘛,但《道德经》有分别。而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二者正相反。相反在那里呢? 你了解不了解呢? 你可以讲一讲吗? 
 什么叫做「为学日益」呢? 我们现在的学问多得很,又是科学,又是哲学。科学之中有是自然科学,有是社会科学。不管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里面,都有一种经验科学,也有一种形式科学。那么,「为学日益」是属于那一种学问呢? 老子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的时代就有这么清楚的观念,严格区分两种学问,这了不起。所以,《道德经》是经,开一个大学派。 
「为学」与「为道」的不同在那里呢? 「为学」是一天多一点,你要是从事于道呢? 就要减损,一天减损一点。损之又损,到什么时候停止呢? 直至到「无为」。就是要减损到「无为」。接着又说: 「无为而无不为。」那么,既然说「无为」,为什么又说「无不为」呢? 这不是矛盾吗? 
老子教你了解有两种不同的学问。「为学」是一种学问,「为道」也是一种学问,这种学问与「为学」不一样。那么「日益」的这种学问照现代人讲属于那一种学问呢? 就是科学。那么,那一种学问属于「为道」呢? 「为道」就要日损。照我们一般的想法,不管是科学、物理学或者是属于科学知识以外的,好像都要学嘛,就是「为道」也要学嘛,要学就是日益了。那为什么老子说「为道日损」呢? 那么,这个「为道日损」属于那一种学问呢? 是否有这个学问呢? 也很可能没有这个学问。 
 什么是「为学日益」的学问,你可以马上说出来,那是科学。「为道日损」属于那一种学问呢? 要你举例,你举不出来。虽然你举不出例来,但这句话不是没有意义。先不要说有没有这种学问,你先了解「为道日损」这句话的意义吧。你明白这句话的确定意义,那么,有没有这种学问就很容易解决了。没有我可以叫它有,我这样做,它就有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是最基本的重要的观念。这不是附会、联想,这有明文。这就好像《道德经》头一章把天下的道理分成两种: 一种是可道之道,一种是不可道之道。 
「益」是增益,「损」是灭损。「日损」是一天减损一点。本来不需要一天减少一点,你一下子全部除掉更好呀。有时候,你不能一下子全部去掉,那么,你一天少一点,今天少一点,明天少一点,直到最后,通通没有了。所以,「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就是「无」。但他也不是叫你停在「无」那里,他接着又说:「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不是矛盾呢? 只是「无为」,那算什么道呢? 不只是「无为」,说「无为」就一定跟着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无」,而「无不为」就是「有」。 那么,「为道」为什么要这样呢? 头一章不是已经告诉你吗? 道有双重性嘛。偏于一面不行,偏于一面就不能算道。所以,第一步以「无」为本,而以「有」为用。「本」就是体,基本上要「无」,「无」以后,不要停在「无」这里,所以要「无为而无不为。」这合乎头一章所说的道的双重性。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就是道。有没有这种「为道」的学问呢? 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的大学开各种分门别类的学科,那一种学科属于这种「为道」呢? 没有的。那么,老子说这种话是不是说空话、废话呢? 也不是空话、废话。那么,这种话是什么意义呢? 落在生活上,这种话代表一种什么意义呢? 代表这种生活的人就叫做「为道」。就是说,现在的人都不注意这一方面,各种大学的教育、各种学问都没有道。 
 现在的人没有道,只有学。除学校教育以外,照一般人所讲,有没有类乎这个「道」的呢? 你怎么了解「为道日损」这句话呢? 所谓「了解」,那不光是了解「为道日损」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表示你生活上能够印证出来,这种生活指什么讲呢? 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这在生活上有一种什意义呢? 假定照逻辑实证论讲,「为道日损」这句话一定是meaningless,找不出意义来,这句话等于zero,一无所有。 
那么,我们说这句话不是废话,就要了解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上要意指一个什么境界,这种境界属于那一种生活。我们说「为学」与「为道」是两种绝对相反的精神,但「为道」与「为学」常常不一定能离得开。「为学」中就有「为道」,「为道」中就有「为学」,不一定能离开的。 
除了解「为学」以外,我们为什么又要有「为道」,而「为道」又「日损」呢? 开始就是方向相反,首先方向完全不一样。方向不同,各自的领域、范围就不同,范围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为学」是用的「益」的方法、「为道」是用「损」的方法。「为学」、「为道」开始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 
没有学,你什么也不知道,你学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学一点就知道一点。我明天再学一点,就知道更多了。我们平常所谓学问就是如此。拿这个来唬人,所谓某某人有学问,就是他知道得多。但是,除了这个比较所知道的多少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可比较的地方呢? 从「为学」方面比较多少,这是属于量的,谁知道得多,谁就有学问,清清楚楚的,绝不含混。但是,知道得很多的那个人,他又一无所知。 
有时候,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境界高或低,量可以决定。但是,以量决定高低不是唯一的标准。第一步是比较量,再进一步就不是比较量,而要比较质。质的意思也有好几种,有时候,质也不一定属于「为道」的。顺着这个例你可以一步一步往里入。譬如说,考据家知道得很多。念历史的也知道很多历史的资料、事实。事实、资料都可以量化。但是,你了解很多历史的事实、资料,你是不是就能了解历史呢? 就是同一个历史的范围也有两个不同的领域,首先定在量的范围内,那么,谁知道的历史资料多,谁就有学问。但是,有时候,这个人知道的历史资料多,但他不一定了解历史。还可以做质方面的比较。 
 譬如,将来有人要写新亚的历史,他知道新亚当初办校的校址,知道农圃道新亚范围之内有这座建筑物,有那座建筑物,这个教室,那一个教室。这些都属于新亚的historic facts。某某人在这方面的资料知道得很多,而且他知道建造这个图书馆用了多少砖。我知道建造这个图书馆用的是砖,但我不知道用了多少砖,那么,我知道的就没有那个人多,在这方面,我就差。按照「为学日益」的日益的标准说,我知道的就少了嘛。但是你把那些砖都记得了,建筑物、教室都记得了,是不是就能了解新工的精神呢? 不一定能了解嘛。你懂不懂新亚办学的方向是什么呢? 新亚办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呢? 你不一定懂。那么,这个属于historic facts吗? 所以,了解一个东西很难嘛。光比较量不能决定你是否真正了解,比较量是「为学」。了解新亚精神就属于了解新亚方面的道,这还不是最后的,还不是道家所说的那个「道」。 
 新亚办教育,做学问的方向就是它的道,它的原则。现在全部新亚没有人懂这个原则,都忘掉了。尤其中文大学那个新亚,把自己原先的道通通忘掉了,现在的新亚等于当年的新亚的叛徒,self negation。现在的新亚毫无新亚之道。所以,「为学」、「为道」是不同呀。那么,你要了解新亚的精神、新亚的方向,就这方面讲,这不决定于你对新亚的historic facts知道多少。「为学日益」的态度就不能用了。这就帮助你了解,「为道日损」这句话的意义。但是,了解新亚的精神、方向,那还不是道家所说的「道」。我是举一个例,帮助你慢慢往里走,一步一步往里进。道家的「道」当然不限于办学校、办教育嘛。 
通过我讲的这些例,你可以对「为学」、「为道」慢慢形成一个观念。对于「为道」你有没有一个清楚分明的观念呢? 你不能凭空形成一个观念嘛。你首先了解「为学」,那方面清楚了,那么,对着「为学」反过来,你可以对「为道」慢慢形成一个观念。开始的时候,你没有形成一个观念,那么,我举一些例,可以帮助你一步一步往里走,帮助你一步一步了解「为道日损」这句话的意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by:幽兰_2020

老子道德经

八字解读人生,风水改变命运

by:2_se3wvp

老子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by:有声的灵渊

老子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我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影响甚巨。此次出版的《老子》,为王弼注、楼宇烈校释。楼宇烈参考多种《老子》版本,对文字进行校勘训诂,...

by:CMO无忧宫主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

by:悠悠盟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by:冰蓝之温馨之旅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朗读

by:恒一_照见

老子道德经

中华文化精粹,海洋老师带你进入古圣先贤老子的《道德经》

by:海纳百川一海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