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我们的心理的拐杖吗?

2022-10-23 21:14:4302:41 25
声音简介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宗教是人类心理上的拐杖。”就好像我们在脚受伤后,需要拐杖的帮助一般,宗教信仰只是人类心理上的依靠和安慰。

心理学认为宗教是人类心理愿望的投射。人在主观愿望无法满足时,便会设法将愿望投射出去,譬如当人遭遇挫折、心力交瘁之际,就会希望有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或神,能够超越人的局限。如果到一座庙里找十个僧人,虽然他们有同一位师父,讲同一部佛经,但由于每个僧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他们所描述的佛或涅槃境界也不尽相同。可见,人描述的神明的确与人的心理需求有关,反映了人的心理愿望。

不过,我们可举一例来反例。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Marco polo约1254-1324)在元朝时曾造访中国并做官,回国后撰写了《马可·波罗游记》,说中国繁荣富庶,人民谦恭有礼,社会一片和谐。此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大瘟疫,生灵涂炭,民生凋敝,于是欧洲人把中国想象成美好的乐土。

马可·波罗描绘的完美中国显然不存在,但这并不代表真实的中国也不存在。同理,宗教信徒描述的完美的神、佛不存在,并不代表真正的神、佛也不存在,真正的神佛未必像人期望的那样完美和圆满,但照样可能存在。

宗教信仰当然不能脱离人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很容易将内心的愿望投射到信仰的对象上。很多人相信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说明他们内心希望有慈悲的神明来保佑自己。西方也有类似的现象,天主教特别推崇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他们认为上帝讲求正义而过于严肃,耶稣的母亲一定是慈悲的,向她祷告比较容易得到帮助。

然而,人的主观愿望与超越界是否存在是两回事。人所想象的完美天堂不存在,并不代表宗教里描绘的超越的境界也不存在。

所以,“宗教只是人类心理需求的投射和满足”显然有问题。看来,宗教信仰的神明并非理性的对象,心理学也不足以解释宗教的所有现象。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宗教心理学导论

M.阿盖尔著《宗教心理学导论》

by:半閒堂

宗教的动力心理学(全书完)

内容简介宗教的动力心理学是一种临床的、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普吕瑟结合心理学与宗教学的理论,包括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奥图的现象学、自我心理学、英国的对象关...

by:鞍山梁策

【心理健康】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反PUA|消除心理暴力

本书这本书对于心理暴力的描述非常全面,从定义心理暴力、心理暴力的形成和机制,以及心理暴力带来的后果,到心理暴力的治疗。对于遭受过或正在经历心理暴力的...

by:星语月听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识字、算术一样。今天,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本书通过中美真实...

by:Lynn方

人的宗教

本书内容的重点既不是宗教史,也不是对各大宗教作全盘论述,更不是比较宗教之优劣,而是环绕着人性的潜在能力、人的活法等,提供各大宗教的智慧索引。看了这部书,就算不被...

by:读书狼_既然

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概述了世界七大宗教的历史与智慧,以睿智、清晰的笔触,充分展现了每一种信仰的精神内涵

by:龙元富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