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佳肴》

2023-12-02 21:09:1407:51 581
声音简介

《雖有佳肴》

【原文】

      雖有嘉肴(熟的肉類食物,這裏泛指魚肉),弗食,不知其旨(味美)也。雖有至(最好的)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裏指困惑不通之處)。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反求之於自己,即自我檢查,對自己提出要求)也;知困,然後能自強(鞭策自己努力進修)也,故曰:教學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長 zhǎng,促進,推進)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舊時私人設立的進行教學的地方),黨(古行政區劃,五百家爲一黨,黨的學校叫做庠)有庠,術(suì,“遂”的借字。古行政區劃,一萬二千五百家家爲一遂,遂的學校叫做序)有序,國(天子的王城和諸侯的都城)有學(指大學)。比年(每年)入學(這裏指入大學),中年考校(每隔一年考查一次。中 zhòng,間隔。校 jiào,考核)。一年視(考察)離經(斷開經文章句。離,分析,斷開)辨志(弄清經文旨意。志,經文的思想內容),三年視敬業(專心學習)樂群(跟生活在一起的學友和樂相處),五年視博習(廣泛學習)親師(親愛師長),七年視論學取友(論說所學之是非,擇取善人以爲友),謂之小成(七年成就,比九年尚小,故謂小成)。九年知類通達(懂得事物之間類比的關係,依類推理,即觸類旁通),強立(這裏指思想觀點堅定不移)而不反(不違反師教),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改變習俗。易,改變,更改),近者說服(愉快服從。說 yuè,後作“悅”)而遠者懷(歸順)之,此大學之道也。《記》(古代典籍)曰:“蛾子時術之(小螞蟻時時學着銜土,也能堆成大蟻塚,這裏指學者時時學問,終能達到大成。蛾 yǐ,“蟻”的借字,螞蟻。蛾子,蛾之子,即小螞蟻。術,“述”的借字,學習,實踐)。”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始入學,開學),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宵 xiǎo,即《詩經•小雅》)肄(練習)三(這裏指小雅三首詩,即《鹿鳴》《四牡》《皇皇者華》。這三首詩宣揚君臣之間要和樂忠信),官其始(在一開學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勵學生。官,名詞用作動詞)也;入學鼓篋(入學授課之前,先擊鼓召集學生,整齊威儀,然後打開書篋。篋 qiè,小箱),孫(xùn,恭順,後作“遜”)其業(指所治經業)也;夏楚二物,收(約束,控制)其威(威儀,儀容舉止)也;未卜禘不視學(考察學業。“視學”由君親往,或派主管教育的官員前往),遊其志(使學生內心從容不迫。遊,優遊)也;時觀(時事觀察)而弗語,存其心(讓問題在學生的心中積聚)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年幼的學生祗聽老師講解而不隨便發問,學習不逾越進度。躐 liè等,超越進度)。此七者,教之大倫(基本原則)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大凡學習,若學習做官,就先學習與職務有關的事;若學習做士,就先學習學士應有的志向)。”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這裏指邪惡念頭尚未產生)之謂豫(預防),當其可(受教育的最好時機)之謂時(適時),不陵(超越)節(次第,次序,這裏指小學內容深淺的次序)而施(施教)之謂孫(xùn,循序漸進,後作“遜”),相觀(彼此觀察)而善(獲益、長進)之謂摩(切磋)。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捍格(抵觸抗拒,格格不入。扞 hàn,抵制、抗拒,後作“捍”。格,堅硬難入)而不勝(克服);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雜亂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則壞亂而不修(學業就會搞亂而無所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褻狎)朋逆其師(違背老師的教導);燕辟(受寵幸的女子小人,後作“嬖”)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参考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難道不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大学施教的过程。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着大蚂蚁走”,岂不正好说明了这层道理吗?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凡是学习,做官要先学办事,做学者要先立下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问题还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范,这叫预防;教学恰到好处,这叫做抓住了时机;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学,这叫做合乎顺序;观察学生,发现好的地方就表扬他,这叫做慢慢培养。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原因。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注釋】

本篇選自《禮記•學記》,本篇主要寫古代的學制與教育思想。

學學半:教是學的一半。這句話是要說明教與學對於增長知識來說同等重要。上“學”xiào 字,今《尚書》

做“斆”,指教人。下“學”xué字,指學習

皮弁祭菜:主語是天子所派的主管教育的有關官員,大學開學時,主管教學的官員著皮弁,以蘋藻之菜祭先師。

皮弁,一種用白鹿皮做的帽子,爲上朝的常服。祭菜, 以蘋藻之菜祭先師。菜,指蘋藻一類菜。

夏楚:二樹名,其枝條可以撲撻人。夏,“榎”的借字,改讀 jiǎ ,又作“檟”,樹名,即山楸。楚,樹名,即牡荆,

枝條堅勁,可以做刑杖

卜禘:占卜而大祭。《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丞。” 禘是大祭,必

先占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如月_tl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这是歪果仁在读书吧?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虽有佳肴

【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虽有佳肴朗诵读 礼记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

by:老裴背古文

佳肴记

【内容简介】周佳肴被嗜赌的舅妈推了一下,两眼一翻成了鬼。她百思不得其解,她活着的时候,好歹也是个喜欢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好人,这样的人死了以后不是该上天堂的吗?...

by:天禧_星辉有声

致命佳肴 |恐怖悬疑 |贪念罪恶的深渊

【内容简介】第一季完结,后续更新另行通知。龙有九子,各有不同。而我,正是那个最贪吃的饕餮。任何纯洁,善良,贪婪,罪恶,在我的眼中皆是美味。在一盘盘菜肴中,我一直...

by:吃兔有声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种田|甜宠|糙汉|搞笑

厨娘小农女的幸福生活,忠犬相公来护驾!温馨种田,甜宠轻松!【内容简介】身为厨师的她,一朝穿越,醒来却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被恶毒奶奶指爹骂娘。我去,这是什么情况?...

by:中广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