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去南京领赏,黄金荣对他冷嘲热讽:月笙,南京的鸭子好吃吧

2022-11-08 16:36:0911:54 501
声音简介

上一节说到杜月笙接到黄金荣的电话,得知黄金荣想要依仗当年收蒋志清的情谊,学着李征五招待张宗昌的样子。大摆宴席宴请蒋介石,好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是杜月笙却认为不能这么做。

他虽然身在上海,每天繁忙,可也坚持一个习惯,那就是看报,看报能够通晓天下的事情,特别是政治上的动向。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作为流氓出身的杜月笙,为了保住他的荣华富贵,在这场大屠杀中,他和身边的那帮青帮兄弟,成了蒋介石的走狗,那双掌握上海滩黑道势力的大手,从此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也为他的一生写上了不耻的一笔。

上海的局势稳定之后,蒋介石为了表彰黄金荣和杜月笙二人,封他们为少将参议,杜月笙还为此穿上军装,去照了一张戎装照,挂在大厅里,显示他的脸面。

当蒋介石派人召见黄金荣时,黄金荣按照杜月笙的吩咐,找出了蒋介石的那张门生贴,恭恭敬敬地送了回去,蒋介石也投桃报李,送给黄金荣一只金怀表。

黄金荣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总会把那只金怀表挂在胸前,撑足他上海大亨的脸面。

黄金荣宴请蒋介石的时候,作陪的只有杜月笙一个江湖人物,其他的都是上海的政要,场面非常低调却显得很高端,彼此双方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些上海滩的人文典故,而对于蒋介石当年在上海滩的窘境,没人敢提。

黄金荣就这样仗着蒋介石的那点关系,重新嘚瑟了起来。虽然他处于退休状态,每天有马掌生和金廷荪他们陪着打牌。

金廷荪的住处隔着黄公馆不远,每天都来。黄金荣开心地对别人说:“廷荪不忘本,还跟以前一样,天天来上班。”

而杜月笙就不一样了,每天都有很多事,难得来一次,即便上门,也都是来去匆匆,坐坐就走。

杜月笙确实很忙,在“四一二”之后,他受蒋介石之邀去了一趟南京。蒋介石要杜月笙去南京的目的只有两个,其一、做样子给那些上海大亨们看看,听话的人是如何被重用的;其二、进一步拉拢杜月笙,毕竟杜月笙是上海滩势力最大的帮会老大,相当于一方军阀。

也就在这一次,杜月笙认识了宋子文和孔祥熙,并力促两人在上海扩大生意。宋子文和孔祥熙二人在上海开着棉纺厂和银行等实业,对杜月笙这位“地头蛇”,自然极力巴结。

颇有金融头脑的宋子文,还忽悠杜月笙进军银行业。

民国十一年的时候,杜月笙就涉足银行业,用25万大洋做本钱,和几个朋友合股开了上海国民银行,但是银行那边的业务都是张梦周打理,他不管事,只拿分红。

工厂开了几家,生意不怎么样,还不如开赌场卖烟土来钱快。而在证券领域,他有心进入,也认识不少那方面的朋友,可没有可靠的人手帮忙,他不敢乱来。

在南京和宋子文交往之后,宋子文介绍了一个金融界的朋友给他,叫钱新之。

钱新之是浙江湖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留过洋,学的就算金融证券,曾经在交通银行做过总经理,刚刚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兼任“四行储蓄会”的经理。

什么是“四行储蓄会”?

民国初期,受清末钱庄的影响,有很多私人银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政治体系的变化,很多私人银行不是倒闭,就是被别人并吞。

1927年5月,蒋介石控制下的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中央银行为主,在金融上控制其他公私银行及钱庄。原来的两家公立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由“四大家族”的另外两家孔(祥熙)、宋(子文)加以控制。

私立银行中,主要有北四行和南四行。北四行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四家银行。国民党政府管控金融次序,成立了四行储蓄会,实际就是控制四家银行的业务。

其实杜月笙与钱新之有过交往,那还是在民国十一年,钱新之到上海办事,被混混偷去了两只箱子,箱子里有几件古玩宝贝。钱新之向租界警察局报案,结果半个月都毫无消息。

还是钱新之的朋友劝他去求杜月笙,说只要杜先生出面,上海滩没有摆不平的事。钱新之抱着一丝丝希望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求杜月笙帮忙找东西。不料只一天的时间,有人把箱子送到他的住处,里面的东西完好无损。送东西的人说,有两件古董被人当了,是杜先生出钱赎回来的。钱新之过意不去要给钱,那个人不肯说,还说是杜先生关照过,只交个朋友。

后来钱新之忙于工作,也没有杜月笙再交往。当他在宋子文的介绍下,见到杜月笙之后,对以前的那件事表示了感激。

宋子文把钱新之介绍给杜月笙,也是有想法的,无非就是借助杜月笙的势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杜月笙很明白,却装作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虚心向钱新之请教。

有宋子文当幕后老板,钱新之没有把杜月笙当外人,简单地分析了杜月笙这几年为何没能在金融界发展的原因,最后还给出了一个主意,让杜月笙开一家大的银行,资本不少于两百万大洋,而且必须管事,那样才能真正打开金融界的人脉。至于银行里的人手,他帮忙找。

杜月笙和钱新之聊了几个小时,心里有了底,回到上海之后,立即去找黄金荣。

黄金荣正为杜月笙能够蒙召去南京,他这个有拜帖的师父不能去,心里憋着火,见杜月笙上门,忍不住当着几个人的面,又是一番冷嘲热讽:“月笙,南京的鸭子好吃伐,有没有给吾带两只?”

杜月笙面对黄金荣的挖苦,不以为意,如果他这么计较的话,早就和黄金荣闹翻了。礼物自然有,除了南京的鸭子之外,还有别的东西。

坐下之后,杜月笙直接说明了来意:“吾这次来,想和侬一起发财!”

一听到发财两个字,黄金荣的眼睛就冒光,对杜月笙的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当即客客气气地让下人给端上茶来。

杜月笙把他的想法说了,那就是开银行。

黄金荣一听顿时傻眼,他一向以贩鸦片、开赌场、戏院为主,赚的是黑钱,再说,开银行那玩意,他不专业啊。

虽然黄金荣对于开银行的业务不了解,但他相信杜月笙,因为杜月笙是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的。他只管出本金,拿红利就行,其他的事情不管。

杜月笙又让人打电话,把张啸林和小八股党的几个人,都叫到黄公馆,那几个人见黄金荣没有意见,自然也就同意。但是那些家伙和黄金荣一样,都是守财奴,一听说资本要两百万大洋,一个个都有些不情愿,最多出个五万八万的,拢拢总总凑起来,还不到一百万,差着一大半呢!

别看杜月笙整天朝外面撒钱,看上去一副很有钱的样子,其实他就是一个空架子,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

他把缺钱的事情,对钱新之说了,钱新之却不以为意:“杜先生难道不懂开银行的规矩?”

杜月笙又岂会不懂?开银行和坐其他买卖一样,靠的是人脉,除此之外,至于资金的筹集,主要就是三个手段:凑、堆、挖。

何为“凑、堆、挖”?

所谓的“凑”,就是从自己手下的生意档口,让那些场子里的人凑份子钱,恭喜新店开张。当然也有同道和朋友的。

至于“堆”,和“凑”类似,只是人群不一样,按照银行同业中的老规矩,凡有新银行开张,各家银行都需在开幕那一天,向新行存进一笔钱,名为“堆花”,其实就是表示祝贺。

当年杜月笙开国民银行的时候,道上“凑”了几万大洋,而“堆”花,则只有区区几千大洋。后来他还是用了第三招“挖”,才顺利搞到了一笔巨款。

至于“挖”,其实就是用黑道势力去弄钱。找一些居住在上海滩的有钱阔佬, 无论是“骗”还是“绑”,先把人家的孩子弄走,然后上门去说,给多少钱,帮你把孩子救回来。

这种法子屡试不爽,而且现在杜月笙的一些门徒,还在用这个法子弄钱。

对于杜月笙的疑惑,钱新之接着说了四个字:“今非昔比!”

这四个字对于杜月笙而言,就像醍醐灌顶。他身边如金廷荪那样的智囊性的人物,估计都没有想到。

在开银行之前,杜月笙在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当上了法租界公董局的华董。

公董局是上海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也是华人在法国人面前的最高位置,对法租界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行政管理权。

其实杜月笙当上公董局的华董这件事,是南京方面幕后运作的结果,他们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在法租界替他们办事,而那个最佳人选就是杜月笙。南京方面那么做,其实就是控制法租界,却又不与法国人撕破脸。

杜月笙在身份地位上,明显超过了黄金荣和张啸林,声望如日中天。

在钱新之和陈光甫的张罗下,以杜月笙为董事长,黄金荣、张啸林为常务董事,金廷荪为监事的中汇银行,正式开张了。

杨虎和陈群都亲自上门送来贺礼,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派人祝贺,全上海滩那些商业大佬,谁敢不上前巴结?

中汇银行开张的当天,光是“堆花”的进项就是四五百万。也只是杜月笙,其他人可办不到。

有了中汇银行董事长的头衔,杜月笙跟着钱新之和陈光甫,认识了更多的金融界名人。

中汇银行新开张,前来捧场的都是杜月笙的朋友,把钱存入中汇银行的市民并不多,钱新之想了几个招数,包括提高存款利息,提供一个月的免息贷款,但都不太管用,倒是杜月笙在身边的苏嘉善,用一句话提醒了杜月笙。(预知苏嘉善用什么话提醒杜月笙,请关注我,继续听下一节)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做人要学杜月笙《杜月笙全传》

主播——琛哥来自安徽合肥的大叔,因为疫情的关系在家里开始说书的道路!这是我的第一部有声作品,也真敢自己瞎咧咧!现在正在更新《虎将卫立煌》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

by:故事琛哥

杜月笙传

从多个角度介绍杜月笙生平,争取做到不溢美,不丑化,顺带展示民国期间大上海的风云变幻

by:天权国学社

《杜月笙》

从“水果商贩”到“上海皇帝”,让我们一起走进杜月笙这曲折跌宕、惊世骇俗的一生吧~~(本专辑只用于识读,不做商业用途)

by:一马踏江湖

杜月笙传

千万粉丝日夜追更翘首以待!人气作家雾满拦江潜心创作的杜月笙传记;中国人必读的处世智慧,人生逆袭的核心秘诀;一代枭雄杜月笙成功密钥,在于洞悉人心与人性;【内容介绍...

by:华播之声

先生杜月笙

杜月笙(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帝”之称。他从一个小瘪三混...

by:莲花浮屠

杜月笙野史

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

by:蓝玉V

杜月笙(1)

杜月笙(1888-1951.8.16)中国近代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四岁丧母,6岁丧父,只上过半年私塾,卖过水果。被青帮大亨陈世昌收门下,到黄金荣门下做杂务,讨得...

by:佛牛路明

杜月笙野史

这是第一本有声书,完全是习作,不喜者勿喷。

by:祥子书馆儿

民国杜月笙

上海滩大亨的发迹之路,乱世枭雄的传奇一生!

by:求石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