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曾经说过: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2022-11-04 16:09:4509:48 566
声音简介

上一节说到杜月笙用了一个“忍”字诀,成功把影响力扩张到了英租界,认识了不少上层人物,他在上层人物的影响下,把眼光盯向了证券和银行业等实体,不再拘泥于黄赌毒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买卖。

他自己也积极向上层社会发展,讲究文化和品味,听京剧喝茶,与文化人交往,更下令门徒改掉小瘪三的形象,穿上长衫戴上礼帽,少说脏话。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面的斧头帮帮主,是几个上海滩黑道大佬的化身,既有杜月笙的影子,也有王亚樵的影子,还有张啸林的影子)

他的这个做法,在几十年后,被台湾竹联帮的大佬陈启礼仿效,而陈启礼心中的偶像,就是杜月笙。陈启礼就是照着杜月笙的方式向白道转型,结果被当局利用,坐了几年的牢。

后来陈启礼在柬埔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承认自己根本成不了杜月笙,杜先生的高度,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黑有黑的阴狠手段,白有白的文明仗义。

陈启礼砸钱与白道人交往,但在白道人眼中,他只是一个黑道老大,而杜月笙不一样,在很多军阀势力人物和文化人的眼中,杜先生是义薄云天的朋友,是一个被敬重的人。

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

所以尽管陈启礼与白道关系匪浅,甚至加入台湾中情局,实际差得很远,被白道人物利用完之后丢弃。而杜月笙不一样,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在“上海打虎”期间,与太子爷抗衡,成功击退太子爷。

论谋略和手段,陈启礼比杜月笙差了几个档次。

这天,杜月笙陪一个画家朋友去喝茶,听到一阵与众不同的琵琶声,琵琶声优雅而有力,与众不同。他叫来老鸨,让弹琵琶的到雅间里来弹奏。不一会,一个十六七岁,长相清秀,一身白衣显得超凡脱俗的少女走了进来。

少女怀抱琵琶,朝杜月笙鞠躬道了个万福,然后缓步走至椅边坐下,略显羞涩却不失儒雅。老鸨拿着琵琶的曲目单子,恭恭敬敬地递给杜月笙,却见杜月笙的眼睛直直盯着那少女,急忙说:“她叫孙佩豪,今年十六岁……”

杜月笙记住了这个名字,第二天就让万墨林带着礼物上门,把孙佩豪变成他的三姨太。

娶孙佩豪的这事,杜月笙根本没有和沈月仙商议,气得沈月仙去林桂生那里告状,又在那边住下,陪着林桂生打了好几天的麻将。

二太太陈帼英正怀着孕,一见来了一个妹妹,非常开心,以后对付沈月仙,她也有一个帮手。故而在杜月笙的五个太太中,陈帼英和孙佩豪的私交最好。

娶了三太太,杜月笙甜蜜了好几天,这天,他接到一个人送来的信,一看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写来,想请他帮忙处理一件事。

原来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与一个“亨”字号的大佬发生了矛盾,尽管章太炎请上海政界的人帮忙,可是不管用。最后还是有人提醒他,不妨求杜先生出现,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杜月笙写了信。

章太炎在文化界,那可是北斗泰山一样的大人物,也是杜月笙所仰慕的人,只是人住在苏州,没人帮忙引荐。现在人家求他帮忙,正好认识一下。

杜月笙看完信,立马就把那件事给办妥了。

令章太炎没有想到的是,才几天的时间,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礼帽的干瘦男人,从上海来到苏州登门拜访他,自称是后生小辈杜月笙。

章太炎一听杜月笙上门拜访,不知怎么回事,连忙让人请了进来。

杜月笙见到章太炎,行了晚辈的礼,两人坐下后,他把章太炎托他办的事情,前后结果都说了,那态度,就像一个下级办事员,办完事之后向领导汇报一样。

在章太炎的眼里,以为像杜月笙那样的大亨,都是满脸横肉眼露凶光的恶人,哪知竟然是一个谦谦君子,当下心生敬意。

在杜月笙离去之后,章太炎在他喝过的茶杯底下,发现了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

原来杜月笙进了门,见屋内有些寒酸,知道章太炎的名气虽然很大,经济却并不宽裕,于是偷偷在茶几上放了银票,并用茶杯盖住。此举顾全了章太炎作为酸文人的面子和尊严,又不露声色。

如果说前面的办事和谦逊,令章太炎心生敬意的话,那么,他不动声色留下银票的做法,已经让章太炎感动了。

这就是杜月笙,看人下菜,送礼送到恰到好处,让别人永远都记着他。

杜月笙曾经说过: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他给章太炎留下银票,就是雪中送炭,而且这炭送得恰到好处。关键是送了炭,还给别人足够的面子。这就是杜月笙会做人的诀窍,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思考问题。

章太炎从此认定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道魁首,而是一个讲义气、重礼节、礼贤下士的英雄豪侠。

就这样,杜月笙和章太炎这位国学大师做了朋友!

他回到上海滩,每月还让人准时给章大师送去银票,接济章大师的生活。两人逐渐走动起来。有一次杜月笙把章太炎请到上海,两人吃完饭在院子里闲聊的时候,章太炎问起杜月笙的名字,杜月笙只说是阴历七月十五月上中天的时候生的,所以就叫月生。

章太炎觉得“月生”这两字太庸俗,不够儒雅,提议帮杜月笙改名。

能够得到国学大师亲自改名,那得是祖上冒烟的幸事,杜月笙二话不说,给章太炎行了大礼。

章太炎以《周礼》中的那一句“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作为引子,把杜月生改为“杜镛”,字“月笙”。

从杜月生到杜月笙,叫音完全一样,但寓意完全不同,这就是大师。

很快,章太炎给杜月笙改名字的事传了出去,“杜先生”三个字更加名副其实,人家连章大师都是朋友,难道称不上“先生”?

曾经有人以五千大洋请章太炎写一幅字,被他给骂了出去,还闹下笑话,而杜月笙成为章太炎的朋友,别说写字,就是喝茶唱戏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杜月笙交人的手段,令人不得不折服。

我前面说过,杜月笙看人下菜,他与山东军阀张宗昌的交往,则体现了他的另一面。

这一年,他的三太太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在孩子办满月酒的时候,张啸林跑来告诉他说:张大帅要来上海。

张啸林的外号也叫张大帅,手下都是一群瘪三,没有军权,都是大家吹捧他那么叫的。而他对杜月笙所说的张大帅,是山东军阀张宗昌,就是写了《大炮诗》的那个狗肉军阀。

这一年齐爕元和卢永祥为了争夺地盘,展开一场大战,齐爕元击败了卢永祥,命前海州镇守使白宝山为上海防守总司令,上海滩成为了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天下。

失去军队的卢永祥和何丰林,就像两只丧家之犬,灰溜溜找到杜月笙寻求庇护,二人在杜月笙的暗中保护下,躲过了一劫。并非像某些电影中的那样,杜月笙趁机报复卢永祥与何丰林。

张宗昌率领的奉军支持卢永祥,大举南下抵达上海,他早就听说了上海滩的纸醉金迷,这一次要好好潇洒一下。

而在上海滩,所有黑道产业都被新上任的上海防守总司令白宝山所控制,烟土商为了利益,改头巴结齐爕元。三鑫公司断了货源,上海几位大亨的日子变得很艰难,尤其是杜月笙,他每天的开销都很大,不得不对外借债,好在他不但有势力,人品也很好,认识不少银行家,能够借得到钱,而张啸林却逼着妻妾变卖手势,艰难度日。

所以张啸林听说张宗昌要进上海,赶紧来找杜月笙商议,如何巴结上这个山东军阀,缓和与直系军阀的关系,别断了几位大亨的财路。

杜月笙也同意张啸林的提议,用最高的规格接待。就在张啸林吆五喝六要摆面子迎接张宗昌的时候,杜月笙却不动声色地见了一个人。(预知杜月笙见的人是谁,请关注我,继续往下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做人要学杜月笙《杜月笙全传》

主播——琛哥来自安徽合肥的大叔,因为疫情的关系在家里开始说书的道路!这是我的第一部有声作品,也真敢自己瞎咧咧!现在正在更新《虎将卫立煌》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

by:故事琛哥

杜月笙传

从多个角度介绍杜月笙生平,争取做到不溢美,不丑化,顺带展示民国期间大上海的风云变幻

by:天权国学社

杜月笙传

千万粉丝日夜追更翘首以待!人气作家雾满拦江潜心创作的杜月笙传记;中国人必读的处世智慧,人生逆袭的核心秘诀;一代枭雄杜月笙成功密钥,在于洞悉人心与人性;【内容介绍...

by:华播之声

《杜月笙》

从“水果商贩”到“上海皇帝”,让我们一起走进杜月笙这曲折跌宕、惊世骇俗的一生吧~~(本专辑只用于识读,不做商业用途)

by:一马踏江湖

杜月笙-心至上

四等人: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一定要用;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尚可用;没本事没脾气早晚坏事;没本事有脾气绝对不能用。

by:秦珂A

枭雄杜月笙

杜月笙十四岁初到上海当水果行学徒。民国七年(1918年),进入青帮上海头目黄金荣家里做杂务,讨得黄金荣老婆林桂生的赏识,此后黄金荣开始将部分生意交给其经营。

by:田园山水城

杜月笙野史

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

by:蓝玉V

民国杜月笙

上海滩大亨的发迹之路,乱世枭雄的传奇一生!

by:求石讲书

杜月笙(1)

杜月笙(1888-1951.8.16)中国近代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四岁丧母,6岁丧父,只上过半年私塾,卖过水果。被青帮大亨陈世昌收门下,到黄金荣门下做杂务,讨得...

by:佛牛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