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唐:虚空锦

2022-11-24 20:58:1023:54 32
声音简介

元稹的《莺莺传》的创作时间,大约是贞元二十年九月,比《柳毅传》要稍晚,当时元稹二十五岁,他于贞元十五年二十岁时于蒲州普救寺遇崔莺莺,于贞元十八年二十三岁时娶太子少保 韦夏卿之女 韦丛为妻,于贞元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为校书郎,于元和元年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为右拾遗。
  虽然这篇传奇以“张生”为男主角,但世人多以为其内容大部分是元稹所亲历。
  贞元年间,有一个姓张的书生,性情温雅,姿容俊美,秉性坚定而孤傲,不合礼仪的事情绝不会做。有时与朋友们一起游玩宴饮,男女混杂,别人都是大呼小叫,以求得到美人的青睐,张生却是安安静静,从容自然,决不会狂妄失态,因此虽然已经二十三岁了,仍然还是处男。有知道的人问他为什么不近女色,他拱手答道:“登徒子也并非真的就是好色,不过是因为行为不端罢了;其实我是真的好色的,只是一直没有碰到能让我动情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见到美丽的女子,还是会特别地去注意的,所以知道我也并非真的就能太上忘情。”问他的人就把这番话记住了。
   不久之后,张生到蒲州去。蒲州之东十余里,有一座寺院叫普救寺,张生就借住在那里。正好有一位崔家的寡妇要到长安去,路过蒲州,也借住在寺里;崔家寡妇的娘家姓郑,张生的母亲也姓郑,叙起亲来,原来郑氏是张生同宗异派的堂姨母。
   这一年,检校司空浑瑊薨于蒲州,监军的太监丁文雅不善治军,军人们趁着浑瑊死去的机会大肆抢掠蒲州的百姓。崔家财产甚厚,奴仆也很多,旅居于蒲州,无亲无故,碰上乱兵扰民十分慌乱,不知该求谁保护。正好张生与镇守蒲州的将领的朋友有交情,便请他们派了官吏来保护崔家,因此崔家没有遭遇劫难。
  十多天之后,廉使杜确奉旨执掌军队符节,号令全军,兵乱这才平息下来,
   郑氏非常感激张生的恩德,特意在中堂摆下筵席答谢张生。她对张生说:“姨母是个寡妇,要照顾幼小的孩子,又不幸碰到兵乱,差点儿连命都保不住了。弱子幼女,实在都是靠你才得以活命,这不是一般的恩德啊,如今让他们出来以兄礼来拜见你,希望他们将来能报答你的恩德。”先是她的儿子出来,名叫欢郎,只有十来岁,容貌温润秀美。接着又叫她的女儿出来,等了许久,却不愿出来,说是生病了。郑氏怒道:“是张兄保住了你的命;要不然你已经被乱兵抢走了,到那时你还能避嫌吗?”又过了好久崔家小姐才出来,只穿着家常的衣服,面容润泽,没有插戴新的首饰,云鬟垂到眉黛上,脸颊上擦了些胭脂,即便这样,她的容颜也已经惊世骇俗 光辉动人了。张生吃了一惊,连忙向她行礼,她答礼之后坐在郑氏身旁。因为郑氏逼着她出来,她心怀怨气,眼睛只望着一边,身体也柔弱得似乎要坐不住。郑氏道:“她是当今天子的甲子年七月出生的,到贞元的庚辰年(贞元十六年)就十七岁了。”张生试着和她说话,她却不回答,一直到席散也没有说一句话。张生自此就迷上了她,想要告诉她自己的爱慕之情,却一直没有机会。
  崔家女儿有一个婢女叫红娘,张生私下向她行了许多礼,找个机会把自己的心意告诉了她。红娘听了大吃一惊,羞红着脸跑走了。
  张生十分懊悔。第二天,红娘又来了。张生羞怯地向她谢罪,也不敢再求她帮助了。红娘对张生说:“郎君上次的话,我是不敢跟小姐说的,但也不敢泄漏出去。不过崔家的亲眷郎君都很清楚,为什么不借着你对他们的恩德向老夫人提亲呢?”张生说:“我从小就很持重,不愿随便与女子苟合,有时碰见穿着纨绮的女子,也不会看上一眼。当年做不出来的事情,现在也仍然做不出来。但是上次席间见到你们家小姐之后,我就无法自持了。这几天里,我走路忘了停步,吃饭不知饥饱,恐怕连一天一夜也熬不过去了。如果托媒婆去求亲,纳采问名什么的,那至少还要三四个月,到那时你就只能到死鱼店里去找我了。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红娘说:“我家小姐十分贞洁谨慎,就是她的父母也不能用不合礼仪的言语来冒犯她,像我这样的下人,无论对她说什么话,她都不会听的。不过我家小姐很会做诗,常常沉吟推敲辞章诗句,如怨如慕,郎君试着写几首情诗来挑逗她吧,不然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张生听了大喜,立即做了两首春词托红娘转交给崔家小姐。
  那天晚上,红娘又来了,交给张生一张彩笺,说:“我家小姐让我把这个给你。”笺上一首诗,题为《明月三五夜》,其词道:“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明白了这诗里的意思:这天是二月十四,崔家小姐所住西厢房的东侧有一株杏花,攀上去就可以翻过墙。到了月圆那天,张生就搬了梯子爬上树,翻过墙去,到崔家小姐所住的西厢房里去了。门半掩着,红娘睡在床上,张生把她推醒,红娘吓了一跳,问道:“郎君怎么来了?”张生骗她说:“是你家小姐以笺纸召我来的,你快告诉她。”不一会儿,红娘回来了,连声道:“来了,来了!”张生又惊又喜,以为这回好事可成。没想到崔家小姐来了之后,却是衣衫整齐,容色严峻,大骂张生道:“兄长救活我全家,恩德不可谓不厚重,我母亲因此以弱子幼女相托,可你却让这不听话的婢女转交那种淫荡的诗词给我。起初是仗义救人于劫难之中,最后却趁火打劫想得到我,你与那些乱兵有什么区别呢?本来我想把你给我的诗藏起不理会,但这样却无异于在掩饰你的恶行;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却又难免背弃了你对我的恩惠;想托婢女仆人告诉你我的意思,又怕她们说不清楚,不能让你明白我的真意;写一封短信告诉你吧,又怕你不知道我拒绝的态度,还对我纠缠不休,所以才故意用那首鄙陋淫靡的诗引你前来。我做出这样非礼的举动,心里已经很惭愧了,希望你以后能以礼自持,不要再有淫乱的行为了。”说完,转身就回到里面去了。张生怅然若失,无法忘情,终于还是翻墙而出,于是完全绝望了。
过了几个晚上,张生正独自睡在靠窗的床上,忽然有人把他叫醒,他大吃一惊醒来,却见红娘抱着衾被和枕头来了,拍着张生说:“来了来了!你不要再睡了。”于是把衾被和枕头铺好,转身走了。张生擦着眼睛,端坐了好久,一直还以为自己是在梦中,但仍然恭恭敬敬地等着。突然红娘拥着崔家小姐来了,娇羞艳冶,柔若无骨,以前的端庄自持,全都没有了。
这天是二月十八日,明月皎洁,斜斜地照在半边床上,张生飘飘然如入仙境,竟不觉得自己仍在人间。
不久,寺院的钟声响起,天马上就要亮了,红娘催促小姐离去。小姐娇啼宛转,泪下如雨,红娘又拥着她走了,小姐一整夜都没有说话。
张生看天边已露出了鱼肚白,才披衣起床,心里疑惑昨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一场梦,可到天光大亮的时候,却看到自己的手臂上仍有崔家小姐留下的脂粉,衣服上也还残存着崔家小姐身上的香气,茵席之上,崔家小姐的泪珠仍在闪烁。
又过了十多天,却再没有崔家小姐的消息。于是张生做《会真诗》三十韵,还没有做完,正好红娘来了,于是把诗交给红娘,好让她转交给崔家小姐。于是又重续旧缘,黎明偷偷地出来,天黑又偷偷地进去,两个人一同在前面所提到的那个西厢房里欢会了差不多有一个月。张生有时也问起崔家小姐,究竟她的母亲郑氏会否答应他们的婚事。崔家小姐道:“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于是想把他们的私情告诉郑氏,并希望郑氏能成就他们的婚事。
  但是崔家小姐还没来得及把他们的私情告诉郑氏,张生就要到长安去了,他先把意思告诉了崔家小姐,崔家小姐虽然没有说什么阻拦的话,但忧愁怨恨的神情也已经流露出来了。张生即将离开的那天晚上,她竟不愿出来与张生相见,而张生也只好起程西去。
  几个月之后,张生再一次到蒲州去,又与崔家小姐欢会了数月。崔家小姐工于笔札,很会写文章,但张生求索再三,也不能得到。张生常常自己写了文章去挑逗她,但她却连看也不大看,更不用说应和了。崔家小姐超出别人的地方,是她在所有的技艺上都能达到极境,但外表上却假装愚鲁一无所知。她言语敏捷善辩,但却很少与人应酬对答,对张生情意甚厚,但却很少用言语表达出来。她常常独自一人沉默忧伤,仿佛根本就不认识张生一般,喜怒哀乐也很少见于颜色。偶尔一个人在夜里弹琴,惆怅凄恻,张生偷听到了,循声求访,而崔家小姐却再也不弹了,于是张生就更加迷恋她了。
  因为应举的日期已近,张生很快又要西去了。即将离去的那天晚上,张生不敢把要离开的事情说出来,只是在崔家小姐身边忧伤哀叹。崔家小姐已经知道张生马上就要离去了,于是恭顺而温和地对张生说:“始乱终弃,本就是我该当遇到的,我不敢怨恨你。但如果你能够始于乱而终于礼,那实在是你对我的恩惠了,而我与你同生共死的盟誓也就可以实现。你不必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感伤,不过既然你还是不开心,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能让你安心。你常常说我善于弹琴,我以前因为害羞,没有当着你的面弹,如今你就要走了,我就满足你的心愿吧。”
  于是让红娘把琴取出,弹起《霓裳羽衣曲》的序曲来,还没有弹几声,就因为哀伤而错乱了,根本听不出来究竟弹的是什么曲子,左右之人,都欷歔而泣。崔家小姐也突然停下琴声,把琴推过一边,痛哭失声,泪流不止。她急忙回到母亲的房中,再也没有出来。第二天一早张生就离开了。
第二年,张生应举不第,滞留在京城中,于是给崔家小姐写了封信以安慰她。崔家小姐回信的内容,大概地引述于此:
捧读你的来信,感受到你对我深深的爱意,我悲喜交集。又蒙你惠赠我一盒花胜,五寸口脂,我得到你如此的眷顾,十分欣慰,但你送我这些化妆打扮的物品,我又该为谁而装扮呢?看着这些东西,只能增添我的悲伤和叹息罢了。从来信中得知你要留在京城进修学业,这于你自然是方便而安定的,只恨我这鄙陋之人,就这样永远被你遗弃了,这是我命中注定的,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自去年秋天你离去之后,常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于喧哗之地还能勉为语笑,到闲宵自处的时候,则不免泪下如雨,以至于睡梦中也在哭泣。离别的哀伤和欢会时的缱绻绸缪,在梦中都如真实的一般,可是常常却是幽会未终,就已从梦中惊醒。虽然你那半边的被窝似乎还是温暖的,但却已想起你我其实远隔千里。
离别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但倏乎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长安城里必定有许多地方可以寻欢作乐,你触目伤怀,一定也在思念着我吧?我这卑微渺小之人,竟如此幸运地能让你念念不忘,可是我心志鄙薄,都不知道该如何酬答你,只能继续坚持着当年那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盟誓,决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我当年因为与你是中表之亲的缘故,有时一起宴饮,又受到婢仆的诱引,以至于与你有了私情,小儿女的心志,实在是太不坚定了!君子你有援琴之挑①,而我又没有投梭之拒②,终致我有自荐枕席之举,所幸两人情义深厚,以我愚陋的想法,以为可以把我的终身托付给你,哪里想到我与你相见时,却总是不能压抑自己的情欲,终于导致我只有自献枕席的羞耻,却再也没有与你明媒正娶结为夫妇的机会。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如今也只能叹息无奈,无话可说。倘若你有仁者之心,能俯就我这幽微渺小的
①汉司马相如弹琴以挑卓文君,后两人私奔。
②晋之谢策,看中邻家高氏女子的美艳,以词挑之,惨被高氏女投梭打折两颗牙齿。
人的心愿,那我即便死了也值得;如果你是一个旷达之人,不以男女之情为念,舍弃我这个卑微之人另娶高门,以未婚先合为丑行,视海誓山盟如儿戏,那即使我骨化形销,我的一片丹心也不会泯灭,随风附露,也要依托着你足下的清尘。我对你的生死至诚,只能言尽于此,临纸呜咽,对你的情意已无法尽情说出,千万珍重,千万珍重!
  玉环一枚,是我幼年时玩弄的东西,寄给你佩带在身上,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另外还有乱丝一束,文竹茶碾子一枚,这几样东西都不是珍物,只是希望你的心能像玉一样坚贞,而我对你的爱是如同环一样无法可解的,我的泪痕犹在竹上,我的愁绪则如丝一般缭乱,我用这些东西寄托我的情意,希望我们能永远相爱。
  心近身远,拜会无期,幽恨所聚,只能神驰千里与你相会,千万珍重!春风料峭,你要多吃些饭才好,说话也要谨慎些,不要太牵挂我了。
  张生把这封信给相知的人看,于是当时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张生的朋友杨巨源喜欢做诗,于是写了一首《崔娘诗》道: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人元稹也续写了张生的《会真诗》三十韵: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采凤,罗帔掩丹红。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暗已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茏。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华光犹苒苒,旭日渐曈曈。乘骛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羃羃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张生的朋友听说了这件事,都十分惊异。但是张生对崔家小姐的爱意也断绝了。元稹与张生是很好的朋友,便问他为什么要断绝这爱意。张生说:“大凡上天所造之尤物,不妖惑自己,就要妖惑别人。假使崔家女子得以嫁到富贵人家,借着别人的爱宠,不兴云作雨,也要为蛟为螭,甚至还会有连我也无法预知的变化。从前的殷纣王,还有周幽王,据有百万乘的国家,势力不可谓不雄厚,但竟因为一个女子而亡国了,他们的兵众溃败了,他们自己被人屠戮,至今仍为天下人所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战胜这样的妖孽,所以只好忍痛弃绝这份情意。”
   当时同座的人,听到这番话,都连声叹息。
   一年多之后,崔家小姐已经出嫁了,张生也已娶妻,恰巧张生经过他们所居之地,于是托崔氏的丈夫转告她,想以表兄的身份与她相见。她的丈夫跟她说了,但她却始终不愿出来。张生怨恨的神情,见于颜色。崔氏知道了,私下做了一首绝句给他: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樵、悴却羞郎。
但终于还是不愿意见他。
几天之后,张生要离去了,崔氏又赋诗一首谢绝张生道: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从此以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了。
   当时的人都赞许张生善于弥补过失。我常在朋友聚会时,提到这件事,是为了使明智的人不做这样的事,做了这样的事的人又不会被迷惑。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在我靖安里的宅第里住宿,我提起这件事,公垂十分惊异,于是写了一篇《莺莺传》以传播之。崔氏的小名叫“莺莺”,所以公垂以此为篇名。
   将张生与柳毅对照一下,可以看到从开元年间到贞元年间这八十年的时间里,唐朝的文人是如何从大侠客堕落为猥琐男的:柳毅救了龙女之后因为不愿背负“杀夫娶妇”的恶名,更不愿屈服于钱塘君的威权,拒绝了龙女的情意,即便后来于饯行的宴席上见到龙女,对她产生了依恋之情,却也绝没有因此而后悔;张生同样也如柳毅救龙女一般救了崔莺莺,但与柳毅截然相反的是,张生一见到崔莺莺就主动地加以勾引,而且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明媒正娶的意思。更让人不齿的是,在《莺莺传》的末尾,元稹为张生开脱,搬出妲己和褒姒来,指责崔莺莺为害人的尤物,而张生无情无义的遗弃反倒似乎成了大丈夫的明智之举,这样的矫情做作,拿出来与《柳毅传》的末尾一对比,则张生无疑正是李朝威所指责的那种没有信义的禽兽不如的人物。
  但如果只是这样分析柳毅与元稹,则太过表面了,若做深一层的解剖,则可以知道元稹之为元稹,其实正是从柳毅中来。
  关于张生之抛弃崔莺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又进一步分析道:“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但明乎此,则微之所以作《莺莺传》,直叙其自身始乱终弃之事迹,绝不为之少惭,或略讳者,即识是故也。其友人杨巨源李绅白居易亦知之,而不以为非者,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否则微之为极热中巧宦之人,值其初具羽毛,欲以直声升朝之际,岂肯作此贻人口实之文,广为流播,以自阻其进取之路哉?”
  微之是元稹的字,所谓“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是指元稹舍弃出身寒微的崔莺莺,而另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韦丛,这样的行为在宋以后难免要被别人骂为无情无义,比如陈世美,就被包拯铡成了两段,但是在唐朝,却是“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所以元稹这样的“巧宦之人”,也并不对此有所忌讳,反倒将之作为一种值得骄傲的风流韵事,到处宣讲。
  陈寅恪所说的“娶名家女”,大丈夫如柳毅者,其实也不能免俗,龙女之所以要假冒“范阳卢氏”,其实也是因为范阳卢氏是名门世家,能与这样的名门联姻,在唐朝人看来,是比娶了公主更值得骄傲和庆幸的。
  所以换一个位置,让大丈夫柳毅在崔莺莺与韦丛之间做个选择,则他也必定要如猥琐男元稹一般,毫不犹豫地选择韦丛的。
一直以来,我都是喜欢《莺莺传》多过喜欢《柳毅传》的。大丈夫如柳毅者,最后是带着娇妻和财宝弃世升仙去了,而猥琐男元稹却如你我一般,要一生一世在红尘里打拼。他和我一样喜欢美女,和我一样被情欲折磨和控制,和我一样喜欢金钱和名誉,也和我一样猥琐而卑微。在我看来,李朝威写柳毅之侠义,不过是对侠义的意淫和对现实的逃避,而元稹写自己的猥琐,反倒是一种对现实的直面,虽然这种直面也不得不戴上了一层虚伪的面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虚空塔

凡人流,无系统,空间,药园,种田

by:腰配双刀

武碎虚空

【内容简介】武道之路万法归一,只为求得破碎虚空,白日飞升。但武者万千,天赋各有不同——有的擅长修炼,一日打坐,顶的上旁人百日之功;有的擅长火焰,天生便能操控自然...

by:一耳文传

剑碎虚空

【内容简介】一次穿越,改变了凌寒的一生,人世间失去的左眼,竟然在异界变身金瞳。在这里,他被称为医子,本想安心修炼、治病救人,却意外成为第二十代镇狱刀主,福兮?禍...

by:食野大叔

虚空帝国

打酱油的救世主,宅男的梦...

by:烟雨眷云舒

虚空凝剑行

一个只修法力的修士,什么境界?什么心魔?什么一步一步走?吾只相信,只要吾法力够强,就能破除一切!力!力!力!什么问题?只是法力不够强而已!!!

by:艺昕读书

虚空妙音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by:扬帆的少年

虚空凝剑行

虚空凝剑行

by:cheon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