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 第十六节 刻意练习 让你从新手成为大师

2022-12-15 15:11:0106:33 167
声音简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 加速 第十六节 刻意练习 让你从新手成为大师

前面几篇文章讲述了很多知识管理的内容,但掌握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还不够,我们还得技术过硬。如何做到技术过硬呢?那就是加强平时的训练。因为,杰出不仅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技巧。那么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呢?

什么是刻意练习呢?这个概念最初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很多人想象不到这位心理学家究竟研究了什么,他几十年都致力于分析那些不同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人物,比如说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杰出的医生等。

后来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对于希望在行业内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都十分有用。

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特别贪玩,对学习也不太上心,能一遍做完的事从来不检查第二遍,成绩也是马马虎虎。当时班上有几个很厉害的“三好学生”,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孩子,虽然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学生,但是特别好学。每次一下课就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我们常常嘲笑他,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老师?而且同样都是听课,他哪来这么多问题?

于是,那段时间我对这个男孩子的感觉也很复杂,就是那种既担心被不如自己聪明的孩子超越,又觉得这么努力勤恳的小伙伴很让人钦佩的心情。老师讲解的错题,他从来都是抄个几十遍逼自己记住,还专门攒了一个厚厚的纠错本。在周末我们做一张试卷都嫌多,他却总逼着自己做完十张。

有一次他得了全年级第一,和我们分享经验,他说:“我妈常说我比较笨,只有比别人多努力、多练习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坐在讲台下的我们,听到这番话都感到十分惊讶,这哪里是普通人啊,明明已经是甩我们一大截的优秀学生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例子呢?或许已经有人发现,其实这个男孩在学习过程中是有目标的,而且他做了大量的练习,这种练习往往超出了我们的舒适区。

什么是舒适区呢?心理学家曾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焦虑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当我们已经熟练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时,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大量时间,而是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困难点。但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精神修炼。要知道,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

那我们要怎样在学习区练习呢?刻意练习有两个非常实用的方法:一万小时定律和基础训练法则。作为它们的深度践行者,我以自己的经历来证明它带来的惊喜。
首先,一万小时定律。

我刚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文的时候,当年120人的入学考试我的成绩排到近第90名。这个名次离我的目标十分遥远,所以我暗暗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到校园的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里念英文。

我想,我要拿出两倍于他人的努力,每天从早上五点读到八点甚至读到10点钟。一天3~5个小时大量地训练自己的英文,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对自身进行全方位训练。

我至今都记得那时天寒地冻,北风凛冽。我刚打开宿舍门,那股风就灌进了脖子里。我回头看了一眼温暖的被窝和还没起床的室友,毅然决然地咬紧牙关走进冷风中。那是北京的三九天,几乎能把人的身体冻僵,一直到了温暖的教室,身体才慢慢恢复知觉,过了30分钟才能勉强活动开来。

但即便如此,我知道如果我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就没办法进步,所以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第100天时,第一年期末考试,我就考到了年级最前面,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从那之后,我每年都通过努力拿到了全学院的各项奖学金,还辅修了经济学。

我能够实现目标,正是得益于正确的方法+持续的努力。算起来,正好三年时间,算上专业课,正好10000个小时。

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来了,仅仅靠时间的积累就可以了吗?无论学习什么带有技巧性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地用时间来堆砌,这个成效难道不会太慢了吗?而且容易在时间中消磨耐心。所以,除了一万小时定律以外,我们还需要刻意练习的关键部分,就是基础训练。

那基础训练,练的是什么?是套路。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班上那个勤奋的男孩,他最薄弱的环节是数学。那他在练习数学题的时候不仅仅是花时间,还要熟练掌握数学中每一个公式。我见过他把所有的公式都单独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这样方便他随时查阅公式。然后他又在另一个本子里专门做公式的案例解析,将每个公式至少套入二十道题。久而久之,他就能轻松做到举一反三了。

我们一直过高估计天赋的作用,低估了诸如机会、动机和努力的价值。其实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而且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脑的适应能力,通过正确的训练与练习进行创造。教育或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发挥潜力、填补缺陷。我们可以训练之前并未拥有的技能。

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刻意练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乏味,或许也充满挫折,所以如果你一旦启动了经验解释系统,也就是“感觉自己好像会了”“感觉自己已经有所改变、有所成就”。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想法,刻意练习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

也许会有人疑问,真的这么夸张吗?当然,因为我们一旦这么想了,就说明我们在挫折刺激中放弃了积极回应,已经失去了专注能力和对目标的感知。所以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提防这种情况!

好了,这节就分享到这里,下期分享 加速 第十七节 刻意练习的特征 生命不息,精进不止,敬请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刻意放手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作为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的日常工作便是探寻世界上那些幸福的...

by:泛若舟

刻意观察

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看人读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by:财富导师_Angel

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定专长的人,好像他们拥有我们欠缺的某种天赋,比如完美的嗓音、聪明的大脑或是超强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是普通的正常人,没有先天的各...

by:海子1986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by:东篱村居

《刻意学习》

《刻意学习》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希望能给你关于行动的启发。——Scalers

by:ScalersCast

刻意领导力

用一年的时间探索和提升个人领导力

by:体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