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 第十七节 刻意练习的特征 生命不息,精进不止

2022-12-15 15:11:0206:58 98
声音简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 加速 第十七节 刻意练习的特征 生命不息,精进不止

上一篇文章讲述了刻意练习及其两个最基础的方法,于是我的助理问道:“不对啊,萌姐。照你说的靠时间的积累以及基础的训练,那我爸天天开车,几十年了也没见他开成F1赛车手呀。”

他说得没错,现实中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我们可能在一些岗位上勤勤恳恳、反反复复地练习同一个本领,但似乎没有太多进步,也没有成为大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练习”有三大层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天真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和刻意练习。
其中,“天真练习”是指低水平的重复练习,长时间用同一个标准循环往复做一件事。因此,我们只是增加了熟练程度,做事标准没变,做事水平就难以提高。我们都很容易沉浸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这样的环境容易缺乏提高标准的动力。于是,我们就会习惯保持原状,对周围事物和变化感知麻木,陷入到低水平重复的练习模式中。

而当我们在做“有目的的练习”时,必须有很清晰的目标,以及支撑我们完成目标的操作标准。至于“刻意练习”,那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除了目标制订,还有注意力专注、强化反馈、走出舒适区等要求。

“天真练习”人人都能做到,但“刻意练习”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掌握它的每个特征,所以我们应该从刻意练习的特征出发,个个突破。

首先,第一个特征,具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天真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的差别在于是否有目标,目标是否有层次以及目标是否能及时更新。

我有个学生Lucy,爱写日记,每天一篇日记,从大学到现在,至少坚持了5年。这听上去是不是很棒?我们是不是觉得Lucy可能是一个做事有条理、善于总结的女孩,甚至有人可能认为这5年里,她的写作能力应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事实是怎样呢?Lucy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文书经常让她焦头烂额。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知道她的日记都记了些什么,便会恍然大悟。原来她的日记里记的通常都是当日的一些流水账,比如她今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的时候干了什么,今天听到了哪些新闻和八卦,哪些事情勾起了她愉悦的或者失落的情绪。

那么问题来了,她记日记的目标是什么呢?训练标准是什么?这个训练标准能支撑她完成目标吗?我想Lucy不见得思考过这些问题,所以她的日记训练就很容易掉到“天真练习”的层次。

我曾经帮助很多企业家训练演讲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就会要求他们制订目标。比如他的目标是三年内能够自如地站在舞台上演讲。那就将这个目标分解为演讲基础技能、中阶提升技能以及高阶技能训练。再把基础技能分为:告别演讲恐惧自信登台,做一场吸引人心的演讲,构建故事性的思维、演讲的战略等。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训练一项技能,可以请一位教练或专家教我们如何行动。具有成功经验的专家,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够让我们将一个看似宏大的目标完成相应的目标分解。让我们能够在每天坚持训练的时候,带有目标感与仪式感,能看到自己踏踏实实的进步。
学会有目的地练习之后,就要注意刻意练习的第二个特征,注意力专注。

毫无疑问,注意力集中是每个伟大人物共同的优秀特质之一。在刻意练习中,集中注意力也是一项必需条件。很多人或许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做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心烦意乱,甚至一点小动静都会让我们把头扭过去看。况且现在还是社交网络风靡的时候,光是听到一声微信提醒的声音,就已经控制不住拿起手机的手。

那么该如何来达成自我专注呢?其实在关于效率管理的几篇文章中我也着重讲过,如果能将那几篇文章消化好的话,现在做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了,在此就不再赘述,总的来说就是排除一切干扰要素,学会提升效率,使用让自己专注的工具,并且进行心理暗示、为自己创建一个好环境等。

刻意练习的第三个特征是强化反馈。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逆向思维的呈现。意思就是我们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就要弄清楚到底怎么做错的。

以演讲训练为例。一个专业的演讲训练师,他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包括陪着客户到达演讲现场,根据现场发挥情况,给予演讲评估表现,甚至还要给客户录像,然后让客户自己看着录像,谈谈自己的表现。这些就是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做得好不好,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通过总结得失让自己得到进步。

对待反馈的做法,简言之就是记录、分析、总结,然后再尝试,不断靠近标准。我们要做的反馈不是我们是否成功或者失败了,而是我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标准。

在管理学领域被精巧的设计过的反馈,无处不在。对学生而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就是学习的反馈;对企业员工来说,工作绩效就是工作表现的反馈。我们不可能一直做对的事情,所以一旦出现航线偏差,就需要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回归,以及如何回归才能确保高效而不浪费时间。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我在《刻意练习:让你从新手成为大师》一文中提到过“舒适区”这个概念。舒适区是在不断变化的。很多人问我:“萌姐,你以前每天早上5∶00起床,为什么现在变成了4∶30起床?”

那是因为,对我来说,十八年来五点早起的习惯,已经是我的舒适区。慢慢地我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舒适区太久了就缺少了进步的动力,相反地,我的一些学生开始奋起直追了。在我早上5点起床的时候,他们有的4点半就起床了,有的甚至4点就在社群里@我了。更激励人心的是,自从我做了下班加油站App,每天早起打卡,我都能看到排名,本让我引以为傲的早起习惯,现在被我的各位学生重新“刺激”到了,于是我慢慢调整到4点早起,早起后,更高产也更高效(当然我睡得也更早了)。

这个时候我就很有紧迫感,想快速逃离安全区。也恰好这时,我发现了一些在时间管理领域很厉害的人物。他们对时间的善用与珍惜,对时间、效率管理有更精准的方法,这些都让我无法再沾沾自喜,只能继续学习。
总而言之,刻意练习的特征包括有目的地练习,并专注执行与反馈,时刻监测自己是否到达并跳出了舒适区。只有注意这几个特征,我们才能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个行业的翘楚。

好了,这节就分享到这里,下期分享 加速 第十八节 心理表征 你和牛人的区别,敬请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刻意放手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作为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的日常工作便是探寻世界上那些幸福的...

by:泛若舟

刻意观察

看透简单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看人读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by:财富导师_Angel

十七叭叭

主播十七,凹凸电波过气男嘉宾,11年芒果台一线出镜记者,在这里分享的是个人日常和随性感悟,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些观点输出你可能不喜欢,勿喷,只想做真实的自己,不鸡...

by:拾柒No_17

刻意练习

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定专长的人,好像他们拥有我们欠缺的某种天赋,比如完美的嗓音、聪明的大脑或是超强的记忆。其实,只要我们是普通的正常人,没有先天的各...

by:海子1986

刻意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by:东篱村居

那年十七

你还记得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是哪节课后开始做的吗?打开书桌抽屉会发现情书还是男生恶作剧放里面的飞虫?夏日午后伴着蝉鸣的瞌睡和冬天里校门口老奶奶的烤红薯哪个会更舒心呢...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