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我”和凡夫的“我”有什么区别?

2024-03-21 22:01:5905:37 405
所属专辑:Lisa老师禅修分享
声音简介

佛的“我”和凡夫的“我”有什么区别?
安那般那——入出息念,是基于注意着入息与出息的一种培育专注和定的方法、技巧。当修定修到某个程度,能观的作用会很强,心力也会很强,强到甚至可以发挥神通的力量。也就是说,心力强到可以改变东西。
这时不能让这种作用(神通力)随意地运作,如果你没有正法作为依止,就会利用这种(力量做不善业),那个力量是很强大的。所以一些修定有成就的人,就会犯错,是因为他们只修定,而没有智慧引导其做出正确的决择。
因此,修定一定要具足正见,而宣隆禅修法的观呼吸,是止观平衡地发展正定,以正法为依,有觉有定,不离开触受,就像有条安全带,带领行者去正确的方向。但是如果只跟妄念跑而不自觉,不在禅坐中,就什么也不是了。
了知,意味着觉知、知道,也可说是观照。在禅修中,不管你在做什么,请先要明照自我,也就是说,要觉知自己身心的运作。当你修行进步时,就会了解其实并没有能够被观照的自我。那时,观者知道自己所激起的烦恼、焦虑,焦虑其实不存在,并没有一个人在拥有这些烦恼。你也会明了“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它所教导的是观者所体验到的动作、念头、感觉,并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或拥有者。
当你继续观照,能更生动觉知自己的身心时,就能体证了悟,放下自我。因为自我只是心造化出来的,体悟到身体也是无常的,变化的。当你能真正做内观禅修的体验,就能真正地了解观照,也就是没有自我,只是“知”,这就解释了自知和了知。
即使是圣者都有自我,但这个自我和凡夫的自我截然不同,一般众生把五蕴当成自我,所以因而繁衍出各式各样的攀缘、争夺、执取、对立和焦虑。佛称自已为“我”,已经得到解脱的阿罗汉也是如此,但他们所指的我,只是个方便的假名,是和众人建立关系的善巧方便。佛并不把自己的身心当成自我,只是示现度化众生,佛与阿罗汉的血肉之躯和开悟的心,是纯粹的智慧与慈悲的示现。
因此,佛的“我”和凡夫的“我”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凡夫执着于我,成为烦恼的根源和焦虑,受苦的原因;而佛与阿罗汉以无我的智慧和慈悲——清除了烦恼和妄念。
但又是谁在知道呢?当你在打坐时昏沉打瞌睡,是谁在觉知?那一定是你,不是吗?当你爱憎恨时,是你有这些情绪吗?这是有烦恼的自我,例如当你坐得好时,对自已很满意,好极了,你认为那是什么心态?有时打坐时双脚好像沉重的负担,那双脚是谁的?有时,每次打坐时都感觉有挫折,因为从来都是动来动去,身心没有一刻能停止下来,自我感是很强烈的。因此,当你修习内观禅时,有了知吗?如果只是知道而不加入任何东西,它只是生起灭去,生起灭去,如是而已。因为它是无我的,如此了解,了知,在禅修的时候,观者就能坐得住,坐得稳而不会种下不善的因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一半凡夫一半佛

一切众生何尝不是一半凡夫一半佛呢?众生皆有佛性,一旦受善知识教启,心行相应,则凡夫性当下转为佛性。如师父所说,善知识时时示现从凡夫向佛的转变,那样的鲜活,明丽,...

by:亭雨佛瑶

凡夫俗紫

每周五晚上10点,YY频道127192与你分享生活中的正能量!活在这世上,我们都不能免“俗”,我们的故事,都不免落入俗套。看着身边一个个似曾相识的事件,是否也会...

by:粤听越想听

凡夫说事

凡夫说事,作者:诗思共竹闲,演播:爱米粒儿

by:爱米粒儿_f9

我问佛

仓央嘉措自青海湖神秘失踪,亦算得上是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所有的过去。倘若不是出于虚幻的想象,不是因为阿旺伦珠达吉的一本《秘传》,谁又知道仓央嘉措是否还存于人间...

by:花开彼岸_9x

我问佛

佛说,我牵不住你们坠落的脚步,我已痛心疾首,我每时每刻都张开双臂候着,不敢合眼等着,盼你们回头,只是你们背负的太多,只听得到自己的气喘吁吁,听不到我泣血的呼唤,...

by:行者妙智

我以为我是佛

共享专辑均为纯文学类,感兴趣的朋友可细听。

by:一相邻

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凡心宁静~~~所有高音质音频可在百度云盘下载(注:这里不能直接放百度云盘地址,请先打开http://blog.sina.com.cn/s/blog...

by:DJ任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