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 ⑬ 天下归之

2023-08-11 19:43:4517:57 67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离娄上 ⑬ 天下归之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上一段我们讲的是至诚至善,如果一个人可以懂得至诚,就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到很舒服,可以得到身边的人的信任,进而呢,可以得到朋友的信任与支持。那再往外扩呢,可以得到处上位的人的支持。



那我们接下来这一段,讲的是如何吸引处下位的人来归附,既然有了上位的支持,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有处下位的人的归附,这个时候就可以完整地得到整个天下。



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有了处上位的人的支持与帮助,再有处下位的人的归附与支持,这个时候呢,我们就拥有了整个完整的人生,或者事业或者家庭。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伯夷、叔齐,我们都有学习过,这是两位贤者。



伯夷辟纣,为了避开商纣王,因为商纣王他是昏庸无道的,百姓民不聊生,所以这些贤德之士,德高望重的人是看不下去的,但是呢,你又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他们选择了辟纣,远离商纣王,居北海之滨,住在了一个很遥远的北海,滨是指的海边,住在了这样一个地方,远离了政治中心。



闻文王作兴。闻,是听说。听说文王做的很好,远近闻名。



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第一句呢,是感叹,说何不去归附于文王呢?那个时候还叫西伯侯,吾闻西伯善养老者,我们去归附于西伯吧,为什么呢,因为我听说呀,他善养老者,善于去奉养这些老人。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又讲到了姜太公,姜太公同样为了避开商纣王,居东海之滨。那我们这个时候看一看,无论是居在北海的伯夷,还是居东海的姜太公,都听说了西伯是一个注重德行的人,是一个善于奉养老者的人,那不光是北海和东海之滨,我们相信其他的遥远的地方的人,也同样听闻了西伯是懂得善养老者的同样的话语。



闻文王作兴。同样是听闻周文王实行了德政,对于天下的百姓是好的,并且同样是善养老者的。



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那我们看这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论语》当中所言,近者悦,远者来。都是由近及远,伯夷和姜太公他们是如何知道文王善养老者呢?就是由近及远,因为生活在西伯那里的老人得到了奉养,他们就把这种话不停地会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最后传到居在北海和东海的人,都已经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都愿意来归附于西伯,这就是近者悦,远者来。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实则我们想要拥有的更多,极其简单,就是把你现在身边的人照顾好,你对他们是好的,是有所帮助的,自然就会一传十,十传百。



比如说我们做生意,我们不用去想的那么远,我们也不需要去想的那么大,我们只需要把现有的顾客服务好,这些人服务好了,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帮助,他自然就会介绍其他的人再来光顾我们的生意,你的生意就会由近及远,变得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听说,这就是近者悦,远者来。



那再比如说,我们想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好也是如此,我们现有的这些朋友之中,这些交往的人际关系之中,我们对这些人是友好的,对他们是有帮助的,他们跟我们在一起是愉悦的、开心的,自然就会介绍更多的人与我们相识,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好,那我们在工作当中实则也同样的道理,无论我们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我们想要去加薪,我们想要升职都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近处的事情做好,只要我们把当下手里的事情做好,我们的能力、我们的负责任,自然会被领导和更多的同事看到,那我们的机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实则这个道理极其的简单,我们只要从近处开始,能接近我们的人只要让他们变得更好,我们当下手里的事情,我们让它变得更好,自然就会不停地向外蔓延,向外扩大。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呢,指的是伯夷和太公,说这两位老人家呀,是天下之大老也,何为大老啊?就是德高望重的人。文王的德行,可以吸引这两位德高望重的人,那就说明接下来有更多的老者将来这里归附,并且呢,既然伯夷和太公是德高望重的人,说明什么呢?说明文王所做的事情是真实的,既然是德高望重的人,他也是有智慧的人,如果做的事情不是真实的,一眼就可以看破,这两位大老能来归附,就说明这件事情的影响已经很深远,并且他是真真实实的在行仁政,真实的在奉养更多的老者,其中是没有虚假的。



这个就像我们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有更多德高望重的人愿意来帮助我们,那就说明我们做的事情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得到了有志之士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赏识,那说明我们自己这个德行,确实已经积累的很好。所以我们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懂得一点点地去积累,从近到远,最后更有智慧的人,处在更高位的人,是一定可以看到我们的,既然有这样德高望重的两位老者来归附,那我们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归之。就是指伯夷和太公可以来归附。



是天下之父归之也。这就代表了天下所有的父亲都会来归附的。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如果天下的父亲都来归附于文王,其子焉往,他们的儿子还能去哪里呢?那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楚,也一定会来到文王这里归附。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说如果有诸侯愿意去行文王的仁政,七年之内一定可以称王于天下的。那我们看这里有一个时间概念,七年之内,也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最后才可以见成果,它不是一下可以达到的。



就像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说我们想去做仁德之事,让自己变得更加仁爱,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那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说你做了一两件善事,一两件帮助他人的事情,就可以快速地得到成果。



但是这里呢,还有另外一层,说七年之内就可以称王天下,是在第七年突然称王于天下吗?显然不是的,实则在每一年的过程,已经得到了成果,只不过这个成果呢,它会像那个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到了第七年的时候,它会变得很茂盛,变得很庞大,所以呢,就称王于天下。



那其实对于我们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比如说我们学习文化,我们学习修身之道,说我们三年,说我们七年,就可以有很大的变化,但不是在第三年和第七年才变化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逐渐地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我们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少,比如说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和,变得越来越喜悦,变得处理事情越来越通透,具有智慧,所以它同样是点点滴滴积累的这样一个过程。



那我们再来回顾这一讲的内容,我们想要获得处下位的人的归附,其实很简单,依然是做自己就可以了,我们要懂得去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至诚和至善,我们只要懂得诚意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心一意地去做,我们要懂得至善去帮助他人,多去付出和给予,最后呢,我们想要的一切,自然会得到。



比如说我们做一个生意,我们不需要想那么多的营销策略,那我们现在看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怎么做呀?第一呢,就是想了一些营销的策略,想了一些促销的手段以吸引顾客,但是这件事情怎么可能长久呢?并且你吸引来的,只是贪图便宜的人,他并不是你最忠实的那些顾客,他没有办法陪伴你走的更长久。



那第二点 我们会更多的命令。比如说命令员工,比如说要求我们的父母,再比如说命令我们的孩子,要求他们去做什么事情,这种命令和要求,可能会起一时的效果,但是他同样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依然是不长久的。



比如说对待员工,你可以命令他去做,你也可以要求去做,因为你处在上位,他处在下位,他不得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是如果他的内心并不是认同的,他在做起事情的时候就会大打折扣,很多事情呢,他不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并且有合适的机会他一定会离开的。



比如说我们对孩子,用命令和要求的口吻,他可能不得不听话,因为他还小,但是呢,他不得不听话的时候,心里已经开始有一些怨言,已经开始有一些对抗发生,在他大的时候,有能力自主的时候,他就会选择远离家门,甚至呢,不愿意回来,还有更甚者,开始怨恨自己的父母,实则都是因为我们开始的行为是不得当的,我们认为命令和要求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它同时会给带来很多的隐患。



所以我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至诚和至善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处上位的人,还是对于处下位的人,我们都要懂得用至诚和至善之心去对待,只有心悦诚服,这件事情才可以变得更长久。



比如说文中所举的例子,伯夷和太公,他们是被文王的德政吸引而来,愿意去归附,所以呢,他们就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贡献在这里,但是如果是你命令要求和强制来的呢,你可能这种人你是没有办法强制的,即使被你强制来了又能怎样呢?他不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不愿意以身作则去展现自己的德行,所以又有何意呢?



那我们就懂得了,用至诚和至善之心,不停地去提升自己,对身边的人变得更好,他就会由近及远,无论我们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我们的事业,还是我们的工作都会变得更好。



当下拥有什么,我们就从哪里做起。比如说,我们现在可能为人子,那我们就对父母更多的付出和关爱;那如果我们现在为人父为人母呢,我们就对孩子有更多的关心,有更多的爱护;那可能我们现在正在工作,是为人员工,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地在这个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一颗至诚之心,用至善,去帮助这个企业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是做生意的呢,我们就用这种至诚和至善之心,去对待我们的顾客。



无论我们处在任何一个阶段,在任何一种关系当中,都从我们当下开始做起,当我们做的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帮助我们,愿意归附于我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离娄上

诵读虚空老师详解《孟子》文字稿

by:弘扬虚空盧

孟子 离娄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离娄》主要阐述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伦理之道、人伦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

by:菩提雅舍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诵读国学经典,开启幸福人生

by:踏雪寻梅

南怀瑾|孟子与离娄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最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

by: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