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上22盍歸乎來

2024-04-23 03:56:0007:41 59
声音简介

22(離上13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大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


【語譯】孟子說:「伯夷為了躲避殘暴的商紂,住在北海邊時,聽說周文王的領地很繁榮安樂,便說:『何不回到應該去的地方?我聽說西伯擅長照顧老人。』姜太公也為了躲避商紂,住在東海邊時,聽說周文王的領地興盛,便說:『何不回到應該去的地方?我聽說西伯擅長照顧老人。』天下若有擅長照顧老者的地方,則有仁德者都會認為是自己最後應該定居的地方。」


【註釋】伯夷,殷商賢人(公孫丑上02)。歸,回家。來,語辭。西伯,姬昌,後稱周文王,在殷商王朝時,姬昌領地位在西方歧山,其為西方諸侯之長,故稱西伯。興,興盛發達,指西伯領地文化與經濟皆繁榮昌盛。大公,大字同太字,太公望,姓姜名尚,字子牙,佐武王滅紂,封於齊。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


【語譯】(孟子說)五畝的住宅與院落,在圍牆下種植桑樹,由婦女負責養蠶抽絲紡織,於是老人家就能穿上溫暖衣服。(五畝住宅中要養)五隻母雞,兩隻母豬,不要耽誤家畜的生殖養育時間,老人家就能有肉吃。(五畝住宅之外配給)百畝的田地,由男子勤勞耕作,八口之家就能免除飢餓。


【註釋】彘(音至),母豬。


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飽。不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語譯】(孟子說)之所以西伯善於照顧老人,就是因為他對田地住屋有制定規則。西伯要求每戶人家都要種桑樹,指導婦人管理家事,才能照顧老人生活。五十歲若沒有穿綢緞就不保暖,七十歲若沒有吃肉就吃不飽。穿不暖,吃不飽,就叫做受凍挨餓。文王的人民,沒有受凍挨餓的老人家,原因就是如此。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孟子 尽心篇

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师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全篇以“尽心”...

by:菩提雅舍

《孟子》告子~尽心

宝贝们,你读书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by:简小惠于老师

交易世界-岳阳尽心

旨在帮助迷茫与彷徨的投资者,尽心作手历程公号有更详尽的学习资源,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by:岳阳尽心

尽心,便是完美(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精华本,即使只惊鸿一瞥,读来也是一种温存犹昔。

by:一个爱上浪漫的人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