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篇第八章:孔子对于颜渊过世备办棺椁的态度

2024-04-30 19:54:0910:04 36
声音简介

【经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字词解释】

椁:棺外的套棺。


【白话解释】

颜渊死,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将孔子的车子出卖,所得资金来买棺外的套棺。孔子说:人的儿子虽然有才与不才的分别,但在父亲的立场是相同的。我的儿子鲤过世,有棺木而没有棺外的套棺,当时我也没有卖车为他置办套棺,因为我有时要随大夫上朝,不可以步行。


【章旨】

记孔子因颜回之死,对料理丧事,备办棺椁所持的态度。


本章重点

一、颜路请孔子卖车,以资买颜回的棺


颜回四十岁过世,当时是鲁哀公十四年,孔子七十一岁。颜路姓颜,名无繇,小孔子六岁,是孔子第一批的学生,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第一批学生还包括子路、冉伯牛、曾子的父亲曾点,他们都是孔子最早期的学生,因为他们,孔子的讲学事业才得以延续,才有后期的弟子,像颜回、仲弓、子贡、宓子贱、子张等。


颜回过世,此时颜路请孔子卖车,来做颜回的椁,也就是棺外的套棺,古代重视棺椁,以此作身份象征,分为内棺跟外棺,古代天子有七个外棺,诸侯是五个,大夫是三个,士或一般人,都可以用一个外面的套棺,其实天子七个套棺,外棺也都只有一个,只不过是用绸缎的布多套几层而已,不是真的有七个外棺。


二、孔子的回应


孔子对颜路说:我的儿子伯鱼不才,你的孩子才,可是我爱孩子的心也不输你。其实伯鱼跟颜回相比虽然差得多,但也是七十二贤,「鲤也死」鲤即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孔子七十岁回到鲁国时,伯鱼过世,享寿五十岁,葬伯鱼的时候,是有内棺而没有外面的套棺,孔子不主张有套棺的理由,就是《礼记‧檀弓》上说的「称家之有无」,家里富有,也不能逾礼厚葬,无财则不可以备礼。孔鲤不富有,不必为他有套棺;颜回也不富有,所以不必为他有套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站在此原则上,与其办得很铺张,不如有哀思之情,真情比铺张还要重要。


孔子、颜路都有丧子之痛,爱子之心皆同,接着孔子在礼制上说,叫「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孔子没有为伯鱼舍车,同理也不会为颜回舍车,理由就是从大夫之后,孔子虽已去职,不做鲁大司寇,但是爵位没有被拿掉,依然有大夫之名,也有大夫之实,有事还可以上朝,国家有大事时,孔子还要去开会,国君、季康子都会咨询他的意见。此时孔子上朝不能徒步而行,礼制上大夫必须有车子。


三、颜路与门人对颜回的感情


古代以车赠予死者家属,做为丧葬之用,这种礼是有的,所以有人说颜路刻薄,孔子年老需要车代步,向他要车,有失厚道。其实不是,在礼制上可以捐赠,颜路以儿子为荣,他希望老师表达对颜回的敬意,给予肯定,门人想厚葬颜回,也是对颜回高度的肯定。颜回是孔门弟子心目中的典范,孔子对他也多有称赞,孔子爱颜回甚至甚过儿子,颜回过世,孔子哭得不成人形,伤心过度。本章可以看出孔子虽然很有感情,可是也不能够违背礼制,感情当中有理智,理智当中有感情,这是处世的原则。




《论语讲要》原文


    颜渊死,其父颜路请求以孔子之车为之椁。椁是棺外的套棺。古注以为颜路请将孔子的车子出卖,以资买椁。也有注者认为不是卖车买椁,考据甚繁。


    孔子未许可,并对颜路说明,人子虽有才与不才之异,但在其父各言其子则同,我子鲤死,有棺无椁,当时我未尝卖车为他作椁,因我有时要随大夫上朝,不可以步行。


    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虽不作大夫,但国家有大事,仍然上朝,故谦言:「从大夫之后。」


    颜路之请,或因礼制不合,所以孔子不许。其他原因,古注所说不一,存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孔子为何成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孔子

当今世界,乱象丛生,圣人之魂,丧失殆尽。孔子之志,启迪智慧,兴我中华。

by:飞鸿惊雷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

by:冰瑶_2s

孔子

本书讲述古代伟人—孔子的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

by:肥妖

孔子传

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合著的《孔子传》讲述了孔子秉受尼山灵气而生,头生圩顶聪明颖悟,诗礼乐修身,孝仁德立世。传道受业,周游列国,门徒逾三千,贤者七十二,为后人留...

by:凝与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