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顿悟有声书

佛法怎么理解顿悟
1个回答2023-01-04 17:46
哦,原来如此!
佛法中顿悟。渐悟
1个回答2024-04-27 21:25
顿悟是顿开矛塞,突然明白了。渐悟是逐渐地明白了。其实,二者是相附相承的关系。顿悟是在逐渐明了的基础上才会顿悟。顿悟后,才会逐渐地去证悟、去修行。才会证得无上菩提。
佛法中顿悟。渐悟
1个回答2023-03-22 01:10
顿悟是顿开矛塞,突然明白了。渐悟是逐渐地明白了。其实,二者是相附相承的关系。顿悟是在逐渐明了的基础上才会顿悟。顿悟后,才会逐渐地去证悟、去修行。才会证得无上菩提。
推荐能让人顿悟,变得豁达的佛经
1个回答2024-02-25 23:42
这样说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佛经没有“简单易懂”的,更没有能使人“顿悟”的;但对六祖慧能那样的根器来说,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能当下彻悟,但这样的人太少了。
想要身心轻安、豁达、清明、安详、强大……乃至顿悟,需要修定,但又不能一上来就搞这个,你可以先从诵经开始(不懂也可以诵),从金刚经开始,嫌长,也可以选择心经(它是基础,但也是佛法的最高极则),或者干脆持咒,效用都是一样的,只看你是否持之得力,若是不得力,那就要净障了。建议修习“金刚萨埵净障”法门,网上有三D动画,照着去修就行。
佛|佗顿悟时说什么
1个回答2022-12-16 11:49
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根本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一夕顿悟无上佛法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6-09 21:05
就是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了 一放通通放 一夕太久了 刹那弹指间
佛教中顿悟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4 06:10
“拈花一笑”的典故:

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拾身为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此即世传之拈华公案。世尊传心于迦叶,为禅宗初祖,迦叶再传于阿难,为二祖。少林达摩乃禅宗第二十八祖,为避祸,逃遁至中土,蒙少林寺收留。自此,天竺佛教禅宗覆灭,仅中土一脉独承!

自迦叶尊者拈花为笑以心顿悟释迦牟尼佛心印之后,禅宗便有了“教外不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传承。

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后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有诗云,拈花一笑万山横。

在不知多少年以前,老到如来还没有成佛的时候。
如来只是一个普通信徒,但他也不普通,他比别人更为专著,他几乎不思事实,心中为佛。他冬夏无分,酒肉不如,旁书不阅。
终于有一天,他感动了佛!佛来到了他的面前,佛为他的精神而感慨,佛说他能达成他的一个愿望,什么愿望都行。如来说:“伟大的佛,我毫无愿望,我只有一个初衷……我……我想成佛!”佛心头一荒,但他也为年轻人的诚实所感动,“杀了我,你就是佛了!”佛递给如来一把刀,如来哭着说:“不可以,这样会犯忌的,不可以……”佛转过身,“年轻人,你通过了最后的考验,如今,你和我都是佛了。”话音未落,一把尖刀查过了佛的身体,“对不起,我也很痛苦,但是为了……”如来泣不成声,但佛却笑着说:“极乐就是无乐,无悲就是极悲,你成了佛,但你更要接受无限炼狱、无限痛苦……”如来听后顿悟,请把我投入无极地狱吧!我的佛,我有错!”“不,不用了,你的心,就是你的无限炼狱……”瞬间,佛消失了,而如来呢?在没有人见过他,所以他成了佛。
极乐就是无乐,无悲就是极悲,你的负罪的心,就是你的无限炼狱,当一个真正的人犯了错误,他所受到的惩罚与痛苦,是凡人无法看到,也无法想象的……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
1个回答2023-08-25 15:04

顿悟与禅宗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个不断地"悟"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生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受教中明白道理……正因为有了"悟",人才能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从冲动中找回理智,从混沌中发现觉醒,才能看破是与非,明晰对与错,分清好与坏,辨别美与丑。学校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启迪心智、启发引导,其实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觉悟的过程,但至于是顿悟还是渐悟,这不能一概而论,它因人、因事、因时间而不同,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自己本身不信禅,但我相信两种觉悟的方式。个人认为,我们一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两种觉悟,善于运用它们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什么是顿悟?怎么才能顿悟?
2个回答2023-02-08 20:40
1.当一切所学+所会=溶为一起【相互联系为“一=空=并发光=藏生识=空生神(奇)=随心所欲=我原本是佛=到人间旅游,玩完回家(极乐世界)”】
2.要想顿悟……必达空境(也就是“我是宇宙奇点~可生万物~可生一切佛之(三千大千)世界=绝对自由=唯心唯灵=唯精唯诚=物随心转的唯识=唯心(境界)”)。
佛教顿悟人生的文案
1个回答2023-11-12 18:53
1.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只是经过而已;无所谓失败,只是经验而已。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2.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面对得失,有些人内心豁达,不会纠结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随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则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弃,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困扰。所以,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
3.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4.人生一辈子,有时细想,不就生死而已吗,生,就好好生活下去;到死的时候,就从容的离开人间,这世上除了生死,其它皆闲事。人间的所有,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来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必须连本带利还回去。不如一切随心.随缘,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5.人多时,管住嘴。话多.错多.是非多,自找麻烦;人少时,管住心!妄念.妄想.痛苦多,自找烦恼。
6.人生看透不如看淡。很多事,不是不懂,只是无奈。一辈子,就图个心里痛快。那些想不通头疼,想通了心疼的事,不如淡然视之。我们真实地活着,但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要较真到底。真实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场心痛。开心地活着,如花自然开,自然落,不难过。花非花,雾非雾,看淡者优雅。
7.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8.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都是浮云,千万不要计较太多,顾虑太多。一个人计较的东西多了,难免会累,对别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宽容;顾虑的东西多了,同样会累,凡事尽心就好。其实,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得多,而是他计较得少。
9.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10.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想不通?有什么看不惯?如果你觉得不愉快了,就看看窗外,有无限的风光,看看广阔无垠的天空,也学青天不关门。人生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新念何必理旧梦,一朝一夕皆来生。转个念就是希望,回个头就是来生。
11.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的,越消失得快。越想拥有的,常不属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那些想要的东西,大都不在你的身边,人生总是在为满足无休止的欲望而追逐着患得患失。不执着,一切随缘。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
12.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13.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有些时候我们由于太小心眼,太在意身边的琐事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小心眼。不在意,就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
14.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凡事不必计较,过了就过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不要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抱怨挫折,因为它使你更坚强。不要去恨曾爱过的人,因为所有结局都是新的开始。其实,简单生活就是一种态度,心静了就平和了。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15.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
16.人生的很多烦恼,其实源于自己。只需摆正心态,自然顺畅。风的摇曳,只是一道自然的风景,无需牵强。雪的飞舞,只是一页自然的诗词,无需奢念。心的悸动,只是一抹自然的情愫,无需过多的在乎。有些人在风雨飘摇中笑看风景,有些人在安乐窝里哭泣说不快乐,一切皆来自于心,就只看你自己如何面对!
17.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不要奢望能够依靠谁,哪怕是至亲至爱。越是喧嚣处,往往更孤独。心系一处,自走自路。孤独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苦到尽头,甘自来。狮子不怕孤独,所以强大;羚羊喜欢群居,因为弱小。人生无处不修行,能在孤独中心静如水,才能在纷扰里安然无恙。
18.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利的就忏悔,然后放下。“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