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名句
1个回答2024-05-21 13:12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秦 · 《击鼓》

名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邶风击鼓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29 08:14

邶风击鼓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战鼓镗镗震天响,战士踊跃练刀剑。别人修路筑城墙,独我从军到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调停陈国与宋国。常驻陈国不能归,使我忧心又苦闷。

何处驻扎何处停?马儿走了藏何处?要到哪里找到马,丛林深处大树下。

死生约定不分离,你我誓言记心中。彼此紧紧握住手,同生共死上沙场。

可叹相隔太遥远,不让我们重相见。可叹离别太长久,不让我们守誓言。

诗词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写征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诗经·邶风·击鼓
1个回答2024-04-03 10:22
击鼓 击鼓其镗⑴,踊跃用兵⑵。土国城漕⑶,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⑷,平陈与宋⑸。不我以归⑹,忧心有忡⑺。 爰居爰处⑻?爰丧其马?于以求之⑼?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⑽,与子成说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⑿,不我活兮⒀。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
诗经邶风击鼓
1个回答2024-04-20 15:07
158****3224 :你好。
《诗经 邶风 击鼓》:
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据《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出兵救陈。十三年,晋国不满意卫国援陈,出师讨卫。卫国屈服。本诗可能和这段史事有关。揣想当时留守在陈宋的军士可能因晋国的干涉和卫国的屈服,处境非常狼狈,所以诗里有“爰丧其马”这类的话。第三章和末章都是悲观绝望的口气,和普通征人念乡的诗不尽同。
诗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古名句。
诗经邶风击鼓名句
1个回答2022-12-06 15:00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秦 · 《击鼓》

名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把诗经邶风击鼓写成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1 23:34
  1、只能为你奉上原文的翻译,请你参考: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2、补充解释:
  《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关于诗经《邶风·静女》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19 02:50
以下为徐培均老师所作赏析: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似乎很难说。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腿...
邶风·静女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个回答2023-12-17 10:29
  《邶风·静女》的翻译是: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内容为: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yuè yì rǔ)美。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匪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全诗写出了幽期密约的乐趣,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气氛欢快,情趣盎然。“爱而不见”,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搔首踟蹰”,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悦怿女美”,一语双关,富于感情色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

  全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邶风 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08 19:42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
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安塞腰鼓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2-14 09:40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强大的生命力量,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