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红楼梦黛玉焚稿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焚稿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3-13 05:02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在她生命终止的前夕,便挣扎着起来,叫丫头将往日所写诗的稿本和题诗的绢子拿来,扔在火盆里烧毁。 希望帮到你!~
黛玉为什么要焚稿?
5个回答2022-04-23 12:25
这些稿子是以前黛玉和宝玉在一起写的情诗,现在宝玉被骗,以为自己娶得林妹妹,所以心里很高兴,被林黛玉看见了,自然也就生气,所以林黛玉觉得这些曾经花了她心血写出来的稿子是在浪费她的感情,一气之下就烧掉了
《红楼梦》黛玉为何焚稿
3个回答2022-08-11 12:06
黛玉一生以诗为侣,她用整个身心写成的那些诗篇,是她的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她生命终止的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诗稿。“焚稿”的情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此时此刻黛玉的心境,并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日日夜夜写诗诵稿,只为一个人.
一切的甜言蜜语只尽在那黯黯默默的书稿之中.这是她一切的思念之情.
但她病重之时,得知宝玉结婚.伤心痛绝.诗稿已经失去了意义.何况她亦情况自己不久将离于人世.还要留着这伤心物做堪?悲痛之极,斩断情思...
简述黛玉焚稿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3-08 15:43
  黛玉焚稿的故事情节简述:

  黛玉那天略感身体好了些,于是出门去给贾母请安,发现忘了带手帕,让紫娟去取;无意中,听到傻大姐说宝玉要娶宝钗;之后紫娟回来,将黛玉带回潇湘馆;在门口,黛玉开始吐血,之后病情加重;偶有清醒时,让紫娟拢上火盆,将她扶起,让雪雁拿出当年宝玉送的手帕烧掉;之后开始烧她平时写的书稿,紫娟扶着黛玉不敢松手,当雪雁再次进屋,诗集已经烧了。
简述黛玉焚稿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3-13 14:35
黛玉焚稿的故事情节简述:

黛玉那天略感身体好了些,于是出门去给贾母请安,发现忘了带手帕,让紫娟去取;无意中,听到傻大姐说宝玉要娶宝钗;之后紫娟回来,将黛玉带回潇湘馆;在门口,黛玉开始吐血,之后病情加重;偶有清醒时,让紫娟拢上火盆,将她扶起,让雪雁拿出当年宝玉送的手帕烧掉;之后开始烧她平时写的书稿,紫娟扶着黛玉不敢松手,当雪雁再次进屋,诗集已经烧了。
简述黛玉焚稿的事
1个回答2024-04-01 04:27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红楼梦——黛玉焚稿读后感
3个回答2022-09-19 11:16
书名:红楼梦
作者:前80回曹雪芹(后40回为续作 作者高鹗 黛玉焚稿为高所续)
主要内容: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黛玉一生以诗为侣,她用整个身心写成的那些诗篇,是她的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她生命终止的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诗稿。“

感想:焚稿”的情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此时此刻黛玉的心境,并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红楼梦97回写出“林黛玉焚稿断诗情”的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4-01-25 07:58

黛玉乍闻钗、玉定婚,怨急攻心,一病不起,日重一日。

绝望之时,目视诗稿(黛玉一生以诗文为伴),思如潮涌:回首当年,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

张张诗笺,记录着青春期盼;字里行间,倾述着纯真情感……没曾想,节外生枝,风云突变。

既然知音已绝,自己也将撒手人寰,这些诗稿,留之何用?忆昔抚今,黛玉悲痛欲绝,心无所恋,决然焚烧诗稿,斩断情思。

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事
2个回答2022-10-16 04:35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黛玉一生以诗为侣,她用整个身心写成的那些诗篇,是她的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她生命终止的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诗稿。“焚稿”的情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此时此刻黛玉的心境,并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详见:
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事
1个回答2023-04-22 13:37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黛玉一生以诗为侣,她用整个身心写成的那些诗篇,是她的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她生命终止的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诗稿。“焚稿”的情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此时此刻黛玉的心境,并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