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歌鉴赏

鉴赏的鉴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16 14:16
鉴的繁体字是“鉴”,本义是形似大盆的青铜容器,可以盛水或盛冰,战国前无镜子,古人盛水以照影。战国后用青铜做镜子,因此铜镜也称“鉴”,后引申为审察。鉴赏可以理解为鉴别欣赏。
赏鉴的鉴啥意思
1个回答2023-10-28 02:06
意思是:查看某事物以鉴别与鉴定其真伪与好坏
“鉴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12 12:15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喜剧之王的歌曲鉴赏
1个回答2024-01-19 12:13

《喜剧之王》虽然表面上名为“喜剧”,但内容却极度悲伤,颇与歌词想表达的戏剧人生切合,于是起名于此。而这首歌也描写了《人生如戏》的感慨,述说现实人生所遭遇到的事,有时甚至还比戏剧夸张,以夸张笔法描写小人物的情绪与思想,竟也几分贴近真实世界。歌词最后的“我伤得断肠,我哭得夸张,只为了红几年。”也是对身处行业的解嘲,让人瞬间顿悟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戏。

鉴赏童话《海的女儿》
1个回答2024-01-23 04:56
字数限制,同学稍等哦
《 海的女儿 》这个美丽的故事,一直以来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也感动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著名的“小美人鱼”铜像,就是根据《海的女儿》塑造的。据说,这尊铜像是在《海的女儿》出版以后七十多年才塑造的。1909年12月,由《海的女儿》改编的芭蕾舞剧《小美人鱼》在哥本哈根上演,丹麦的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雅格布森观看了以后,深受感动,决定捐献一座“小美人鱼”雕像,“让这个爱的化身永驻人间”。后来在他的资助下,一尊“小美人鱼”铜像被安置在哥本哈根长堤公园,面临波罗的海的岸边。如今这尊小美人鱼的铜像已经成为丹麦的象征和国宝,吸引了无数丹麦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事实上,我也非常想去长堤公园看看“小美人鱼”,说不定在那也能遇到我的白马王子呢;    可能有人会问:小美人鱼为什么那么受喜爱;我想,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她为了爱义无反顾,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为了爱人,不惜牺牲自我的那种献身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渴望爱、渴望爱人幸福的心。在童话中,小美人鱼爱上了王子以后,为了得到王子的爱和由此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她就决定去找海的巫婆。而一直养尊处优的小美人鱼,尽管这一路上遇历尽艰辛,然而她却无所畏惧,其意志之坚定,令人赞叹不已。

追问:1、作者 2、方式 3、结构 4、体裁 5、人、情、事、理 6、感受 7、启迪思考 从这些方面鉴赏 要全面

追答:作者简介 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 【作品梗概】《海的女儿》这个童话讲述的是一位美丽的小美人鱼姑娘爱上了人间王子的故事。为了得到王子的爱,小美人鱼姑娘找到了海的巫婆,不惜付出变成哑巴和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剑上面那样痛的代价,将尾巴变成了两条腿,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类。然而,英俊的王子却不知道美人鱼姑娘对他的爱,他竟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公主。最后,小美人鱼姑娘因为不忍心杀死王子,在王子结婚的早上化成了海上的泡沫。结构上直接叙述故事情节童话体裁的作品启迪,生活中要乐观向上,面对困难不能低头,应该自信面对每一天
追答:感受和启迪是一回事

追问:结构上剪裁、布局、衔接? 人情事理 给读者展现出什么

追答:结构上故事内容采用正序的叙述方法,布局简单但是不失精妙,能够充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整体来看,剧情衔接紧凑严谨,但是又不压抑,给人以十足的代入感。故事主线以“海的女儿”为主,叙述了主人公的主要历程,把她的情绪和经历都展现在读者眼前,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把读者的情感带入作品的故事中去。
小城故事的歌曲鉴赏
1个回答2024-01-24 15:41

在《小城故事》中,邓丽君的音域明显收窄、音质更为纯净、音色美如彩虹般的酡红,塑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婉约形象。歌曲甜美中有些忧郁、温柔中蕴含着活力,充溢着摄人的魅力。《小城故事》同时也寄予了天国邓丽君对人间的最后一次回望。

三侠五义的作品鉴赏
1个回答2024-01-19 02:08

悬念迭生
根据谭霈生的界定,所谓悬念,指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心情,这里指一种叙事策略。说书艺人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更常运用这一手法。在说唱文学尤其是评话中,悬念又称“扣子”“关子”“柁子”,它是书中故事情节发展到关键之处,中止叙述,故意打结,将某些人物的命运和某些情节暂时悬挂起来。著名评书表演家连阔如先生曾说:“说评书的没有皮茄键小扣, 吸不住座儿,燃巧没有碎扣儿,拉不住座儿,没有大扣,收不住回头再听的座儿,没有大柁子就不能吸住听五六天的书座儿。”
《三侠五义》大量使用悬念的手法,造成了情节的迂曲、变幻、起伏。随着情节的展开,作者不断地制造悬念,而小说也就在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悬念中吸引着读者不停地看下去。
悬念的产生和解决是由前后相关的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在作品中,这些事件往往是接连叙述的;但也有突然中断另叙他事,等到适当时候再接着前事讲述的。毛宗岗《演〈三国志〉法》称之为“横云断岭”,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称之为“横云断山”法,这种叙事方法推迟了悬念的解决进程,更长时间地调动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它在《三侠五义》等书中得到较好的运用。
诙谐幽默
诙谐,又称滑稽,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玩笑、逗纳念乐。在作品中,作为一种文学风格,诙谐表现为语言的风趣和令人轻松可乐的喜剧性情景、场面等。诙谐产生的原因往往是现象与本质、目的与结局的错位,其主要目的是尽量形成一种与庄重相对应的喜剧美,使单纯的诙谐性语言或单纯的诙谐性形象可为作品增添笑料,活跃气氛。
鲁迅认为《三侠五义》“独生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在《三侠五义》中,作者对语言有诸多有别于通行语的奇特的方言俗语,让人忍俊不禁;对作品中人物的外在形象的描写,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不体现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给读者一种愉悦感。  问竹主人在《忠烈侠义传序》中评价《三侠五义》说:“真是善人必获福报,恶人总有祸临;邪者定遭凶殃,正者终逢吉庇。昭彰不爽,报应分明。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无废书长叹之时。”因果报应思想不值称道,但“恶人”“邪者”必定遭殃,无疑体现了作者嫉恶如仇除恶勿尽的良好愿望,也是作品呈现喜剧色彩的思想根源。
《三侠五义》中的公案故事多是因财色而引起的刑事案件。作案者手段的残忍,受害者的痛苦和冤屈,往往能激起读者的悲惨情绪。但经过作者的加工、描述,作品诙谐的喜剧色彩由恶人受捉弄的场面传达出来,恶人不仅受英雄捉弄,有时也自作自受。恶人的行动动机和结果之间的矛盾,促成了喜剧情节的产生。作者喜剧意识的渗透和参与使一些本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节或场面也染上了喜剧色彩,悲剧气氛大大减弱,作品呈现出诙谐、轻松的格调。 小说弘扬人间正气,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清官、协助清官断案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了宣扬忠义、维护社会秩序、为国为民的思想。
侠客们协助清官与邪恶势力对立,仗义除暴、为民申冤,这些都反映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明确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认识价值。 俞樾评此书:“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
鲁迅在分析《三侠五义》出现的时代背景时说: “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 脂粉之谈,而此遂以粗豪脱略见长,于说部中露头角也”,“比清乾隆中, 《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 而尤见称于文人。惟细民所嗜,则在《三国》《水浒》。”

诗歌鉴赏方法?
1个回答2023-01-26 05:56
背景 诗意 意境
谁来帮我鉴赏这首词
1个回答2023-06-15 16:55
这是十张机么
推荐诗歌并鉴赏
1个回答2024-02-13 20:44
  玫瑰与弥尔顿

  文/博尔赫斯

  散落在时间尽头的

  一代代玫瑰,我但愿这里面有一朵

  能够免遭我们的遗忘,

  一朵没有标记和符号的玫瑰

  在曾经有过的事物之间,命运

  赋予我特权,让我第一次

  道出这沉默的花朵,最后的玫瑰

  弥尔顿曾将它凑近眼前,

  而看不见。哦你这绯红,橙黄

  或纯白的花,出自消逝的花园,

  你远古的往昔魔法般留存

  在这首诗里闪亮,

  黄金,血,象牙或是阴影

  如在他的手中,看不见的玫瑰呵。

  标题“玫瑰与弥尔顿”成并列关系,让人对下文充满期待的是,玫瑰是花,弥尔顿看样子是人名,一朵花和一个人,玫瑰与弥尔顿将会发生些什么?或者只是单纯的描述?博尔赫斯总是善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跟他一起去探寻迷宫的出口。

  从诗歌的叙述视角来看,文本中先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我”,“我”先陈述玫瑰的命运;接着引出弥尔顿--在这首诗里一个似乎可有可无的人物;最后用第二人称,直接对玫瑰说话。一首共十四行的诗,变换使用三种叙述视角,博尔赫斯用这种叙述视角与人称的交替,令叙述在把握远近粗细有了广阔的自由,这首短诗的结构与内容顿时纷繁起来。

  再来看他是怎样构建象征意象的。这里谈的意象是最能体现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象征意象,而非心理学含义的意象以及宽泛的观念意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我们综合康德的意思,可以把审美意象界定为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博尔赫斯的这首名为《玫瑰与弥尔顿》的诗歌,就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感性形象显现。本诗兼具了象征意象的哲理性,意象性,荒诞性与求解性。

  博尔赫斯领着我走进他的迷宫,不同的是,这个迷宫,充满了作者虔诚地期许。诗歌开篇一句“散落在时间尽头的,一代代玫瑰”分明布置出一个壮阔的背景,时间的尽头处,犹如世界末日般,当一切都将毁灭时,博尔赫斯悲悯地替全人类祈福:“我但愿这里面有一朵,能够免遭我们的遗忘”,作者有一种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在曾经有过的事物之间,命运赋予我特权”作者的抒发是赤诚而谦虚的,这一次,他没有说在无穷的未来里,而只是“在曾经有过的事物之间”,这也是博尔赫斯长久沉湎在对过去时代的怀想与虚构的一种自我认证。博氏带着孩童般的天真与新奇,小心翼翼地微笑着走近,瞧他“让我第一次道出这沉默的花朵,最后的玫瑰”,胸中分明有一股自豪的喜悦在激荡。

  这首诗的意象为寓言式象征意象,虽然看似零散,但也有被故意淡化的情节,较明显的是这句“弥尔顿曾将它凑近眼前,而看不见。”而整首诗里,这一句无疑是一个切入点,一个意与象的“跳板”,让玫瑰的主题渐渐明晰。作者在这里省略交代弥尔顿这个人,他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是个谜,我们只知道他曾经把一朵玫瑰凑到眼前,但是却看不见,也许他是盲人,也许弥尔顿就是诗人的化身,又或者是他的“心盲”,而诗人博氏“眼盲”却“心明”。高明的诗人用这种转折与多义性,给读者创造出一层惊喜,一种新鲜的美感。我急不可待想了解,诗人眼中的玫瑰是怎样:

  哦你这绯红,橙黄

  或纯白的花,出自消逝的花园,

  你远古的往昔魔法般留存

  在这首诗里闪亮,

  黄金,血,象牙或是阴影

  眼睛所反映的大千世界是什么样子,就非得想成什么样子么? “一朵没有标记和符号的玫瑰”被作者以这样的方式铭记,原本是时间长河中一朵容易被遗忘的玫瑰,却成为绮丽的梦境似的音乐。是黄金,是血,是象牙或是阴影。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看似荒诞而实具联系,这些意象都是诗人喜欢在诗中或小说中常用到的。博尔赫斯偏爱写神秘的物事,对勇敢男人的推崇,以及永远不法道尽的阴影,如同诗人长着黑色的眼睛,却不能看到光明。让我们想象一朵千变万花的奇葩,有着所有最鲜艳明媚的颜色,从消逝的神秘花园中来,且花朵所有的前世都被保存。再细看,花朵又分明不只是花朵,而是纷沓而来的万千气象,是历史,是故事,是宝物,是铭记或者就是虚无。玫瑰象征着博尔赫斯笔下的所有意象,扩大之,象征着他心中的所有意象,象征着一切看似平凡无奇,沉默不已,实则绚烂神奇,波澜壮阔的五彩的事物。玫瑰就是作者在黑暗中无数次虚幻的想象产物,是穿行在思想与想象迷宫中瑰丽的花。当沉浸在浓郁诗意中时,别忘了最后一句“如在他的手中,看不见的玫瑰呵。”顺带巧妙地与标题中的看不见玫瑰的“弥尔顿”对应,结构完美而轻盈,带着博尔赫斯一抹幽默的浅笑。

  现在,诗歌的主题清楚地展现出来:弥尔顿只是一个幌子,当然也构成了审美意象本身,真正的主体是玫瑰――所承载的作者的想象,创作,审美个性,情趣,理念,是博尔赫斯的存在,是人类得以诗意而悖论存在的依据,是无穷。这一切,又有一个循环的过程,由先前的显些被遗忘再到被人惊喜地发现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一切,值得反复品咂,体味无穷曼妙之处。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博尔赫斯在这一首短诗里所表现出的对于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驾驭,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对于永恒事物的不倦寻求,对形而上孤独而神秘的探索,让博尔赫斯这个名字,成为拉美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响亮的音符,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