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03:55

成语掩耳盗铃讲述了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去偷一口大钟,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最后被人们抓住的故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

寓言"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3-11-28 14:32
论掩耳盗铃
现实生活中,掩耳盗铃显然是愚蠢的,但在真实的生活中,并不真正存在一个捂着耳朵盗铃的正常人.寓言当然只能当作寓言来看待.所以,我们所想到的当然与耳朵、门铃、偷盗并不相关的一些事情.正是这些并不相关的事情给了我们相当有价值的思想信息.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许多成语所给我们的思考其实都可以从多方面来加以考虑,而并不是从某些寓言的初衷去感悟.掩耳盗铃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个例子.
首先,所谓做贼心虚,一个盗铃的人自然心中有几分胆怯,所以掩着耳朵也是其胆量的来源之一.而人们这所以觉得这个人愚蠢,是因为在他壮胆的同时,也造成自己对外界的感知能力的迷失.但有得必有失,只是在行失之间如何权衡利弊是一门学问.“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说,对盗铃人而言,盗铃是他的目的所在,而勇气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困难,那么他对“掩耳”的选择,应该可以理解,甚至不失为一个智者.何况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盗铃人的这点“失误”,其实并不值得人们的耻笑.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掩耳盗铃者也是个善于调节自己心理的人.
推而广之,有时候,我们的周围,常常有一些人掩着耳朵偷着铃铛,却不明白“若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的道理.有时候,我们也确实需要捂着耳朵过日子.外界对你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极大的干扰系统.所以,有一句名言,其实是掩耳盗铃的另一个最好的诠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
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
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
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
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
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
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
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
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题目的意思:{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自做聪明
1个回答2024-01-22 00:12
掩耳盗铃

【拼 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 释】掩:遮盖;盗: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 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



【近义词】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灯 谜 】聆



【典 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



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提示】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掩耳盗铃》题目的意思:{]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自做聪明
1个回答2024-01-27 22:14
掩耳盗铃

【拼音】yǎněrdàolíng



【解释】掩:遮盖;盗: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灯谜】聆



【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



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提示】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掩耳盗铃》题目的意思:{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自做聪明
1个回答2024-01-18 21:11
掩耳盗铃
【拼 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 释】掩:遮盖;盗: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 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
【近义词】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灯 谜 】聆
【典 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
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提示】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告诉人们什么?
1个回答2022-12-01 11:32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道理】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0 09:02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否捂住耳朵钟都会响,为了不让别人听到钟声便自己捂住耳朵,这样做无法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这是自欺欺人的态度,自己欺骗自己终究会自食苦果。

   一、掩耳盗铃故事的出处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相传在晋国时期赵氏家族灭范氏家族后,有人想到范家偷东西,范家院子里吊着一口青铜铸造的大钟,雕刻精致,造型华丽,小偷心想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可钟不仅大,也重,想来想去只好用锤子把钟敲碎搬回家。

  找来锤子后他用力朝着钟凿过去,发生咣当一声,巨大的钟响就是在宣告所有人自己在偷钟,越来越害怕的他捂住了耳朵,这时发现钟声变小了,他开心极了,找来两个步团捂住耳朵,心想,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样偷钟的事便不会再暴露,于是放开胆子开始凿钟,不一会儿百姓陆陆续续寻着钟声赶来,最终把小偷现场抓住。

   二、人为什么会掩耳盗铃

  每一个人都有自欺意识,以为自己看不见、听不见别人也会和自己一样,其实钟声就在那里,自己的行为就在那里,再怎么装都会有破绽。心理学家认为,经常自欺欺人的人都有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他们大多能力差,不能正确认识他人的能力,也无法正视自身的不足。

  能力欠缺的人会产生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认为自己无比优秀,但他们误以为的能力和自身能力之间差距很大,自身能力差造成自我认知意识差,这种能力缺失造成无意识的自欺欺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人的性格,他们富有想象力的面对生活,在很多方面埋下隐患。现实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如果心无法勇敢面对,用自欺欺人的方式逃避,问题一旦拖大可能会含复杂,甚至最后产生无法挽回,无法收拾的结果。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2-09-20 19:45
不要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24 00:06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一、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二、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4-28 23:04

掩耳盗铃的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