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湿邪治疗的几个问题

2020-05-14 08:23:2109:49 376
所属专辑:伤寒温病
声音简介

上一节课我们谈了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是温化痰饮的代表方,在呼吸系统顽固性咳痰喘方面多有应用机会。比如咳嗽,别人能治好的都治好了,到我这边的都是顽固性的,为什么顽固?就是大多情况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顽固性咳痰喘与痰饮水湿的关系。

 

痰饮水湿为什么导致咳痰喘

 

我们发现《伤寒论》中很多条文,比如小青龙汤、真武汤、猪苓汤都涉及治疗咳嗽,体现了痰饮水湿和咳痰喘的相关性。

 

肺为娇脏,体现了肺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外感的六淫邪气,如内伤的各种因素,甚至情志因素等,甚至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肺也容易受到痰饮水湿的影响,前面说过,当前社会环境下,容易产生痰饮水湿,肥人多湿,当前社会肥胖程度也越来越多。痰饮水湿的时候影响到肺,肺就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的,痰饮水湿等各种因素影响到肺,首先影响到的就是肺的宣发肃降,宣发肃降失常,就是咳嗽。水饮凌心则悸射肺则咳。体内有痰饮水湿的时候,影响到了肺的宣发肃降,就会首先表现为咳嗽症状。后世叶天士说:水湿久渍,逆行犯肺,必生咳嗽喘促,甚则坐不得卧,俯不得仰,危期速矣…

 

其实就是体现了痰饮水湿与咳痰喘的关系。我们可以想,临床当中心功能不全,心衰的时候喘憋感,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实就是左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水肿,液体潴留肺部,影响到了呼吸功能。怎么治疗呢?往往西医利尿之后症状缓解,和中医认为痰饮水湿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论是咳嗽还是喘,都是肺气上逆的表现,所以有“咳嗽上气”的篇名。治疗原则,古人归纳的就是降逆止咳,降气平喘等,都体现了要让上逆的肺气不上逆,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所以痰饮水湿影响肺的气机的时候,轻则为咳,重则为喘,背后的机理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知道痰饮水湿导致咳痰喘的时候,必须要治疗痰饮水湿,否则咳喘是不能缓解的。西医在治疗心源性肺水肿咳逆依息不得卧的时候,利尿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湿邪困阻体表的类似表证

 

对于经方来说,辨六经其实就是辨病位辨病性的过程。病位无外乎表、里、半表半里,病性无外乎阴阳、寒热、虚实。表,是外邪侵犯人体后首先常见的反应病位,善治者治皮毛,因此辨表证的有无在临床上显得格外重要。医者当要善治表证。

 

对于表证,我们肯定首先想起太阳病篇的相关内容,结合太阳病提纲和麻黄汤相关条文,我们可以知道典型表证的特点为: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临床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依据表证的上述典型症状来判断有无表证的,但有时候临床中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看似表证却非表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辨证失误,自然疗效不佳。

 

临床中单纯的一个“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并不一定是表证。因此在下文举了两个特殊情况,一个是三仁汤条文,一个是达原饮条文。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43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条文初起谈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看似非常像太阳病的麻黄汤证,符合太阳病的特点呀。但实际上呢,却是因为湿邪阻遏,气机不利而表现的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所以不是表证,是类似表证而非表证的情况。湿邪郁阻气机的时候,可不可以头痛?可不可以恶寒?可不可以身重、疼痛?是可以的。所以见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不一定是表证。所以吴鞠通强调对此不能发汗,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在吴又可《温疫论》中,达原饮证也有类似的症状,如“时疫初起,邪气盘踞于中,表里阻隔,里气滞而为闷,表气滞而为头疼身痛。我们可以想想,邪气在里,郁阻气机,可不可以出现头痛身痛?是可以的。如大承气汤可以有头痛,也可以有身痛,都是源自于里气滞而为闷,表气滞而为头疼身痛。如果见到头疼身痛,往往误认为伤寒表证,因用麻黄、桂枝、香苏、葛根、败毒、九味羌活之类,此皆发散之剂,强求其汗,妄耗津液。”吴又可反复强调,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

 

对于上面情况,我们认为有类似表证,但不是真正的太阳表证,无表邪,邪不在表,所以不能发汗。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需要我们重视。

 

我们最近几次课再讲痰饮水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白痰饮水湿可以阻滞气机,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同时湿邪易犯脾胃,脾主四肢,肺主皮毛,容易表现为四肢肌肉的类似表证的情况,如果判定是湿邪阻遏,气机不利而表现的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自然不能去辛温解表。临床中湿邪相当常见,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于湿邪论治,在《金匮要略》里面给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法。但这个治法在临床当中还是需要再细化。比如后世温病当中的一些法就是很好的补充,芳香化湿、宣气祛湿、淡渗利湿等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要坚守六经辨治体系,需要我们有一颗明辨的心,兼收并蓄。

 

痰湿不能速愈

 

痰饮水湿是代谢产物,水饮相对清稀,温阳利水就行,痰湿的时候要化痰化湿,痰湿重浊,就要考虑到痰阻气机、易犯脾胃、易伤阳气、缠绵难愈的病理特点,仲景对痰饮论述较多,但对湿邪论述相对很少,后世温病学派对湿的论述格外的精详,温病大概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温热类疾病采用的是卫气营血辨证,是辨热在卫分、气分、营分还是血分。湿热类疾病在采用的是三焦辨证,辨的是湿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还要辨湿热孰轻孰重,湿重热轻,热重湿轻,还是湿热并重。

 

在讲湿热的时候,我们说湿热相合如油裹面、难解难分,关键就在于湿性粘滞、易阻气机的特点,所以曾经有人这样说,能够善治湿热的中医才是一个好中医,才能彰显临床功底。我们看民国时期很多温病学派医案,《丁甘仁医案》当中的一些治疗湿热类的医案,经常也是复诊十次八次以上,都体现了湿热疾病的难以速愈的特点。我们要知道湿热疾病不太容易速效,就是源自于湿邪致病的几个病理特点。

 

小结一下,痰饮水湿其实是一个专题,我们简单的进行了分析,中医理论具有逻辑性,因此我们掌握湿邪致病特点之后,我们完全能够合理的推导出痰饮水湿临床的常见症状表现,从头到脚,由里到外,构建了一个理论体系。痰饮水湿本质属于阴邪,因此治疗原则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具体到每一个患者身上,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去辨证论治的。痰饮水湿临床上各个内科都可以见到,除了呼吸科的顽固性咳痰喘以外,心内科的心衰水肿、胸痹心痛、消化科的便秘便溏胃胀腹痛、风湿科的痹症、肾内科的水肿、神经内科的眩晕等等,都存在痰饮水湿的可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你有几个灵魂

对于学习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心理咨询师来说,本书可以是一本教学参考书,心理师可以以此书为指导,进行日常的咨询工作和自我成长。对于其他学家,本书可以作为知识性读物,...

by:阳光悦信

你有几个自己

自知的最高境界是从看清每一个自己开始

by:幸缘坊意象文艺

你有几个自己

你以为的“自己”,真的是唯一的自己吗?如果这是一个对“自己”的认知陷阱,你有能力识别并成功地突围而出吗?本书将奇妙而有趣的“拆人术”展示给你,助你彻底看清心灵...

by:蓝豆豆1976

我有仙家几个兵

有传承宝藏的有传承房子的,还有传承地皮的,更有传承赌债的,而我传承的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些仙家几个兵,这些兵常被称仙家。仙家有动物仙也有寺庙里的仙,更有...

by:道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