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吗?

2022-05-08 17:35:2403:20 609
声音简介

新场景的定义正在被所有人慢慢接受和习惯,正如吴晓波用日本买的一个马桶盖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要把东芝、松下这些生活用品带回中国用?因为马桶盖、电饭煲等等这些商品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我们基于自身生活品质的要求形成的一种习惯。也就是说这些貌似看上去极致体验的背后,你会发现对于自身生活品质的要求正在定义我们的标签和能力。

毫无疑问,以产品为中心,以商品为中心,以物为中心的时代正在快速被迭代,人已然成为这个时代连接的核心。所以我们要忘掉商品,忘掉产品,产品是什么呢?产品已经变成了场景。

这就是有道理君要说的书中“四即”方法论第一即:“产品即场景”

请跟有道理君一起仔细想一想,当我们去看一场演唱会、话剧、逻辑思维的读书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体验一种氛围?而体验这种氛围我们是不是愿意为之买单?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基于消费者消费过程中信息的对称性,不正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吗?比如咖啡,在不同的场景中就可能意味不同诉求,因而同样是咖啡,只要场景不同,就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已远远超出咖啡本身,而后者只是产品背后诉求的载体而已。


这些咖啡都是带着温度和故事的咖啡业态,不同的场景带来了不同的附加意义。所以如果你们只聚焦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让产品对于用户只是冷冰冰的使用价值,让用户没有选择的依据和冲动的理由,这些产品一定会渐渐默然死去。

但是如果把产品理解为场景,在某种生活场景中,适时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便能获得巨大的社群势能,从而找到产品的附加值。这样的产品有温度,意味着一个故事,跟用户形成的是一种情感关联。

这里,主流消费逻辑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所以,基于细分人群生活方式和场景黏性的产品,将会是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重要工具。

第二个“即”,有道理君要说:分享即获取。

产品既然是场景的解决方案,分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精神。在分享模式下,资源越用越有价值。分享就是获取,消耗就是积累。

比如,微信红包是一个非常具象的场景,用户愿意“分享”,以便给自己的社交关系链带来价值,而企业因为分享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新用户,产品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存渠道。

分享最大的主体不是企业,不是第三方中介,而是用户,人变成了新的渠道。

用户无论作为传播者、分发者抑或营销者在这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任和人格背书,基于真实场景的分享带来了信任溢价。原因很简单,因为好友推荐的东西是有温度的,而这同时又倒逼每一个人在分享时,都会好好想想“不能让朋友觉得不靠谱”。

回到人的逻辑,经由微博、朋友圈、QQ群、陌陌小组、百度贴吧等等全新格式,渠道被人和人的关系强制重组,分享成为场景红利的神经中枢。细节在此包含真实需求,形成了解决方案,意味着一种关系标签,细节本身就是入口,入口的消费逻辑和细节同步变化,敏感于这种变化,并且能够定义出全新的场景品类,就是价值洼地之所在。


那么第三个“即”就是:跨界即链接。

在场景化的电商结构里,任何两个产品,哪怕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只要在同一场景被使用,就有机会找到彼此的接触点,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形成互补的品牌链。

场景本身将创造最强势、最多变、也最失控的连接,其中最大的奥秘便是跨界。

比如大家都津津乐道的可口可乐“歌词瓶”、“昵称瓶”、“台词瓶”,“下辈子还做兄弟”、“臣妾做不到啊”这样的线上线下联动,跨界整合内容,使可口可乐口碑增长的同时,销量也随之增长。


有场景、有连接,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根据产品和服务类别去细分联想,你会发现更广阔的思路。越是跨界的组合,越能定义全新的品类。

最后一个“即”,是流行即流量。

漫画、弹幕、死飞、美剧、穷游、瑜伽……越来越小众化的标签正重新塑造今天年轻人的身份,形成一个个亚文化的小圈子。但这种看似微观的表达,一旦引爆,其能量增长堪称指数级。

在这些小圈子里,故事化的场景成了碎片化的新流量。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将无数用户卷入进来,同时连接彼此的场景可以被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融入在场景中的产品,已经不再需要购买流量,因为只需要构造吸引用户的场景,让用户来主动搜索,用户的主动搜索就形成了新流量的增点,这样的方式完全颠覆了旧有的流量交易模式。

去年一篇漫画《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刷爆社交网络,这其实是一个APP的推广文案。文案讲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小女生,为了梦想义无反顾,最终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其中叙说的一个个受挫场景,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这种场景在这一群体中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共振,不到24个小时,相关的APP下载量突破30万,两个星期后,飙升至100万。

这就是亚文化的力量,流行带来的流量会告诉我们:基于内容的入口不仅是营销更是转化率。


电商正在告别流量时代,这反映了互联网入口格局的颠覆。消费者与相关的场景需求成为新的入口,也因此成为新的渠道。品牌不再被策划,而需要更多的引爆。营销需要更多细分的标签,需要窄化成生活方式的共同体。设计与研发在众筹、众包、众创中,摇曳出更多千姿百态。渠道与人的边界持续溶解,流量正全面服从于流行。

找到你的场景,就能找到你的人群。找到你的拥护者,就能建设你的社群。拥有自己的社群主张,就有形成属于自己亚文化的可能。有独特的亚文化,就有互联网的内容能力,有互联网的内容能力,就有引爆的机会和资格。

下一章,有道理君将通过用微信公众号作为案例分析,分析场景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互联网运营关键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 | 楚婷演播

【内容简介】新锐公众号尺度,集结85个真切故事,一笔写尽你成长中的共鸣情愫。书中包含几部分:“夫爷的FM”致力于解决年轻人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情感问题,提升恋爱软...

by:楚婷FM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

by:明天远航电子书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不管你是职场小白,还是老油条不管你是00后,90后,95后不论你是背上房贷,不得不向工作和生活低头的老员工还是初入职场在反抗职场pua的新人职场本身就是一场协作...

by:有声的学长_慕蘭

我愿意这样想起你 | 新鲜旧情人 著

年幼时我们感叹:若有一天我走了,有谁为我唱离歌。年轻时我们感慨:没有人能相伴我们一生,每个人都是过客。再大些才知道,所有的悲伤叹惋,只因我们不懂爱或太懂爱。文艺...

by:文通有声

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愿意》欧海个人最新单曲专辑,由他本人词曲创作并演唱,编曲混音:邢国强,音乐总监:欧海,出品:北京海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北京吉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by:华语音乐

你别这样

如果35岁是一道分水岭,我们的职业规划就应该停留在那里吗?我们如何才能看清自己在脱离了平台之后的价值?被公司毕业了之后该如何安身立命?如果职场注定就是一个劣币驱...

by:心情复杂的我

我愿意为你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默里我无力抗拒特别是夜里喔~想你到无法呼吸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

by:海霞煦时

如何让孩子愿意说,愿意听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有不同的方式,但哪一种是孩子能接受,愿意接受的呢?对于孩子的“不听话”“不懂事”“不服管”,你会怎么做?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并不...

by:子月喃喃

《你还愿意吗》

由三言二拍艺术工作室出品的《你还愿意吗》我的眼泪一串串掉下来,为什么自己委屈和鲁莽。先是低低的啜泣着,后嗷嗷大哭起来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如果我把水全部哭完,会不会...

by:鸿妍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