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22-09-17 14:54:2111:58 117
所属专辑:传播学概论
声音简介
第三章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传播的构成要素
信源、信宿、信息、信道、编码、译码、反馈、噪音
一、信源(传播者)
是处于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
理反馈信息。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组织。
二、编码
是指信源把想法或意图转变成一种感官可以察觉到的形式的过程。在一个传播环境
中,编码可以一次或多次出现。编码质量也存在不同。
三、讯息
讯息是信源编码出的真实产品,具有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与信息是一样的吗?
1.信息是讯息的抽象量,讯息是信息的载荷者。
2.讯息是具体的,信息是抽象。
3.讯息是一种代码、符号,而不是信息内容本身。
四、媒介
是讯息被传递到接受者那里去的路径,又称传播渠道、信道、工具和手段等。
五、解码
解码过程与编码过程正好相反,它是把讯息转化为对接受者有最终意义的形式的过
程。
eg:阅读、欣赏音乐、肢体动作
六、受众(信宿、受传者)
又称信宿,讯息最终目的地。是处于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方。受众把接收到的
信号转换成自己熟悉的符号,并按自己的经验译换成信息意义;接收信息后会产生一定
的效果,出现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七、反馈
指接受者对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它是传播过程中讯息的一种反向运动。
八、噪声
噪声最先使用在无线电通信的研究中,泛指那些不符合信息本来意义而又附着在信
号上的意义或物理形式。在传播学中,噪声是指任何干扰讯息传播的东西。
主要有三类:
1.语义噪音:由于传受双方对不同的词或短语有不同的理解。
2.机械噪音:由于传播渠道发生故障而产生的。eg:网络延迟
3.环境噪声:来自传播过程的外部环境。eg:电视声音
九、其他因素
时空环境:传播时机的选择、空间环境影响传播效果
心理因素:心理暗示、情绪传染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知识水平(数字鸿沟)
信誉意识:传播内容可信度、传播者可信度(塔西佗陷阱)
第二节传播的类型
传播者角度: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国际传播。
媒介角度: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与手段,分为亲身传播与大众传播。亲身传播指以人体
的感知器官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
播是指以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媒介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信息角度: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信息流动变化的过程。不同性质的信息流动变化的过程是
极不相同的,可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体育传播
等类型。


第三节
传播过程模式
定义: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表述事物性质及规律的简约方式。模式主要是思想的辅助
工具,特别适用于传播研究,它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画”出一些“线条”来表示我们已知
确实存在但无法看到的联系。
作用:为清楚地说明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
一、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经典传播模式)
who say what to whom in which _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谁说了什么对谁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
评价:第一次较为详细科学的分析了传播的过程和各要素,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
学的五大领域。作为典型的线性模式,将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信息,并且呈直线形
态的过程,忽略了反馈,没有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化,这里没有显示出来。
(二)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该模式中,传播被描述成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这个本来是纯技术性的、运用于
自然科学领域的通信过程模式,后来被类推到社会科学领域,用来探讨社会中信息的传播过程。
意义:“噪声”概念的导入使这一模式具有启发意义,但如果用它描述社会进程中信
息的传播过程,则仍缺少讯息的反馈渠道。二、双向循环传播模式(控制论)
奥斯古德-施拉姆双向循环模式强调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主要讨论传播过程中各
主要行为者的活动。参与传播过程的传受双方都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编码者、释码者和
译码者的角色,双方执行相同的功能。
编码者:将信息编码向外传递。
译码者: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成符号。
释码者:传对接收到的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加上自己的理解。
评价:双向循环模式帮助人们突破传统线性模式的单向、直线性惯性。强调了社会
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但把传受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
平等的关系中,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
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二)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
构成传播过程的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媒体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
象的受众相联系。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
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评价: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联结性和交互性,
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三)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德弗勒的这个模式在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基础上引进了“反馈”功能,描述了传播
者是如何获得反馈的。反馈有可能使自己的传播方式更有效地适应受传者。
此外,这个模式也深化和扩展了“噪声”的概念,认为“噪声”存在于传播过程的
各个环节中。
三、社会系统传播模式(系统论)
(一)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从事传播的双方既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
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及人类传播,个体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个体系统,
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群体系统的运行,又在更大的
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
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这个模式中可以看到,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
系统,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
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
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应用了“场论”的研究思想。“场”本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从环境与物体的关系上去把握物体的特征及环境的特性。场论是勒温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提出,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强调环境内复杂的因素和变量相互之间的影响。大众传播场就是大众传播过程中诸种社会关系的群集和总和,他认为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磁场”中进行的,而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显示其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自我形象(人格结构,人员群体,社会环境,所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受众的自发反馈信息,媒介性质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社会环境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信息内容的效果和影响、媒介约束力。马莱茨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孟子》三章

本专辑将播送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by:HappyFancy

我可能活不过三章

【内容简介】楚渡发现神识不但能传音,还能传影!他用神识画了一副图案,图案中有人物模板、有系统商城、有系统任务!第二副图案,是一个聊天的框框,叫九州神仙群!第三副...

by:一点辣椒都不要

第三章:思想致富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商人应该记住这句话,不断地投资时间与金钱在学习上面。——陈昌文

by:妙巴

绿山墙的安妮第三章

马修一推开门,玛瑞拉便赶紧迎了上来。可是,当她的目光落在那个孩子——那个眼睛热切明亮,穿着破旧,红头发梳成长辫子,模样古怪的女孩子身上时,不由惊奇地停住了脚步。...

by:蒲公英_bli

第三章:赚钱的逻辑

挣钱,本质上一句话就能解释: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获得钱,你就得向社会提供价值。你只要明白了这个理论,那么你就能明白网络上的钱是如何挣钱的。——陈昌文

by:妙巴

呐喊-啊Q正传第三章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这王胡,又癫又胡,别人都叫他王...

by:蒲公英_bli

《罗丹艺术论》第三章

塑造。你有没有在灯光中看过古代的雕像?这样安排的灯光使我在石像的表面上确实看见从没有想到的许多轻微的起伏。真好像是在接吻与爱抚的气氛中塑成的。伟大的雕塑家是和最...

by:汾水泱泱

第三章:赚钱基本功

什么样的人创业成功几率大一点?就是那些非要成功的人,不成功绝对不罢休的人,就是那些为了创业成功拼命的人。——陈昌文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