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考者16:优秀表现需要“综合了解”

2022-09-16 04:17:1115:36 17
所属专辑:每天朗读群
声音简介
这一讲开始咱们说说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科学思维。科学家想要的是一般规律,科学理论需要严格的检验,但我们个人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有时候是一种艺术,有时候纯粹靠运气,科学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个提示。而这个提示往往能帮上你的大忙。科学思考者平时就应该是个有主意有办法有担当的人。

这一讲的主题是知识。日常问题往往不需要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用不着“当前科学理解”,但是你常常需要做点调研。你需要对局面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最好是代表主流水平的了解,我们简单称之为“综合了解(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跟团旅游,导游把你们带到了一个饭店吃饭。你们一边吃,服务员一边向你们推销一种茶叶。你喝了一杯觉得很好喝,价格也能接受,而且有人在买,导游还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你想买,可是你很不喜欢这种被人安排的感觉。那你买还是不买呢?

做决策要排除各种心理偏误的影响,要理性客观,要诚实面对大脑中各种声音的冲突,所以你应该先冷静两分钟,是吗?不是。

正如大多数逻辑问题其实是语言问题,大多数决策问题其实是信息问题。你犹豫不决是因为你没有对这个事儿形成“综合了解”。

旅行社和饭店的口碑、茶叶的一般价格都可以轻易上网查到,你只要拿出手机到“大众点评”之类的地方搜索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解这些信息,特别是了解一般人买了茶叶有什么评价,你就能做出很好的决策。

如果你感到自己正处在黑暗之中,你要做的不是犹豫,而是开灯。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人们所能犯的最低级的错误就是没有掌握关键信息。老年人买不靠谱的保健品、家长给孩子报“量子波动速读”班、在旅游景点误入黑店,这些对科学思考者来说都是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轻易就能取得的信息。我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贪官被查办了,老百姓纷纷放鞭炮庆祝。报道里写这个贪官是当地一霸,生活极其奢侈,办公室里喝的水都泡着冬虫夏草……我感觉这简直是魔幻现实。如果那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贪官,他为什么还能长期在那当官呢?当然更不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人真的在吃冬虫夏草。

这些事儿提醒我们,对一件事儿形成综合了解,你需要掌握三方面的信息和判断 ——

第一,这件事一般都是怎么办的?

第二,在各种一般的做法之中,对你来说最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第三,那为什么有人坚持错误的选项呢?

1.取得信息

人只在做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才需要思考。一个好消息是,你不熟悉的事儿,可能是别人很熟悉的事儿。

选学校、买房、修车、看病、到政府部门办手续、在陌生的城市找地方吃饭,这些都是一般人都不会经常做、但是每天都有无数人在做的事儿。对这样的事儿你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应该直接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

有一个关键词叫“攻略”。海参崴自由行攻略、土耳其签证攻略、2020 深圳小升初攻略,办什么事儿都有现成的攻略。这些文章几乎都是各大社区的普通网友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的,他们写的不但详细而且有逻辑。而且别人实战之后,遇到跟攻略说的不一样的地方,还会回来评论和更新一下。

别辜负这些热心的人。理想的信息环境中这件事儿只要有一个人办过,就等于所有人都办过;如果有十个人办过,那就等于所有人都熟悉它。如果你要买车,品牌、型号、性能、外观、评论、一般价位多少,在哪买服务好,你在第一次试驾之前就应该完全掌握。如果你要看病,这个症状大约是什么病、大概会怎么治疗、最可能用到什么药、哪家医院看得比较好、哪个医生的口碑如何,你是可以事先知道的。

美军有句格言 [1] 叫「如果你发现你在打一场公平的战斗,那你就是没有做好任务计划。」对于那些很多人都在做的事儿,如果你到现场才纠结于关键决策,你没有做好调研工作。充分的调研能让你树立“主流”的意识,你做什么都应该是“这个我很熟、这是我主场”的样子。

当然调研不见得都在网上,打电话问朋友、托关系找专家有时候也是必要的。但是我真是觉得应该开发一个 AI 助理应用,就叫“网上怎么说”。你要办什么事儿直接问它,它综合网上各方意见,给你提供一个主流方案。

而主流方案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方案,你有时候需要了解比一般水平更高级的信息。

2.形成判断

科学思考者不能做每件事儿都跟老百姓一样。有时候一般人的做法是错误的做法,只有高水平信息才能让你做出正确判断。

最高级的信息是“当前科学理解”。有些争议话题,涉及到科学知识的,你可能真得去查一查最新的论文才知道。其次是查阅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官方网站,特别是美国政府的一些部门、美国癌症学会之类的机构会把一些常用科学信息放在网上。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所以你最好熟练掌握英文。

其次是看主流媒体。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主流媒体通常已经有分析报道了。“得到”现在已经是个很好的知识搜索引擎,只要能查到就是高质量的文章。再者你还可以在一些开放式的社区,像维基百科、知乎、丁香园之类的地方其实是很靠谱的。

很多人说网上信息都是垃圾 —— 我看那是他们去的地方不对。百度有很多虚假广告,但像知乎上的讨论是相当严肃的。好的网络社区应该像科学家社区一样:开放式讨论、重视个人声望、允许随意批评。我看到的局面是论坛对大多数问题都能达成一致意见,很多科普文章的水平相当高。

当然你需要熟练掌握一点调研功夫。我们精英日课专栏讲过 Google 研究员丹尼尔·罗素(Daniel Russell)的《搜索的喜悦》这本书 [2],高水平调研能让你收获很多东西。

比如说“冬虫夏草”。如果你平时科学意识就比较强,你可能根本就不需要调研。“食疗”“滋补”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科学,都是老一套的错误认识。如果你想较真儿一番,直接上 Google 搜“冬虫夏草”,第一页就会告诉你以下信息 ——

它卖得很贵;
有假货,容易导致重金属中毒;
它被认为是一种中药;
它可能没有真实效用。

你发现最后一点似乎有争议,因为有些网站在鼓吹冬虫夏草的好处。这时候你要关心的是资料的来源 ——

一个叫“香哈”的网站列举了冬虫夏草的种种功效,包括补肾益精、止血化痰、补虚……一直到抑癌抗癌、美容养颜等等一共12 项功能,简直就是神药;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说“秋季进补冬虫夏草不可乱吃”;
新华网跟中国科协合作的“科普中国”项目明确说冬虫夏草不但没有神奇作用,而且对身体有害;
财新网有篇文章直接就叫《起底冬虫夏草:一个“中国式”大骗局的始终》;
知乎上有好几篇科普文章,都说冬虫夏草无益有害,有的还引用了学术论文。

香哈是个美食菜谱网,它代表老百姓的认识。湖北卫健委是从老百姓认识出发,稍微往科学上够了一够。直接从科学角度谈论冬虫夏草的,没有一个说它有什么真好处。事实是科学共同体对冬虫夏草的“功效”没有什么强烈争议:大家公认它不但没功效而且很可能对人体有害。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的地方。

而这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如果冬虫夏草真的没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

3.“不充分均衡”

简单的原因是高级知识和老百姓之间有一个隔阂。这个时代的信息很发达,但是的确还有很多人不会做调研也能当大官。但如果仅仅是需要科普的问题,那现在中国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上当受骗的人应该越来越少,冬虫夏草应该越来越便宜才对啊,为什么还贵了呢?不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你还不能算是个真的明白人。

我们专栏讲过决策理论和计算机科学家埃利泽·尤德考斯基(Eliezer Yudkowsky)的《不充分均衡》[3] 这本书,尤德考斯基有个关键思想叫做“两因素系统”。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合理现象的事物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它们是两因素系统。

比如冬虫夏草,你知道它没用,这只是一个因素,这还不足以让你彻底不买它。还有一个因素是“很多人认为它很值钱”。比特币值钱并不是因为它有用,茅台酒那么贵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喝。很多人买冬虫夏草并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作为一个贵重礼品送人。人们不一定认同它的功效,但是人们认同它的价格,这就是一个两因素系统的均衡。

要想打破这个均衡,只对少数人科普是不够的。社会习俗必须把“冬虫夏草没用”变成一个公共知识,以至于送冬虫夏草就等于是对智商的侮辱才行。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合理而又均衡的系统的存在,我们才更需要自己亲自去调研。把这些系统性的原理也想明白,才算是达成“综合了解”。



如果做事总能先做到综合了解,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你只要看看那些名校的优秀大学生就知道。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这些优秀学生做事总是选择最优路线。

他们报考大学之前就会把自己感兴趣专业的毕业生去向、毕业后的收入水平调查得明明白白。他们选课之前清楚地知道这门课能给成绩单带来什么,这个老师容不容易给高分。他们考试之前不但知道考试范围,而且可能已经用上届学生的考卷做过训练。他们找工作会对公司、对行业都做充分的调研,他们面试之前会刷面试题,他们甚至会为了在谈话中表现出自己读过一本书,而突击阅读那本书的书评。

他们做什么都会先研究攻略。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能做到主流水平。

可怕吧?不可怕……其实有点可怜。中国话这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把这叫做“优秀的绵羊”。如果你做什么都找攻略,你还有自我吗?最后大家都走主流路线,那这条路还值得走吗?主流路线最大的问题是不冒险。

有时候不调研,直接去,就当作是一场冒险,反而更有意思。有时候故意不按攻略行事才能发现更好的机会。但是“综合了解”给你提供了底线 —— “优秀的绵羊”固然不好听,可最起码你是优秀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建立科学思维

建立独立思考的人生,不再随波逐流。

by:纳斯达克纳

周桂钿:关于科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公众号:wuzhikuhai)周桂钿,福建省长乐市人,1943年生,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师从钟肇鹏...

by:余耒

像猫一样思考 喵星人行为科学

为养猫买本书???是的因为,我不想让它变成一个“熊孩子”;因为,我希望它生活得很快乐;还因为,我真的很爱它。美国超人气猫咪行为学专家帕姆·约翰逊·本奈特的经典作...

by:哪六字箴言

思考思考再思考

王东东,从事微商教育行业。端过菜盘,摆过地摊,从无背景没人脉,迷茫无望到找到方向死磕2年坚持不懈,凭借真实,坚持,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帮助服务影响千万微商人次,...

by:听友85885318

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AI电子书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阐述了在课堂创造一种思考的文化的重要性,它能够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群体,促进学生参与,推动深入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还能助...

by:中青文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