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真传 第五篇 真息凡息2

2023-06-16 17:47:4811:32 4671
所属专辑:大道真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29938335

赤子之心,无念亦无梦。至人之心无念,故至人亦无梦。修道乃学至人,返赤子者也。第一先要炼梦。炼梦,即炼睡魔也。睡本昏沉,神昏而息粗,此所以人至睡后,则有呼声矣。夫睡者,休息身心也。而身固休息,心则未焉。此至人之所以必以静坐养心而休身,不以睡为正则,盖恐昏沉之中有失呼吸之调,而心乃愈放,阳气亦因之而泄漏矣。阳主清明,阴主昏浊,睡时阴魔用事,盗人之阳气,故病人多睡,弱人亦多睡,睡之为魔,害人甚矣。人之修养,在静身心、调鼻息,恍惚之时,即身心、鼻息之大休歇也。若昏沉之睡,乃阴盛阳衰之候,虽平日所养之元气可盗泄于一时之顷,此其大可畏矣!

听友329938335

夫人心最灵,灵则其神也。人之心最好动,动则其息也。而此动因息之转,灵则因神之明也。故心与息相依,即神与气相合。学道者,先正其心,即当先平其气。而平气,功在调息。心本中虚无物,不纳而息之人心,亦因其虚而受也。是心能空一切色相,而息自融和于心中。若尘累愈深,则息亦格格不入矣。因之息在心外一转,而念根一动,尘累愈深。书曰:“满招损”,即谓此也。《损卦》“以惩忿窒欲”,故须去尘缘,必损之又损,心清无累,而后空虚,虚而受益。益则益其气,而明其神也。清明之气,存于心而心乃正,心正而气平矣。然气之平由于养,养气即所以正心也。正心、养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听友329938335

人自破胎而出,后天之气由鼻而入,而识神亦自顶门而入,与元神合居一处。后天之气入,而成呼吸之息,则先天之炁退于坤方。而破体之后,识神完全用事,先天之本则陷于坎。坎者,陷阱也。不必认为肾之坎也。故丹经曰:“别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原来非坎离。”可知先天之炁,陷于坎中,非陷于肾中。而人之元神,亦不在心,而在虚空之离也。坎离,殆取其象耳。夫人之心,既已为识神所用,则后天色身之心无一点清明之气,藏垢纳污,而阴浊之气填塞于中,故息亦仅口鼻出入之浊气,而先天之真息,早不入于人身。真息之来,非有真阴以感,则真阳不应,损去识神,而后心中之真阴乃全。真阴全,而后真阳可一呼而应矣。

听友329938335

盖天地生物,无不有对待之象。真阴与真阳相对,凡阴与凡阳相对,乾与坤相对,坎与离相对,元神与元炁相对,识神与呼吸之气相对,性与情相对,元性与元炁相对,而元精又包含于元炁中,故不言精而但言炁也。 精为人身之宝,故比之龙;气为人身命根,而强不可屈,故比之虎,言其可成人,亦可伤人也。凡天地间万物、万事,皆有对待之功用,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同类相感,不同类虽感不应也。故以类聚言之,先天之炁与先天之神为同类,后天之气与后天之神为同类,天与地同类,日与月同类,阴与阳同类,真阴与真阳同类,真息与元神同类。

听友329938335

修道工夫,始终在“感应”二字,故得先天之真息,则元神、元性、元情皆可随感而应矣。此先天真息之所以为第一步工夫也。然真息、凡息,同一息也。真气、元炁,同一气也。根本不同, 其流则同。从流溯源,理如是也。是求真息,必于凡息之中矣。凡息住,则真息生;凡息调,而后心意住。心正意诚,而后凡息调。养气以调息,即正心而诚意,学者其知所从矣。 真息阳明而刚,元神阴灵而柔。以性言之,则真息外阴内阳、外柔内刚,元神外阳内阴、外刚内柔,含先天之真阴、真阳,非人身之神气纯属浊阴可比也。故色身上无真阳、真阴,修之何益?只可损去色身之阴,以返先天之阳耳!

猜你喜欢
陈履真传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陈履真为安徽早期中共党员,是徐州、海州、蚌埠和上海沪东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领导人之一...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医理真传

《医理真传》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系郑氏阅读陈修园先生医书一十三种之后,对书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略而不详者的一次补充。全书分题立论,条理清...

by:自然张君

铁木真传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传统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Qaγan;西里尔蒙古文...

by:女人有道